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錫榮
蘇州糕團行走天下
文/陳錫榮
東方與西方食物的差別,我想還是在于一個溫度,這個溫度,也許用食物的熱烈程度來概括比較好。西方的食物暖而絢麗,東方的食物則清幽神秘,日本的茶果子、蘇州的糕團,都有這種特質,符合東方人含蓄內斂的精神底子,一則七律。
2、夾糕
3、金錢方糕
蘇州糕團品種多,色澤鮮艷,入口軟糯,以香甜細膩著稱。諸如玫瑰豬油大方糕、松子黃千糕、椒鹽麻糕、棗松豬油夾糕、五色松糕、馬蹄糕、炒肉團、雙餡團、青團、蝦肉湯團等名目繁多的品種,無不膾炙人口。以米磨粉制作糕團,始于三千多年前,歷史悠久。元前周代文學《禮》中就載有 “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别D者,即粉餅之意。說明那時便有以肉為餡的油煎米粉餅了。又《周禮》云:“糗餌粉糍”,即指用大米搗成粉末,做成粉作干糧。而糕則在漢末已見諸典藉;因則為殷代王室膳房劉廚師所制。唐時長安有點心師徐競者,能用米粉制出各種精美細致的糕點,如著名的“截肚”、“金糕糜”、“滿天星”等,可見我國人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懂得制作糕團的方法了。吳門民間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與糕團結下了不解之緣,民間添子、祝壽、遷徙、造屋等紛紛以糕團為禮,“戚友率饋糕團,多至數(shù)石,其家受之分送親友,數(shù)日始畢”。
蘇州糕團以糯、粳粉為主要原料,采用紅曲、薄荷、青菜汁、蛋黃、南瓜、咖啡、可可、赤豆沙以及玫瑰花等自然色素配制。尤稱為藝術糕團造型,更是千姿百態(tài),技藝精湛,如用于婚禮壽誕方面有 “花好月園”、“福祿壽”、“松鶴同春”、“麻姑獻壽”等;亦有模仿飛禽走獸、花卉蟲鳥、園林景色的圖案如“虎豹獅象”、“荷花鴛鴦”、“虎丘全景”、“玄妙觀三清殿” 等等。這些品種題材廣泛,內容新穎,神態(tài)逼真,令人嘆為觀止,為蘇州糕團百花叢中的一支獨秀。
“谷成精品香,吳門獨一枝”。由于吳門民俗喜食糕團,解放前糕團行業(yè)鋪多面廣,最興盛時達百家之多,頗有聲譽的有數(shù)十戶,尤以黃天源、顏聚福、樂萬興、謝福源、柳德興更為聞名。當時糕團行業(yè)中有“黃顏樂謝夾以柳” 之說,稱為 “四庭柱,一正粱”。但至解放前夕因受通貨膨脹和偽幣貶值的影響,大都被迫倒閉。如今黃天源糕團店是僅存者之一。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目前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名牌店之一。
1986年冬,在蘇州市政府外事辦公室領導的安排下,由原蘇州市飲食服務公司經理陳偉先生的陪同下,美國、德國、加拿大等23人的外國使節(jié)、記者聞名來到觀前街黃天源糕團店參觀訪問。蘇式糕團泰斗,八十高令的黃天源馮秉鈞大師,帶領師徒連夜手工精心制作了傳統(tǒng)糕團五十余品種。桂花糖年糕,桃仁夾糕、百果密糕、九層糕、雙餡團、南瓜團、冬至團以及花草結頂?shù)乃囆g糕團:松鶴同春、鳳串丹、嫦娥奔月、龍鳳呈祥,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受到了全體嘉賓的高度贊嘆!美籍華裔施華滋當即揮毫:“味壓江南、名揚中外”,即興的外國友人也題詩“天廚花朵繡天書,巧到天工倘不為。識得此中味中味,揮毫為寫味中味“ 贈予馮秉鈞大師。與此同時23位國際友人、記者們邊品嘗色、香、味、形的蘇式糕團,邊用攝影機和照相機記錄了憑身難忘的一刻和口福。整個場景氣氛高漲,是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外飲食文化交流的濃彩一筆,蘇式糕團聲譽名揚四海。
96年3月清晨,全日本食品訪問團一行16人來到黃天源速凍食品廠,考察訪問傳統(tǒng)糕團技藝,了解米食糕團的口味。期間,糕團師傅將米變成各種各樣的精制小糕團:淘米、磨粉、配粉、和粉、上籠、蒸糕、出籠、揉糕、切糕、成型到成品十多道工序,看得日本同行眼饞肚飽,迫不及待手抓品嘗,一塊連一塊,嘴里不斷地稱說“喔依唏、喔依唏!好吃、好吃!已經50多年沒吃到這么好吃的糕團了”。全部傳統(tǒng)工藝,沒有任何添加劑,純手工制作出來的甜美食品,好多客人一再要求陪同取消當天的午餐,以糕團為主食。
2001年11月12日,蘇州市和日本友好城市池田市的市長倉田薰攜日本食品企業(yè)家,在市友協(xié)領導的陪同下,專程來到黃天源考察中國糕團食品,并座談交流食品的保鮮和營銷。隨著中國食品的發(fā)展和中華名小吃的不斷推廣,近年來德國馬可博士、加拿大、俄羅斯等留學生先后來黃天源采訪,深入糕團制作車間學習了解中國傳統(tǒng)美食。黃天源用香糕美食,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添上了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