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辰 鈕瑾
摘 要:本案例求助者因殺害自己的丈夫入獄,自覺刑期漫長,心理壓力大;一個月來常感到煩躁不安,睡眠也受到影響。咨詢師通過對各種資料的分析與評估,做了診斷與鑒別診斷,并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進行了4次咨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實現了咨詢目標。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焦慮情緒 合理情緒療法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劉某,女,43歲,漢族,高中文化,1972年4月24日生于河北。因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無精神病家族史及相關軀體疾病史?;楹笠蜷L期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將丈夫殺害。求助者衣著整齊,神志清晰,舉止禮貌,言語表達清楚,在監(jiān)區(qū)警官的陪同下前來咨詢。求助者身體健康,無軀體疾病,最近一段時間睡眠質量不好。能夠正常的參加勞動,勞動效率一般。不喜歡與周圍的服刑人員溝通,認為別人都在欺騙他,其她社會功能基本正常。心理測驗結果:EPQ:E53,P51,N70,L55。表明求助者個性中間偏外向,情緒不穩(wěn)定,脾氣急躁,自控力差,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傾向膽汁質。
SAS:總分55分,表明求助者存在輕度的焦慮情緒。
SDS:總分44分,表明求助者未表現出明顯的抑郁情緒。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一)主訴:心理煩躁,無法排解,前來咨詢。
(二)個人陳述:最近一個月,心里煩躁,晚上睡不好。覺得自己刑期漫長,減刑無望;自己進監(jiān)獄,家人也丟臉。現在周圍人都是壞人,不愿意跟其他的服刑人員交流,他們都不可信。
三、觀察和他人反應
求助者衣著整齊,神志清晰,說話很有條理,回答問題切題,情緒比較低落,在敘述過程中開始比較拘謹,后來表達比較自由。陪同求助者來的監(jiān)區(qū)干警介紹情況基本和求助者所述情況基本一致。心理測驗的結果分析如下:EPQ測驗結果N分為70分表明,該求助者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動而不易平靜,感情用事,易產生焦慮不安、煩躁情緒。SDS測驗總分為44分,表明其有未有明顯的抑郁。SAS測驗總分為55分,表明求助者有輕度焦慮。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與診斷
根據綜合收集求助者的資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疇內的心理不健康,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
(二)診斷與診斷依據:
1.診斷依據:
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來訪者對于自己的狀態(tài)有自知力,主客觀世界相一致,精神活動內在協(xié)調一致,人格穩(wěn)定,無幻覺妄想等,且求助者的消極情緒是由客觀的社會事件引起的,內心沖突屬于常形;病程只有一個多月。
2.診斷:一般心理問題。
3.鑒別診斷:首先,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協(xié)調、一致,有自知力,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其次,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癥狀尚未泛化,持續(xù)時間為一個月,因此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第三、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該求助者雖然也以存在焦慮癥狀,但沒有明顯的自主神經功能癥狀,且焦慮情緒沒有泛化和回避,尚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持續(xù)時間只有一個月,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經雙方商定,達到如下咨詢目標:
(一)近期及具體目標
1.改變求助者的錯誤思維方式及認知觀念,
2.降低其焦慮程度。
3.改善求助者的睡眠狀況
(二)最終及長遠目標:促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
六、制定咨詢方案
(一)主要治療方法和原理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對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改變造成求助者情緒困擾的非理性觀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緒問題,以合理的人生觀來創(chuàng)造生活,并以此來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二)咨詢次數與時間安排及費用:
咨詢時間定為周四上午9點,每周一次,一次1小時,不收取任何咨詢費用和心理測驗費用。
七、咨詢過程
(一)咨詢階段大致分為:1.咨詢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2.合理情緒療法——心理診斷階段與領悟階段3.合理情緒療法——修通階段4.合理情緒療法——再教育階段。
(二)具體咨詢過程:
1.咨詢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通過攝入性會談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核實,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形成初步診斷,與求助者協(xié)商咨詢目標,與求助者商定用合理情緒療法來進行治療,并制定相應方案。
2.明確求助者ABC與領悟階段。
咨詢師引導求助者尋找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思考了一段時間,認為“毫無用途的拖累”是不合理信念,因為女兒非常依賴她。咨詢師予以鼓勵并布置了家庭作業(yè),繼續(xù)尋找其不合理信念并與之辯論,替代以合理信念。
3.修通階段。
求助者拿出了自己帶來的家庭作業(yè),列出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一是干活太笨誰都不如,反駁是自己在裁剪上做的很好。二是周圍人都是壞人,反駁是組長曾經在自己生病時幫自己洗過衣服。咨詢師引導求助者思考產生這種不合理信念的原因,求助者告訴咨詢師自己曾經被同組的人欺負,當時覺得很委屈,認為周圍都是壞人,導致現在和許多人都很疏離。咨詢師又讓求助者繼續(xù)思考是否還有其他不合理信念,求助者思考了幾分鐘,說“減刑沒希望”不合理,自己的獎勵材料其實已經有一部分了,只是還不全,需要繼續(xù)努力補充獎勵材料。
4.再教育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鞏固前幾個階段治療所取得的效果。在最后一次咨詢時完成了以下任務:對前幾次咨詢進行了總結,對整個咨詢過程內容和效果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顧,并對求助者做了SAS量表,得分為46分。求助者態(tài)度積極,充滿信心,滿意而去。
八、咨詢效果評估
(一)求助者自我評估:求助者反饋說目前自己情緒平和多了,干活的時候不會胡思亂想,睡眠質量好了,雖然對于漫漫長刑還是有些壓力,但自己會努力調節(jié)。
(二)求助者監(jiān)區(qū)干警、她犯對其評定:在監(jiān)區(qū)狀態(tài)比較好,和他人的關系有改善,勞動效率比之前有進步。
(三)心理測驗評估:SAS量表測試結果分數已由開始咨詢時的55分降至46分,沒有明顯的焦慮癥狀。
(四)咨詢師評估:本例咨詢已達到預定目標,求助者已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認知,焦慮情緒已降至正常范圍,對事情的評價也比較客觀,增加了求助者心理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