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仕途真可以用“哭笑不得”這個詞來形容了,少年時期被當政賞識,后來卻因一樁婚姻,使得他像蹴鞠中的毬一樣在牛李兩黨的足下滾來滾去,消磨盡生命熱焰的眼中,就只剩下了淚水和迷茫。然而,他在淚水和迷茫中,看到了另外一種審美的世界。“永巷長年怨綺羅”,永巷,是漢代宮中幽禁妃嬪、宮女的地方。長年,不但指一年到頭,亦指多年。這句說的是失寵之淚?!半x情終日思風波”,離情,即離別之情。江淹在他的《別賦》中寫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奔仁请x情,且又終日擔心行人路上不可預見的風波,能不落淚嗎?這是離情之淚?!跋娼裆虾蹮o限”,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飛淚濺竹成斑的典故,這是傷悼之淚?!皪s首碑前灑幾多”,峴首碑,用的是兩晉羊祜之事,羊祜鎮(zhèn)守襄陽,德政昭如日月,死后百姓在峴山建廟立碑,歲時祭祀,見碑者無不流淚,此是感德之淚?!叭巳プ吓_秋入塞”,紫臺,即紫宮,指的是漢代宮廷;入塞,歷史上關于入塞最為使人淚下的事恐怕就是昭君出塞這件事了,王安石詩云:“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边@句詩隱含了多少離國不歸之淚?“兵殘楚帳夜聞歌”,稍懂一點歷史的人,便知這一句用的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了,這是英雄末路之淚。“朝來灞水橋邊問”,灞水橋,指送別之處,《三輔黃圖》記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边@是送別之淚。“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飾,指失意;玉珂,指飛黃騰達的貴客。這首詩八句用了七事,寫了七種淚:失寵、離情、傷悼、感德、難歸、末路、送別。詩中用了多個典故,對這些和淚有關的典故進行排比究竟是為了什么呢?末一句“未抵青袍送玉珂”,古往今來的淚水,都無法和我這長安城邊送別貴胄(玉珂)的卑微寒士的淚水相比!讀到這時我們就豁然開朗了:原來作者在慨嘆自己這樣的寒微之士的遭際。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特點就是通過前六句來進行鋪墊,最后兩句再豁然點題,無形中一種強烈的對比形成了。正如黃侃在《李義山偶評》中所說:“首六句皆陪意,末二句乃結(jié)出正意。”意思就是說,前面六句的鋪排是為了陪襯與烘托最后兩句的,它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