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平
向彬,出生于1972年11月,湖南新化人,號夢蘇堂主人,先后就讀于湖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進站于吉林大學?,F任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出版著作《向彬詩詞書集》等11部,發(fā)表論文60余篇。書法師法晉唐及北宋諸家,畫宗趙孟頫、夏昶、文徵明等元明大家。百余件書法、詩詞、國畫作品發(fā)表于《文匯報》《書法導報》《藝術中國》《書法家》等諸多報刊并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全國政協(xié)禮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地展出。作品曾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二等獎、第六屆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第八屆全國書學討論會一等獎、第九屆書學討論會三等獎、第三屆泰山文藝獎等十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所有的學問家都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有些專門的科學理論看似與實踐無關,其實,沒有科學實踐的長期積累與總結,又哪來對它進行指導的理論呢?
2009年,向彬在我的推薦下以論文《我國古代學校書法教育研究》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順利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后來,他在博士論文基礎上撰寫了《中國古代書法教育研究》一書,并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12年,他出版《向彬詩詞書集》時,我為他寫了序言,肯定了他詩書一體的創(chuàng)作模式,并期待有更多的成績問世。今年,在他從山東聊城大學調入中南大學工作一年之際,《向彬詩書畫作品集》的稿本又放到我的書案上,這使我感到十分欣喜。
向彬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練毛筆字,后來在首都師范大學攻讀了書法方向的碩士學位,在書法的理論與實踐上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上中學時,他就嘗試作詩,估計他那時不懂詩的格律,就憑著感覺與熱愛去寫吧。他也喜歡臨摹中國畫,聽他說,他家里買的第一本畫集就是《徐悲鴻彩墨畫》,他臨摹了其中的不少作品。當然,我們可以想見他那時的年輕與稚嫩。然而,恰恰就是這種藝術情結,使他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也正是這種藝術情節(jié),使他能夠自始至終地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在他給我講這些早年的往事時,從他那格外晶亮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內心對藝術的一往情深。
對書法的摯愛使向彬不同于其他的博士生。在我每次給他們上課時,他都會帶幾件自己的書法作品,讓我給他一些建議,而且?guī)缀趺看挝叶寄芸吹剿脑娮?。我很喜歡他以詩言志、借書法傳情的藝術表現?!扒屣L入牖墨微香,暗引心潮鬧畫堂。寫罷詩書還自賞,夜闌何處寄疏狂?”“詩書作伴似閑人,鐵硯消磨忘苦辛。窗外風聲全不問,任他秋雨洗囂塵?!蹦軌蛉硇牡赝度雽τ诿赖淖非笈c創(chuàng)造,因此不覺辛苦,反感甘甜,這的確是只有真正的藝術家才能有幸登臨的境界。
向彬的字主要以小楷、小草和行書為主,他研習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以及孫過庭、蘇軾等書法大家之作,但對他影響最深的倒是文徵明。他對明代吳門的書畫情有獨鐘,能集詩文書畫于一身的文徵明,更是他仰慕的對象。每次欣賞吳門的作品,向彬都能感覺到自己身臨其境,與吳中四才子一起陶醉在橫塘石湖之間。而他近幾年的書法主要作行書,作品中突出了蘇軾書風的特征,更加清朗雅逸。
最讓我高興的是,向彬將詩書畫融為一體,體現了典型的傳統(tǒng)文人書畫家之風。他的繪畫題材以蘭、竹、梅為主,蘭竹自古就是文人所愛,蘭之幽香淡雅與竹之氣節(jié)清高是典型的君子之風,向彬鐘愛這樣的題材,體現了他內心的純真與靜穆?!耙灰勾猴L吹萬樹,世人盡賞李桃開。吾心獨與蘭君靜,不羨林間蝶往來?!边@是他一件蘭花的題畫詩,與其說是題蘭詩,不如說是他畫畫的心態(tài)。蘭花開得安靜,香氣淡淡而幽遠,不隨世俗,保持著自我特有的純潔與矜持,這其實也是畫家特有的品格。真正的畫家不是圖李桃花開的一時熱鬧,也不是追求蜂飛蝶舞所帶來的表面繁榮,而是在長久的寂寞與孤傲中艱難求索?!叭~自翩然花自開,幽香淡淡遠塵埃。春風吹放三千樹,不若蘭君夢影來?!?詩情是畫意的源泉,更是畫意的拓展,題蘭詩自然要寫出蘭的品格。這品格可以通過筆墨展現出來,但以書法題款的形式寫出來,更加顯得春蘭淡淡,如夢如影,個中情致,全在心生。
“ 敢與冰霜作比鄰,凌寒綻放倍精神。梅花怕惹群芳妒,只報東風不占春?!边@是他自題梅花的詩句。梅花是作者自況和托興的對象,而詩更是對繪畫的有力補充,成為寫意方式的集中展現。 這“意”既是所畫題材的精神,也包括筆墨的情趣,更是畫家心底的審美世界和理想的反映。“守得虛心氣自清,高風亮節(jié)亦天生。年年新竹隨春立,直上云霄任雨晴?!边@是我十分喜愛的他的題詩,在這種詩境中,畫家、觀眾和表現對象已經匯在一處,融為一體,這才是中國文人畫夢寐以求的境界。
我們知道,中國畫的好壞雖然與技法密切相關,但技法畢竟是表現意境的工具,而決定意境的是畫家自身的學養(yǎng)、胸襟、才情和品行!沒有精湛的技法,再好的畫意也無法表達出來;而沒有出色的綜合素養(yǎng),技法也只能是無法動人的表面文章。畫畫,首先要陶醉自己,然后才能感動他人。所以,在我看來,畫家應該生活在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里,這個世界不能讓名利占據,也不能讓錢權驅使,而應保持審美的純真!畫家的使命是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心中的審美理想,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其實風格就是畫家綜合素養(yǎng)的自然流露,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不是刻意追求來的。杜甫評畫的詩句“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所展現的藝術標準才是我們中國書畫藝術家永遠憧憬的神圣境界。
《向彬詩書畫作品集》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青年學者在近十年中研習書法、詩詞和國畫的總匯。艱辛與喜悅、寧靜與奔放,都交織成為一個繽紛的藝術世界。我被這位剛入不惑之年的書畫家的執(zhí)著與成績所深深感動,并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他更加碩果累累的未來。
2016年3月于北京陶然亭畔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