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オオオ?
[摘要]在初中的體育項目中,實心球已經(jīng)成為考試項目中占據(jù)考生人數(shù)比例較大的一項,實心球的教學也成為初中體育教師重點抓起的體育項目,學生和教師都對其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和心力。研究實心球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因為一來這關(guān)乎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二來作為體育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有著適應(yīng)性強的推廣性;三來關(guān)乎初升高的成績水平,所謂“一分定成敗”,可見其重要程度。
[關(guān)鍵詞]初中體育實心球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20063
實心球投擲是一種對核心肌肉群力量要求比較高,對腰柔韌和伸展度要求嚴格,對握球的技巧控制要求較高的體育運動,如何教會有力量的學生掌握投擲技巧和身體配合技巧以及鍛煉學生的核心力量是教學的重點所在。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要適當合理,循序漸進,科學發(fā)展。本文依據(jù)按部就班的課堂流程,提供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實心球授課策略,從游戲熱身、動作分解教學、實踐練習、反思提高四個角度進行了教學方案的詳細論述,以豐富課堂教學。
一、游戲熱身,蠢蠢欲動
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進行游戲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減少學生對于體育活動臟累乏的精神壓力,塑造有活力有紀律的課堂組織,喚醒學生對于體育精神的追求,以及在操場上放松自我、展現(xiàn)自我的良好精神風貌的向往。游戲設(shè)置中以實心球作為核心的游戲?qū)ο螅捎枚喾N簡單易行的游戲方案,一來豐富學生的游戲世界,讓學生盡情玩樂;二來使得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培養(yǎng)球感,通過握球、扔球、抱球等多種方式的活動,豐富學生對于實心球的感知。
如針對學生對于實心球的陌生,以及對于實心球重量的不適應(yīng)感,可以采用傳遞實心球的小游戲來適應(yīng)手握實心球的上課現(xiàn)狀。游戲簡介如下:學生六人一組,共有一球,挨個傳遞,要以正確的手法傳遞,重復十組。然后休息3分鐘,換成每人一球,與六人一組的另一小組結(jié)合,兩人面對面,相互進行傳球活動,二人之間的間隔在一米到兩米,逐漸拉寬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適應(yīng)實心球的簡單拋接,從而建立起對實心球各種狀態(tài)的手感。
二、分解動作,突破瓶頸
投擲實心球的教學需要從動作分解開始,讓學生了解投擲實心球運動的幾個要點,對于較難掌握的動作要點,例如實心球出手的快慢、拋射角度的大小、腰部的動作配合等,要反復地進行強調(diào),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正確的姿勢下進行投擲,提高動作的準確度。分解動作教學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一次一項地進行訓練,盡量避免一股腦地給學生講完了,學生什么也沒聽懂就開始盲練,若是照此節(jié)節(jié)循環(huán),只會耗時持久且沒有成效,達不到教學目標。
通過對核心動作的了解和分解,學生在不同的課時掌握了實心球的正確投擲方法,即使身體力量不夠,也能發(fā)揮出自己有效力量的百分之八九十,極大地提升了練習的效率。對于力量的磨煉也是有技巧的,體育課堂在某種意義上講,有著健身房的奇特功效,教師豐富的體育理論,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身體訓練,突破自己訓練中的瓶頸。
三、實踐練習,強化體驗
對于理論的講解必然要配合相應(yīng)的實踐練習,才能讓理論中理想化的東西變?yōu)楝F(xiàn)實,提高學生的體育競賽水平。實踐練習也要遵循身體的生長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熱身活動、合適的訓練量、合適的訓練動作、合適的動作組合以及合適的放松活動,這樣既可以避免一上課就開始投擲練習所造成的肌肉拉傷,也避免了訓練后的恢復不及時所造成的肌肉酸痛。時間練習中,教師要進行全程的技術(shù)指導,使得學生練習放心,提高練習的質(zhì)量和效率。
通過課堂的動作講解跟蹤訓練,對于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把握,這樣就了解了哪些是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進而可以修正教師的技巧講解方案。從實踐的水平來看的話,學生普遍表現(xiàn)為自身力量的薄弱,尤其是腰腹力量和肢體力量,可以考慮通過跨欄跳來加強學生的腰腹肌肉收縮伸展的柔韌性訓練和力量訓練,通過俯臥撐、推小車等來加強學生的上肢力量,從各方面增強學生的練習體驗。
四、不斷反思,升華素養(yǎng)
通過課堂上對于實心球拋擲的理論講解和練習,教師和學生之間達成了一定的配合上的默契,但是有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的投擲成績隨各種外界條件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針對于此,有必要建立適當?shù)姆答仚C制,通過將日常投擲距離、教師指導的投擲距離以及學生競賽的投擲距離來進行橫向投擲距離的比較,看出學生各種狀態(tài)下的投擲成績的差異,再進行每節(jié)課下課前的投擲距離記錄,以發(fā)現(xiàn)學生是否得到了技術(shù)的提高。
橫向投擲距離的比較反映的是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在每次投擲中投穩(wěn)定發(fā)揮,以及學生能否在一次投擲中將各個技術(shù)要點進行有效發(fā)揮的情況。而縱向投擲距離的比較反映的是技術(shù)是否得到了糾正,或者是學生的力量是否得到了增長,這兩種情況通過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有效地得出結(jié)論。學生在糾正動作的過程中可以與教師交流運動的技巧,與同學之間進行相互幫助和糾正,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從而提升自我的體育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實心球投擲教學中,采用按部就班的課堂模式,可以集中整合課堂各階段的教學要點:通過游戲營造寬松的體育課氛圍,通過拋擲理論的分解與實際的動作練習深化學生的技巧和力量,通過反饋和反思解決所遇到的力量或技巧性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提升了學生的運動水平。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