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オ?
[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欣賞課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內容,它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于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并不理想。從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入手,對初中美術欣賞課的實施進行研究,以求探索出更為高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20066
初中美術欣賞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為此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美術欣賞課的內容,充分發(fā)揮美術欣賞課的作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一、初中美術欣賞課的作用
初中美術欣賞課的作用是通過欣賞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作品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通過挖掘欣賞課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提高學生對于審美客體的情感感受能力,強化學生對于審美客體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欣賞課
1.把握好美術欣賞教材的同時挖掘美術欣賞資源
美術欣賞教材精選了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是教師進行美術欣賞課的重要依據(jù)。為此,教師需要不斷挖掘教材,深入把握教材中入選的作品,備好課,并廣泛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知,深化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了解。例如,學習《清明上河圖》時,筆者首先對教材中關于《清明上河圖》的介紹進行了分析與備課,然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了《清明上河圖》作品及文字介紹,以及《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社會背景與技法特點,并利用網(wǎng)絡下載了《清明上河圖》的相關研究史料,以及與西方繪畫對比的文章,在教材解析的基礎上大大豐富了《清明上河圖》的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加強講解力度
教學經(jīng)驗表明,在欣賞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組織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在美術欣賞課上應該充分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解析作品,談談自己的認識。此外,在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之余,教師也不能忽略了必不可少的講解。因為很多時候學生的解讀方式與作品可能會存在著偏差。比如,在欣賞《在激流中前進》的油畫作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品的內容與主題。學生在經(jīng)過一番思考與探究之后,紛紛提出作品贊美了船工冒著生命危險與黃河的濁浪拼搏不息的觀點,卻在此思維之中止步不前。為此,教師因勢利導,對作品所表現(xiàn)的百折不撓和奮勇不息的勞動人民偉大的拼搏精神進行了解讀,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根源,就在于勞動人民的勤勞與勇敢,拼搏與奮斗。這樣一來,學生在自主探究之余,就補充了美術欣賞中自己認識上的空白,加強了對作品的理解與認可。
像《在激流中前進》這類的作品比較淺顯易懂,因此學生能夠通過觀察與欣賞有一個自己的認識,但是也有些作品是晦澀難懂的,學生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與理解能力難以理解與欣賞,這就更需要教師加大講解力度。比如《哭泣的女人》,學生無法理解與讀懂,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從立體派畫家的造型特色以及色彩結構的設計等方面加以補充講解,讓學生明確畫家是通過抽象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獨特的畫面構成載體,來反映自己的主觀情感和思想意識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也不要輕易摒棄直接講解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講解結合,就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3.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強化交流
美術欣賞與文學欣賞一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如果學生僅僅從自身的認知出發(fā)進行作品解讀,那么得出的結論是片面的,單一的,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與討論,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則可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學生對于作品的欣賞就會更為多元化、立體化。為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有益的啟發(fā),感受藝術的多樣性,了解多元文化。例如,在教學《維綸多夫的維納斯》時,學生對這個作品有著不同的認識。為此,教師給出了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想法。一些學生認為這個雕像人物十分臃腫,并不具備美感,為何要取名為維納斯?另一些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這個雕像作品代表了一種生命力,是一種自然崇拜、母性崇拜。幾分鐘的時間內,學生紛紛抒發(fā)了自己的想法,促進了美術欣賞交流,也加深了對雕像作品的理解。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卻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與哲學、政治、經(jīng)濟、歷史、宗教、文學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美術鑒賞課則要求學生具有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的實踐和較高的審美眼光,同時要求教師要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要熟悉教材和學生,還要求教師不斷獵取廣泛的知識,熟練運用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最終,使中學欣賞課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達到和諧的教學效果,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為此,教師需要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不斷充盈自身,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葛敬波.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應對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2(4).
[2]常付合.搞好綜合教學 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2(19).
[3]段先出.初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存在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3(22).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