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趙城立
日本綠色生活源自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
■文、圖/趙城立
日本在二戰(zhàn)后,創(chuàng)造了經濟發(fā)展的奇跡,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一味關注經濟發(fā)展,而忽略環(huán)境保護,日本各地發(fā)生了很多環(huán)境問題。最著名的有發(fā)生在日本熊本縣水俁灣的水俁病事件。該事件是由于化工企業(yè)排泄污染廢水入水俁灣,導致當?shù)厝嗣袢旧纤畟R病,甚至中毒致傷殘,從而引起了日本全國的關注,并由此迫使日本政府開始制定政策來限制那些為了經濟利益而損害環(huán)境的企業(yè)和個人。日本人的環(huán)保意識,也可以說從這件事情開始真正確立起來,并一直發(fā)展到今天。
談起日本的環(huán)保,就需要先來了解一下日本這個民族的思維特點。筆者作為一個曾經在日本生活工作過10年的知日人士,深深感受到日本人的思維中,總喜歡往更深一層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例如,舉世矚目的豐田生產方式,說到底就是對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連問5次為什么來找出最本質的原因,從而在根上予以解決。由此可見,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中,往往存在著透過現(xiàn)象,思考本質的特點,這種特點反映在各行各業(yè),當然也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保護上。
比如垃圾問題,日本的大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量絲毫不遜于我國大城市,那么我國大城市所存在的垃圾處理問題,日本也一樣要面對。然而,面對同樣的垃圾處理問題,中日兩國所采取的對策是完全不同的。
讓我們來看一看日本的做法。日本人在認識到必須認真對待垃圾問題后,便開始思考表象問題背后的原因。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要想徹底解決垃圾問題,不能只靠政府,而是必須動員起所有國民,通過改變國民的意識,讓大家盡可能做到將垃圾進行細致分類,以此來與政府實現(xiàn)合作共同解決。于是,政府充分利用廣告媒體來宣傳垃圾分類,以提高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媒體對于文化理念傳播的影響是巨大的,人們在觀看電視的過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受到這種理念的影響。更何況,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利他”的“善”存在,通過這種媒體的宣傳,便很容易將這個深藏在里面的“善”挖掘出來。可見,任何理念的形成源自不斷的宣傳,時間久了,每個人都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日本政府正是運用這種方法,在國民之中傳播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由此激發(fā)了國民心中的“善”。相對而言,我國在垃圾處理上,盡管擁有先進的設備,但是垃圾處理依然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垃圾量,不得不將部分垃圾進行填埋。然而目前填埋垃圾的地方也將會在數(shù)年內達到飽和,到時該如何解決垃圾問題?究其原因,在垃圾焚燒的過程中,大量有資源回收利用價值的垃圾并未進行有效分類。毫無分別地將所有垃圾都一起焚燒掉,這與經過垃圾分類后再有針對性地去燒,其效率應該有很大不同。只有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才能從本質上解決垃圾處理的難題。
此外,日本政府還在學校教育中也開始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意識,甚至在幼兒園階段便開始進行相關的教育,試圖讓日本人從孩提時代便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試想一下,當父母沒有按照規(guī)定進行垃圾分類,而孩子看到后對父母進行指責時,父母會怎樣?恐怕父母們正常的反應,應該是趕緊改正過來,甚至還會為孩子在學?;蛴變簣@所受到正確教育而感到高興吧!所以,在教育中注入垃圾分類的內容,不只是能讓孩子本身養(yǎng)成好的習慣,甚至還會從孩子的角度促進其家庭也參與其中。
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還不夠,因為只有當把意識轉變?yōu)樾袨闀r,才會真正奏效。那么如何才能更容易地轉變?yōu)樾袨槟??日本各地政府將垃圾分類的宣傳資料進行詳細、生動地制作,即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以達到讓任何人都能一目了然地對垃圾正確進行分類的目的。資料會分發(fā)到每一個社區(qū),貼在社區(qū)宣傳欄,這還不夠,還要給每個家庭都送去一份圖文并茂的關于垃圾分類的指導說明。日本各地政府在這方面的費用投入是從來都不含糊的。此外,還會組織各社區(qū)分別制定各自所在地區(qū)的垃圾分類傾倒安排,比如周一、三、五是可燃垃圾收集日;周三是玻璃瓶、易碎物、干電池收集日;周四是金屬類收集日;每月第2、第4個周一是舊紙、舊布收集日等。到了規(guī)定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有該社區(qū)的居民來值班,以檢查是否按照規(guī)定進行了分類,如果發(fā)現(xiàn)分類不當時,甚至還會通過垃圾找到該主人家,以督促其重新進行分類。于是,日本人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垃圾分類的意識成功轉變成了行動。日本的這些做法,一方面能使人不得不遵照執(zhí)行,另一方面,也能使人在想遵照執(zhí)行時非常清楚該如何具體執(zhí)行。
日本在垃圾處理方面,非常重視對分類后垃圾的再利用,由于不同種類的垃圾可以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處理,這樣極大提高了垃圾處理效率。同時,焚燒垃圾可以產生熱能發(fā)電,還可以將廢渣制作成各種產品出售,從而也吸引了不少民間企業(yè)主動加入到垃圾處理業(yè)務中來,其中不乏將垃圾經過處理后變成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公司。例如日本一家名叫“石坂產業(yè)株式會社”的公司,其技術可以使相應的垃圾實現(xiàn)97%的資源再利用。該公司社長石坂典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正是因為國民都很配合垃圾分類,使我們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取原材料,才能實現(xiàn)我們公司的發(fā)展。相信隨著垃圾分類的進一步強化,會有更多公司參與到垃圾處理業(yè)務中來?!笨梢?,動員民間力量參與到將垃圾實現(xiàn)資源再利用的事業(yè)中來,是與全民能否參與到垃圾分類密不可分的。
人的環(huán)保意識的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取決于各個方面的努力。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既有通過宣傳的力量來影響人們建立起環(huán)保意識,也有通過教育在孩子心中植入這樣的意識,還有在民間通過非強制性的手段來保證大家遵守這樣的意識,同時還把民間的努力與企業(yè)盈利結合起來,這樣就充分調動了民間力量來解決環(huán)保問題,從而使政府作為唯一主導方變成了民間為主、政府為輔的模式。
解決環(huán)保問題,不能只靠政府,而是要靠所有國民的參與,這樣才能更徹底、持久地解決問題。
Japan's green living stems from g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作者單位:北京東文志通管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