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
大明朝天啟年間,有位名叫胡震亨的老人,默默脫下了官袍,整齊地疊好。這是繡著精致白鷴鳥的青袍,代表著他是五品官員,但現在他準備辭別官場,去做一件他認為更重要的事:編一部最全的《唐詩》,不要再有遺漏,不要再有散佚,讓后世子孫都能讀到它。
現代人可能很難理解,不就編本《唐詩》嘛,很難嗎?
可在那個年代,真的好難。你要找一首詩,說不定就要跋山涉水去抄,還不一定能抄到。
如果胡震亨偷懶,不編這本《唐詩》,會怎么樣?答案是:后果很嚴重。
那時候,唐詩正以今天物種滅絕般的速度在失傳。據胡震亨估算,到他所處的年代,唐詩至少已經失傳了一半?!洞航ㄔ乱埂?,被人稱為“孤篇蓋全唐”,其作者是誰?不少人能答上:張若虛。然而,這位先生到今天留下多少首詩呢?只有兩首。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的《登鶴雀樓》,有著很多人小時候都背過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名句,它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之渙。他有多少首詩留下來?答案觸目驚心——六首。李白有多少首詩留下來?最殘酷的說法是:大概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那些湮滅的詩文,都是因為水平低嗎?不是。比如唐人記載說,李白的《大鵬賦》和《鴻猷文》特別精彩,令一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汗顏。
今天,《大鵬賦》幸運地得以流傳,但《鴻猷文》沒有了,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不光是詩歌在消失,前人編的各種詩集、詩選也在消失。
那年,胡震亨挽起袖子,干了起來。
無數個晝夜過去了,終于有一日,胡震亨放下筆,完成了著作。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這部巨著,被取名為“唐音統簽”。然而,胡震亨似乎還不過癮,又用了幾年時間,寫出了研究李白和杜甫的《李詩通》《杜詩通》兩部大書。
這時,已過古稀的老人才露出微笑:“我終于完成了一生的夢想。這才叫不辜負我的時代?!?/p>
至此,全唐詩的編纂偉業(yè)算是完成了?還沒呢。第二個猛人登場了,他的名字叫錢謙益。
錢謙益是研究唐詩的大咖。他下決心要編一本《全唐詩》,轟轟烈烈地搞了很多年,估計已編到了數百卷的規(guī)模,卻天不假年,去世了,沒能完成。
他的遺稿遭際很慘。當時正是《碧血劍》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戰(zhàn)火紛飛,生靈涂炭,他的書稿也七零八落,眼看就要丟光了。
幸虧另一個猛人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季振宜。季振宜發(fā)現了錢謙益的殘稿,重新開始《全唐詩》的編輯工作。
為了編好《全唐詩》,季振宜挑燈夜戰(zhàn),努力工作。又是約十年過去了,他終于編出了一部宏偉的唐詩集,每年僅詩人的小傳就要寫200篇。
在書稿編成的第二年,季振宜病倒了,很快就撒手人寰。
至此,胡震亨、錢謙益、季振宜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兩部龐大的書稿,只差最后一項工作一把它們合并起來,修補完善,成為理想中的《全唐詩》。
于是,第四個猛人出場了。
他就是康熙皇帝。他酷愛唐詩,對過去那些不稱意的唐詩集,他表示受夠了,撂出狠話:“朕,愛新覺羅·玄燁,要把我家里所有的唐詩拿出來,加上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搞出一本《全唐詩》,讓子孫萬世都可以讀到?!?/p>
究竟選誰去修書、印書呢?康熙皇帝選定了一個人——江寧織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爺爺。
當時,曹寅督率幾位翰林官,在揚州開局修書,編纂《全唐詩》。
這是集全功于一役的最后一戰(zhàn),可謂勢如破竹,水到渠成。僅一年的時間,曹寅等人就完成了工作,把《全唐詩》放在康熙皇帝的面前。
今天,每讀到一首唐詩,我都覺得很慶幸。
守護著我們的唐詩的,大部分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他們與摧殘文化的力量對抗,呵護著脆弱的紙張和卷冊。他們的藏書樓建了燒,燒了建,編的書印了毀,毀了印,仍然讓四萬多首唐詩穿越兵火燹災,歷經重重浩劫,一直傳到了今天。
因為他們,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唐朝的偉大詩人朝辭白帝,暮投石壕,曉汲清湘;看詩人記錄下千里鶯啼、萬里云羅、百尺危樓、一春夢雨;看他們漫卷詩書,永憶江湖,哭呼昭王,笑問客來。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