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爸爸和小刀兒子
小時候,我很宅,每天在自家的小院里,一捧土,一把小鏟,就能玩上一整天。這讓我的父母很安心,不用擔(dān)心我出去瘋跑,出什么意外。
直到有一天,鄰居的小伙伴提起他們一起去鄰村一座靶山上去“探險”,看到很多好玩的事物——一輛仿真坦克車、一座窄而險的小橋、一人多高的野草、地上隨處可見的子彈殼……我突然很想去看一看。
于是趁父母不在家,在伙伴們的招呼下一起奔向了那里。
我們出了村莊,順著小路向南走去。那是我第一次脫離家人的照顧,走向未知,每一件事物都讓我倍感新鮮。
靶山越來愈近,我們在接近它時奔跑了起來。
我們在“山”上打鬧,刨土找子彈,采下鮮嫩的蘆葦芯嚼食,在壕溝里跑跳……樂此不疲。
其實那里離我家不過3公里,但對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或許這段距離已經(jīng)是我的遠方。
八九歲的時候,用父親那輛飛鴿28大杠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我的生活半徑突然變大。一起長大的伙伴們開始邀約騎車在村莊周圍游蕩,不斷發(fā)現(xiàn)著新的道路、新的村莊。有次,表弟從縣城回來,在他的慫恿下,我忐忑著和他一起上路,騎車去了縣城他家。平坦的公路,不時經(jīng)過的各種車輛,燥熱的空氣,我竭力控制著車子,不到10公里的路程,卻顯得無比遙遠而漫長。
這個時候,我的遠方是縣城里表弟家冰箱里的雪糕,是百貨大樓,熙熙攘攘。
上高中時,看著遠處的太行山發(fā)呆,便想過去看一看。這座山我從記事起便一直看它,一直想象它近處的樣子,于是騎上自行車,裝了瓶水,向著幾十公里外的青山騎去。車很笨重,但因為有著想看到大山的念想,也就有了動力。
一直到我站在山頂?shù)哪且豢?,回望來路,遠處的平原盡收眼底,來時的疲憊一掃而空。
我用自己的力氣,到達了自己一直心念的遠方。
后來,遠方是300公里外的大學(xué)。再后來,遠方是2000公里外工作的城市,是4000公里外的雪山圣湖,是重洋彼岸的風(fēng)土人情……
我有個高中同學(xué),高考填志愿時,他不聲不響地報了一個航海學(xué)院的輪機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就踏上了跨洋航線的輪船,自此浪跡海上。
我問他為什么選擇這樣的生活,他說,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囿于某地,他想去更遠的遠方。海上雖然會有風(fēng)浪,但也有更壯闊的風(fēng)景?!澳阌肋h無法想象,在靜寂的大洋上航行時,坐在甲板上,看著漫天星辰鋪在頭頂,萬頃碧波躺在身下的時候是多么幸福。”講到這些,我從他眼睛里看到了難以抑制的快樂。
人生是一場旅行,當(dāng)我們的視野越來越廣,我們的遠方也就越來越遠。但只要心有遠方并盡力前行,之前的遠方終會變成腳下的土地,而我們的眼睛又將投向別處。
因為總有一處遠方,會讓我們心馳神往。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