吳民益
如今,我們的一些課堂呈現(xiàn)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易犯以下幾種“心理疾病”。
【疾病1】舍不得
舍不得自己對文本秘密的發(fā)現(xiàn)。教師上課前都要備課,解讀文本是最重要的事。有些語文教師對文本字斟句酌,對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沾沾自喜,為自己高于一般讀者的悟性而感到自豪。這些獨特的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怎能不向學生展示!舍不得自己的精彩。課堂上也假模假樣地讓學生說,但你說他說,總覺得不如自己說來得精彩,于是沒等幾個學生說,就拋出自己所謂精彩的答案,甚至讓學生記下,背誦。舍不得自己的精心預設。為了使自己的教學一帆風順,有些教師備課可謂認真,精心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仔細推敲每一句教學語言。課堂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他們視一切“節(jié)外生枝”為叛逆和另類,或淡化,或搪塞,或敷衍,或流放,或打擊。教師不舍,學生就沒得。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文本的秘密,為學生的發(fā)現(xiàn)而鼓掌,要引導學生由說得不精彩到說得精彩。要把課堂上的生成當作寶貴的教學資源,巧妙機智地利用。
【疾病2】等不及
等不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還沒學習幾分鐘,甚至連課文還沒有讀通,教師就開始提問,這樣蜻蜓點水式的自學,又有什么效果,只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而已。等不及學生充分討論。學生還沒討論幾分鐘,小組成員還沒有發(fā)完言,教師就拍掌示意停下,交流討論結果。學生還沒討論出個結果,拿什么交流。等不及學生充分展示。張三展示完,李四展示完,王五剛要展示,教師等不及了,“由于時間關系,下面我們開始學習……”等不及學生咀嚼消化。一教師上《鞋匠的兒子》一課,課尾教師號召學生學習林肯的寬容大度。隨后,音樂響起,大屏幕上顯示出教師精心選擇的有關寬容的名言,讓學生感情朗讀,讀完后即宣布下課,隨即關掉多媒體。難道學生讀一遍就能記住嗎?為什么不給時間讓學生把這些名言寫下來,再進行背誦呢?這樣曇花一現(xiàn),起什么作用?諸多的等不及,說到底是以師為本,以教為本。
【疾病3】放不下
放不下自己的“師道尊嚴”。有些教師上課一本正經,一臉嚴肅,目光敏銳,不停掃視教室,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不認真聽講隨即訓斥甚至罰站。這些教師認為,不聽老師講,就是對老師的大不敬。面對學生的質疑,他們很是惱火,要么打壓,要么嘲諷。在這樣的氛圍里學習,學生怎能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表達精彩?放不下自己的講臺。有些教師視講臺為生命,很是享受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講的感覺,全班學生睜大眼睛注視著,傾聽著。即使有學生不想聽,不在聽,他們還是把要講的堅持講完。有的教師甚至帶傷、帶病在講臺上艱難地講著,真是精神可嘉。教師為什么不把這三尺講臺和學生分享呢?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自己的觀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起了他們的自信。教師放不下,學生就會上不去。
【疾病4】閑不住
課堂上,教師閑不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討論總是不放心,擔心他們會學會嗎?會討論出個正確結論嗎?沒等學生自學幾分鐘,教師終究熬不住寂寞,還是聽我講吧。于是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引經據(jù)典、借古諷今,上說天文地理,下談風俗人情。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教師講了幾乎兩千秒,課堂成了教師演的獨角戲,學生則成了觀眾、看客。久而久之,教師這種過分的、不恰當?shù)那?,必然造就學生的懶惰、被動。一切都等著老師灌給自己,不愿也不會主動學習,又何來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又怎能應對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所以為人師者要學會偷懶,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獨立、自信、智慧的勤學生。該說的少說,不該說的別說,多留一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說一說,談一談,議一議,讀一讀,寫一寫。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讓學生展示,讓學生發(fā)揮;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讓學生找到自信,品味探索的過程。教師“懶”了,學生勤了;教師“懶”了,課堂活了;教師“懶”了,效果好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幾種教師心理疾病,說到底是師本位,教本位。我們只有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習成為課堂的行為,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才能成就學生,健康自己。老師,快快治療這些病吧!
(江蘇省鎮(zhèn)江市新區(qū)實驗小學 2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