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飛
一節(jié)課的靈魂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一是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二是喚醒學生的內生力。
一、從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看似耳熟能詳,包括我自己,在備課中抓關鍵、抓重點,卻似乎忽略了這么重要的前備。這節(jié)課比較經典,耳目一新之處就在于它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著力——充分借助游戲,在活動中學數學。
記得有位數學家提出“兒童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必須由兒童自己獲得,教師的責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這節(jié)課塔娜把“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完美地融合在學生間所進行的一場紅隊與藍隊的“抽數組數比大小”的比賽之中。游戲比賽是學生的需要,因而學習活動充滿了激情與挑戰(zhàn),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塔娜精心設計組織的競賽活動中,比較的方法也水到渠成。雖然課后,塔娜說沒有時間總結,但學生在活動中已經踏雪無痕地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所以,如果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經歷感悟充分,我們不必糾結是否必須總結,可以把它放入第二課時練習之后進行。用泰戈爾的一句詩形容“天空沒留下鳥的痕跡,但我也飛過”。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二、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喚醒學生內生力
一節(jié)好課的呈現(xiàn)一定源于教師的精心預設,韓芳老師的多邊形內角和,付牡丹老師的解比例練習,高宏老師呈現(xiàn)給我們的年月日,由于老師的課前運籌帷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才會真思考,提出真問題,才有了課堂真正的生成,精彩的互動,這便是高校長提出的“上有靈魂的課!”
塔娜這節(jié)課,巧妙地把萬以內數的比較方法滲透到三場抽數比賽過程中。第一場比賽抽到的數先放到個位,再依次放十位、百位、千位,在這場競賽中,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的大小與數位的關系,無論百位、十位、個位擺多大的數,都決定不了數的大小,直接決定其大小的是最高位千位上的數字。
第二場比賽,改變抽數規(guī)則,抽到的數先放到千位,這下兩隊學生都躍躍欲試,激動得不得了,塔娜隨即采訪孩子們?yōu)槭裁磿@樣?學生一句“一局決勝負”,道出了高位上的數字起決定作用的道理。抽數時藍隊抽到3,紅隊抽到2,塔娜又及時采訪藍隊隊員“有什么感受?沒抽完就這么激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高位數起決定作用的認識。接著把千位上的數字都改為3,當時贏了的藍隊特別不愿意。接下來再賽一局,你來預測一下怎樣抽數就會贏?為什么?讓學生感受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以此類推。輸了的隊又提議再賽一局,便引出了第三場比賽。應該說每一場比賽都是學生提出的,而且是強烈要求的,可想而知,這樣的內生力怎能沒有靈魂?
第三場比賽又一次改變抽數規(guī)則,抽到的數由學生自己決定放在哪位。這下一石激起千層浪,當藍隊抽到第一個數字8的時候,全隊歡呼起來,明明都認為要放到千位上的數字,卻被一個女孩子“萬一下一次抽到9呢”改變了8的位置,放到了百位。這樣,險象環(huán)生的藍隊在抽了三個數字分別放到個位十位百位上后,最后一個籌碼千位數字便又決定了比賽勝負。記得當時藍隊抽到的是數字5,這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看了一眼剛才提議他別把8放到千位上的女孩子,嘟囔了一句話“看你”!雖然有點埋怨的意思,但這個小小的表情足以證明孩子在競賽中,已經深刻地體悟到比較的方法。我想,在這里,如果我們能稍加一點可能性知識的滲透是不是更好?這個時候遇到真實的問題解決遠比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境理解得更深刻。
三、懂自己,做自己
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背景、性格、優(yōu)點,一種老師如徐長青老師,個性開朗活潑,幽默風趣,帶動課堂比較有活力,孩子們很是喜歡。另一種老師如俞正強老師,細致、內斂、沉穩(wěn),潤物細無聲地吸引著孩子們。開朗活潑的老師,自身是很有優(yōu)勢的,但我們不能要求大家都這樣,因為天性是改不過來的。那么,不好張揚的老師怎么辦?我想塔娜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從課堂設計入手。課堂的魂,終究還是在于我們的設計,和老師的性格確沒有太多關聯(lián)。所以,我們要懂得自己,性格開朗的多營造,內斂的更需多思考。
我們現(xiàn)在做的課堂,一定不僅僅是別人的生本、學本,而是我們自己的課堂,我們自己的生命課堂,有靈魂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