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申于春艷
(1.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 130033)
(2.長春市農安縣前崗鄉(xiāng)農業(yè)站 130208)
馬鈴薯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于延申1于春艷2
(1.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 130033)
(2.長春市農安縣前崗鄉(xiāng)農業(yè)站 130208)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xù)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yǎng)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獲后,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后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占總用肥量的3/5或2/3?;室愿斓亩褞屎腿诵蠹S等有機肥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過磷酸鈣15~25千克,草木灰100~150千克?;蕬Y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千克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4.1 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guī)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50~100克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4.2 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fā)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通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fā)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yōu)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后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并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fā)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4.3 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后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于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濕潤的狀態(tài)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毫克/千克赤霉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鐘,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而適于塊莖持續(xù)生長的這段時期愈長,總重量也愈高。南方地區(qū)多數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后種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種為宜。北方以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
構成馬鈴薯的產量因素是單位面積株數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單株產量是由單株結薯數與單薯重確定的。而群體增產與單株增產之間是矛盾的。當單位面積株數增加時,單株產量相應降低,兩者都與栽植密度存在著一定依存關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圍內,群體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確定密度必須考慮群體產量與個體產量兩個相矛盾因素協調統(tǒng)一。如果密度小時,雖然單株發(fā)育好,產量高,但由于單位面積內總株數小,結薯較少,產量不高。如果密度過大,雖然總株數多,但單薯重很低,同樣產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單位面積內有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既能使個體發(fā)育良好,又能發(fā)揮群體的增產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高產。從群體和個體協調發(fā)展考慮,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6000株左右,每株2~3莖較為適宜。
7.1 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齊后,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的方法是:播種時將多余的薯塊密植于田間地頭,用來補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有病爛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土壤干旱時,應挖穴澆水且結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減少緩苗時間,盡快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備用苗,可從田間出苗的壟行間,選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塊基部掰下多余的苗,進行移植補苗。
7.2 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結薯層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松土,以利出苗。齊苗后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F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并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7.3 追肥
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時間較長,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長勢長相而定。開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磷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7.4 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huán)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jié)和植株花期前后發(fā)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霉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比重增磊,干物質含量達最高限度,即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獲期,利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獲,以減輕生長后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超級蔬菜”的神話
馬鈴薯既可煎、炒、烹、炸,又可燒、煮、燉、扒,烹調出幾十種美味菜肴,還可“強化”和“膨化”。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馬鈴薯快餐食品風靡全球,美味可口的薯片、薯條受到男女老幼的喜愛。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已把馬鈴薯列為主食,還用它來制作點心等小食品。
■留住歲月腳步
馬鈴薯富有營養(yǎng),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一提起有營養(yǎng)、抗衰老的食物,人們就容易想到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高檔的珍稀食品,卻很少想到像馬鈴薯這樣的“大眾貨”。其實,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yōu)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yōu)質淀粉等營養(yǎng)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經常吃馬鈴薯的人身體健康,老得慢,而且馬鈴薯價格低廉,任何人都吃得起——用它來抵御衰老,難道不比任何“仙丹”要“實惠”得多嗎?
■減肥沒商量
吃馬鈴薯不必擔心脂肪過剩,因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饑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馬鈴薯,可以減少脂肪攝入,可以讓身體把多余脂肪漸漸代謝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
馬鈴薯對人體有很奇妙的作用,瘦人食之能使其“胖”,胖人食之則使其“瘦”,且身段會變得苗條起來。認為自己身材不夠理想的人,只要將馬鈴薯列為每日必吃食品吃上一段時間,不必受節(jié)食之苦便能收到“越貪吃越美麗”的效果。營養(yǎng)專家斷言:“每餐只吃全脂奶和馬鈴薯,便可得到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素。”因此減肥者不需要擔心吃馬鈴薯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不過,減肥者要注意將馬鈴薯做主食而不是做菜品來吃。煮馬鈴薯、薯條或煎薯餅都是很好的選擇。每日堅持一餐只吃馬鈴薯,長期下去對預防營養(yǎng)過剩或減去多余的脂肪很有效。
■美顏天然之選
當人們蜂擁進美容院時,真正的健康美容品其實就在你家冰箱里。馬鈴薯有很好的呵護肌膚、保養(yǎng)容顏的功效。新鮮馬鈴薯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增白作用十分顯著。人的皮膚容易在炎熱的夏日被曬傷、曬黑,馬鈴薯汁對清除色斑效果明顯,并且沒有副作用。
馬鈴薯對眼周皮膚也有顯著的美顏效果。將熟馬鈴薯切片,貼在眼睛上,能減輕下眼袋的浮腫。臉上出現小皺紋的美女,把馬鈴薯切成片敷在臉上,具有美容護膚、減少皺紋的良好效果。年輕人皮膚油脂分泌旺盛,常受青春痘、痤瘡困擾,用棉花沾新鮮馬鈴薯汁涂抹患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認為自己指甲顏色不舒服的人,只要將馬鈴薯汁涂在指甲上過一夜,第二天早上再洗掉,就會發(fā)現指甲變得光潔細膩、完美無缺了。
搭配:要是作為菜來吃,牛肉是馬鈴薯的“黃金搭檔”——牛肉營養(yǎng)價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但肉質較粗,有時會破壞胃黏膜。馬鈴薯與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且馬鈴薯含有的豐富維生素能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西方國家提出將馬鈴薯做主食完全替代五谷,但我們并不提倡這個做法。畢竟,在營養(yǎng)含量和成分上,兩者存在著不同。薯條、薯片等零食多半是油炸的,含有大量熱量,不宜經常食用。所以應注意把持均衡的宗旨,合理地食用馬鈴薯,必能獲益匪淺。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6.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