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傳統(tǒng)絲綢圖案設計思維研究
        ——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分析

        2016-11-16 02:34:24王言升張蓓蓓
        絲綢 2016年10期
        關鍵詞:絲綢圖案思想

        王言升,張蓓蓓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215123)

        ?

        中國傳統(tǒng)絲綢圖案設計思維研究
        ——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分析

        王言升,張蓓蓓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215123)

        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絲綢圖案在不同發(fā)展歷史時期的圖案設計題材、表現(xiàn)形式、藝術特點等進行比較研究與分析,初步探討了影響傳統(tǒng)絲綢圖案設計思維發(fā)展變化的主要因素及基本規(guī)律。研究認為,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絲綢圖案設計的思維基礎、藝術表達的直接資料和激發(fā)絲綢圖案設計思維創(chuàng)新的靈感來源,而且還是影響絲綢圖案設計思維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傳統(tǒng)思想、風俗信仰、等級禮儀和審美情趣等,是影響絲綢圖案設計思維的形成、轉變與提升的顯著因素,也是絲綢藝術產(chǎn)業(yè)和圖案創(chuàng)意設計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絲綢圖案;圖案設計;設計思維;傳統(tǒng)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

        在中國傳統(tǒng)絲綢圖案設計的發(fā)展歷史過程中,傳統(tǒng)文化一直是影響圖案設計思維發(fā)展變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絲綢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所謂傳統(tǒng)文化,一般是指經(jīng)由文明演化匯集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主要內(nèi)容是指,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歷代存在過的各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確切地說,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地理、歷史、政治、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因此,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是極其寬泛的,其對絲綢圖案設計思維發(fā)展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經(jīng)過概括總結,本文主要從傳統(tǒng)思想、風俗信仰、等級禮儀和審美情趣幾個顯著因素進行初步探討。

        1 傳統(tǒng)思想對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

        圖1 《長壽明光錦(局部)》東漢Fig.1 The brocade of Changshou Mingguang (partial)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絲綢圖案是一門藝術,每種圖案的設計和制作,均含有人們的主觀愿望,帶有一定的思想性[1]。中國傳統(tǒng)思想作為圖案設計的重要思維基礎,其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一直是人們選取圖案題材、設計圖案形象、表達圖案意義和配置圖案構圖的重要思維依據(jù)。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對于圖案的設計思維、藝術表達、風格特點等均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并藉由思想內(nèi)容的表達,演繹出圖案設計思維的多元化發(fā)展之路,蘊育了圖案設計輝煌的藝術成就。

        遠在東漢時期,經(jīng)學昌盛,讖緯之學盛行。在這一思想背景下,祥瑞紋樣普遍流行,絲綢圖案設計更多立足于華夏本土的文化傳統(tǒng),圖案設計題材大體是云氣紋、鳥獸紋、文字圖案、幾何形紋及人物騎獵紋等,大多均為中國傳統(tǒng)圖案題材[2]。在圖案形式上,人物與飛禽猛獸共處于云氣山林的環(huán)境之中,奔騰歡躍,展現(xiàn)出一幅奇異壯闊的場景[3]。從設計思維和結果上看,無論技術體系還是裝飾風格都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鮮明烙印。如對絲綢圖案中動物紋樣的表達,便與古代異域民族的思想表達有很大不同。從古代斯基泰民族與波斯民族的裝飾紋樣可以看出,人與動物總是處于相互搏斗的場景中,而中國紋樣中人與動物的關系則一直是和諧共處的場面。因為,在草原民族的思想意識中,動物是被人征服的對象,而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則經(jīng)常將動物視為上天顯示的瑞祥,并稱之為祥禽瑞獸。所以,在中國的圖案設計中,更多的是想象中的神圣動物,即使現(xiàn)實中存在的動物也通常被賦予吉祥如意的文化內(nèi)涵而成為祥瑞之獸。如圖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藏)所示,“長壽明光錦”中的雙角有翼獸和回首行走虎;如圖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考古研究所藏)所示,“龍虎瑞獸紋錦”中簡練彪悍、云中奔馳的豹和麒麟等。這些動物造型和圖案設計,充分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天人合一”的本土化思想理念。因此,中國傳統(tǒng)圖案在設計思維方式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本質特點,其中自然觀、意象性和含蓄之美是其主要的思維模式[4]。

        圖2 《龍虎瑞獸紋錦(局部)》東漢Fig.2 The brocade of dragon and tiger Ruishou pattern (partial)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不同的思想會帶來不同的設計思維模式,進而會產(chǎn)生不同的圖案設計結果,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演繹出獨具特色的圖案藝術成就。如北朝至初唐,絲綢之路的繁榮帶來了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使具有西方風格的聯(lián)珠紋樣大量涌入中國。由于受西域文化的影響,絲綢圖案充滿異國情調(diào),如團窠寶花、陵陽公樣等圖案形式,較多地體現(xiàn)了異域文化思想對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但安史之亂后,華夏風范又重受推崇,絲綢藝術風格便胡氣漸消,異域風情的聯(lián)珠團窠與宏大壯麗的寶相花讓位于鳥語花香的優(yōu)雅世界,于是寫實主義風格開始影響絲綢藝術,并由此發(fā)展成為穿花式折枝圖案,改變了人們的圖案設計思維模式,開拓了新的設計風格,標志著絲綢圖案設計的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并為宋代的圖案設計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宋代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時代,不僅完成了中國文化的一次重要轉型,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種相對封閉、內(nèi)斂、色調(diào)淡雅的文化類型。在這一文化形態(tài)和思想意識下,相關絲綢產(chǎn)品、圖案設計及思維表達,完全迥異于漢唐時期的文化品格,愈發(fā)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并凝聚成特有的設計力量和思維路徑。如在圖案的選題與設計表現(xiàn)上,紋樣中的植物花卉類題材成為時代趨勢,改變了此前以動物紋樣為主體的格局,造就了宋代絲綢圖案雅致清秀的品格。特別是緙絲工藝與書畫藝術的結合,發(fā)展出了觀賞類絲綢產(chǎn)品,對于絲綢品類的開發(fā)和絲綢圖案的設計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圖3(上海博物館藏)所示,朱克柔緙絲作品《蓮塘乳鴨圖》,作品圖案以繪畫為緙本,采用圖像設計語言,以極細的絲線和極佳的暈色對紅蕖白鷺、綠萍翠鳥、蜻蜓草蟲、雙鴨游樂等進行設計表達,作品精致至極如同書畫真跡。這一結合繪畫的設計思維,充分反映了宋代從圖案設計到圖像設計的思維已經(jīng)較為普及,并且表現(xiàn)技法、思維形式、藝術成就等也已經(jīng)具有相當?shù)拇硇浴?/p>

        圖3 《蓮塘乳鴨圖》南宋Fig.3 The picture of Lotus Pond and Duckling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因此,在絲綢圖案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文化思想的不同,造成了圖案設計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和時代特征,展現(xiàn)出圖案設計不同的思維變化。無論是東漢的祥瑞紋樣、初唐的團窠寶花還是宋代的植物花卉,均體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其中既有漢文化傳統(tǒng)思想的本土化表達,也有外來文化思想的深度影響,更有不同文化思想交融后的創(chuàng)新。不同的思想不僅表現(xiàn)出圖案設計不同的時代特色,更是圖案設計思維產(chǎn)生必然變化的根本因素,是促進傳統(tǒng)絲綢圖案設計變革的重要力量。

        2 風俗信仰對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

        風俗是指長期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是特定區(qū)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jié)、習慣等的總和。信仰是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風俗與信仰都是人類智慧的積累和對普世價值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傳統(tǒng)思想的普遍反映,也是構成絲綢圖案設計思維變化的重要因素。絲綢圖案設計的造型、圖像不僅具有裝飾性,更多情況下還具有象征性、寓意性,即圖案藝術是作為社會思想、觀念符號存在的[5]。因此,圖案設計及其應用作為反映人們風俗信仰的重要載體之一,其具體的風俗內(nèi)容和信仰形式也決定了圖案設計的構成元素、造型法則、思維模式、藝術風格、表現(xiàn)方法等設計語言與設計原則。如楚人好巫,好“淫祀”,對鬼神的奉祀熱烈而虔誠,其精神世界便彌漫著一種奇麗繽紛的色彩。因此,在圖案設計思維上,人物與動物的形象便體現(xiàn)出較為奇特的設計特點和藝術風格。如圖4(荊州地區(qū)博物館藏)所示,馬山楚墓出土的“鳳鳥花卉紋繡”,正面的立鳳瞪目如梟、鳥身渾圓、雙翼平舉,與后世的鳳在藝術造型和內(nèi)涵表達上有很大的不同,體現(xiàn)出戰(zhàn)國時代楚國絲綢藝術奇?zhèn)ピ幾H的風格。而秦漢時期由于普遍迷信于道家的神仙思想,崇尚陰陽五行學說,追求長生不老或羽化成仙的世俗愿望,讖緯學說廣泛流行。因此,社會上便出現(xiàn)了解釋上天征兆的各種圖文并茂的征兆書。于是,在這種思想意識下,人們“設計”了大量的瑞應圖案。設計的題材有解釋自然現(xiàn)象的,如祥云、甘露等;解釋神異動物的,如鳳凰、靈鳥等;解釋吉祥植物的,如靈芝、茱萸等;解釋器物的,如神鼎、方勝等。這些豐富的祥瑞圖像不僅反映了人們濃烈的仙道思想,而且成就了別樣的圖案樣式和藝術風格,最終形成了中國工藝美術中吉祥圖案長盛不衰的獨特現(xiàn)象,其設計思維一直影響到今天。

        圖4 《鳳鳥花卉紋繡(局部)》戰(zhàn)國中期Fig.4 The embroidery of Phoenix and flowers pattern (partial) in middle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在風俗中,習慣上人們將自然條件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guī)范上的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社會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guī)則之不同稱為“俗”。風與俗共同構成了特定社會文化區(qū)域內(nèi),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是人們傳統(tǒng)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反映。因此,地域上和思想上的差異,造就了風俗具有多樣性的特質。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便指出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而這一特點正是促進圖案設計思維轉變的源動力。如遼金地區(qū)絲織品中最具特色的“春水秋山”紋樣,“……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其從秋山之服則以熊鹿山林為文,……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飾。”[6]這里提到的春水之飾是以鶻捕鵝為主題紋樣,而以花卉為背襯裝飾;秋山之飾則是以熊鹿為主題紋樣,襯以山林景色。這種紋樣在遼金的流行,充分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習俗。分析遼金的生活方式可知,每年春秋兩季的捺缽(游獵)活動,是北方的契丹或是女真族最為重要的活動,即初春在水邊放鶻打雁,入秋在山林圍捕狩獵?;谶@種生活習俗,人們創(chuàng)作了“春水秋山”的圖案樣式,從而風俗成為影響圖案設計的題材選擇、構圖形式、藝術表現(xiàn)等設計思維的重要因素。

        信仰是人們靈魂的標注,是支撐道德生活的基石,是人類生存須臾不可分離的基本生存條件,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人類道德實踐的范圍、層次和方式。信仰的種類包括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學信仰和政治信仰等。其中宗教信仰是人們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不僅是人們思想表達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們踐行思想意圖的行動指南和人生的“指路明燈”。在長期的宗教信仰活動中,出于宗教活動的現(xiàn)實需要和對神明的虔誠與敬畏,宗教逐漸成為絲綢圖案重要的設計題材,并促進了絲綢圖案設計主題的多元化發(fā)展,形成了絲綢圖案設計中主題鮮明的圖案類別。如魏晉南北朝起,蓮花紋開始普遍出現(xiàn),便與佛教信仰直接相關?!独銍澜?jīng)》云:“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蓮花儼然已代表了佛祖的法身與清凈的佛土,因此便成為了絲綢藝術的重要題材。至宋代時,佛道流行、理學昌盛,儒、道、佛三教合一,于是“中國人以儒家學說規(guī)范社會行為,以道家思維面對自然,更以釋家思想培育精神。”[7]這種宗教的全面普及,致使宗教逐漸走向世俗化,除佛像等圖案題材外,也開始通過工藝美術的裝飾形式表達著人們辟邪祈福、延年益壽、吉祥平安、子孫滿堂等種種世俗愿望,于是在絲綢圖案中出現(xiàn)了仙道紋樣、雜寶紋樣、吉祥紋樣等。如以珠、錢、磬、祥云、方勝、犀角杯、書、畫、靈芝、鼎、元寶、金錠等雜寶中選取八種構成的八寶紋樣;以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八種藏傳佛教中的吉祥物進行設計的八吉祥圖案,還有取八仙各自所持的器物設計而成的“暗八仙”圖案等,都是宗教信仰影響下的設計思維結果。

        風俗信仰所反映的思想內(nèi)容較為廣泛,不僅有物質上的具象描繪,也有精神上的抽象表達,因此風俗信仰的文化資源為絲綢圖案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無論是楚人對鬼神的奉祀、秦漢對神仙的崇拜、魏晉起佛教的流行、宋代的三教合一,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圍捕狩獵的生活習俗等,都可以成為圖案設計的重要內(nèi)容。于是,圖案成為傳達風俗信仰的重要載體,風俗信仰成為圖案表達的設計源泉,并在對文化象征的視覺化表現(xiàn)中,風俗信仰逐漸凝聚成促進圖案設計思維產(chǎn)生、轉變與提升的重要力量。

        3 等級禮儀對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

        等級禮儀制度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劃分社會集團的制度,是階級差別的一種形式,是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人們等級觀念和身份確認的表現(xiàn)方式。在等級禮儀制度的發(fā)展過程中,周代禮儀制度中的冠服制度可能是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種禮儀制度。賈誼《新書·服疑》中記載的對“五禮”場合不同等級的人所著服飾之形制、色彩、圖案作了嚴格規(guī)定,以使“貴賤有級,服位有等……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于服飾圖案的主題選擇、造型特點、藝術風格等設計思維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并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極具內(nèi)涵和影響力的圖案作品。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十二章紋,這是基于禮制的特殊需要而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具有特定內(nèi)涵與象征意義的12種圖案。其中日、月、星辰,取其照臨,這是天的象征,故為天子專用;山,取其能興風雨;龍,取其變化;華蟲,其形如鳳,取其有文采;藻即水草,取其潔凈;火,取其光明;宗彝,取其忠孝;粉米,取其滋養(yǎng);黼,為斧形,取其決斷;黻,兩獸相背之狀,取其明辨[8]??梢姡恳环N圖案都被賦予了濃厚的思想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并被廣泛應用于古代帝王的袍服中。如圖5(故宮博物院藏)所示,“乾隆皇帝月白緞繡云龍袷朝袍”中的紋飾,除主要繡有43條龍紋外,還繡有十二章紋。因此,十二章紋不僅是等級禮儀制度的產(chǎn)物,其思想內(nèi)涵和應用目的也是圖案設計重要的思維依據(jù)。

        圖5 《乾隆皇帝月白緞繡云龍袷朝袍》清Fig.5 Qianlong’s robes of embroidery Bluish-white cloud and dragon in Qing dynasty

        等級禮儀制度下的圖案設計主要應用于官服,可識別性是其設計思維的重要原則,并在歷朝歷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特別是唐中期以后,官服圖案開始表現(xiàn)出系統(tǒng)化的等級識別內(nèi)涵,圖案內(nèi)容和形式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新唐書·輿服志》卷二四載“袍襖之制:三品以上服綾,以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及雙孔雀;四品、五品服綾,以地黃交枝;六品以下服綾,小窠無文及隔織、獨織”。這里的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地黃交枝等圖案均體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構圖形式、造型特點和象征意義,并嚴格對應不同的品級。另外,元代創(chuàng)新設計的“雙角五爪龍”形象結合日月圖案更是成為了帝王的象征,并沿用至明清。如中國絲綢博物館收藏的“綾地日月紋繡辮線袍”,右肩的圓盤里繡有一兔象征月亮,左肩的圓盤里繡有三足鳥象征太陽。再如圖6(故宮博物院藏)所示,清雍正年間的皇后禮服“明黃色緞繡五彩云金龍戲珠女袷朝袍”,在前胸后背都用撚金線繡正龍各一,龍紋為雙角五爪形。這種肩挑日月、胸背龍紋的圖案題材,象征著帝王皇后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等級的專用圖案。這種根據(jù)裝飾圖案進行身份等級和社會地位的劃分,對絲綢圖案的設計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等級禮儀制度雖然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需要的管理手段,卻在無形當中促進了圖案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不僅為圖案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了明確的設計依據(jù),而且開啟了圖案設計思維新的創(chuàng)意起點。

        圖6 《明黃色緞繡五彩云金龍戲珠女袷朝袍》龍紋,清(雍正)Fig.6 The bright yellow woman’s robes of embroidery five clouds and dragon playing pearl pattern (Emperor Yongzheng) in Qing dynasty

        等級禮儀制度對于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圖案設計的功能性表達和信息的視覺化傳達兩個方面。不同的等級身份采用不同的圖案題材,不同的圖案題材創(chuàng)意出不同的圖案造型,不同的圖案造型體現(xiàn)了不同的設計思維。設計思維因等級制度的要求而發(fā)生變化,并以具體的視覺元素設計而傳遞相應的識別信息。因此,基于功能和視覺識別的需要,等級禮儀制度決定了圖案設計的選題、造型、構圖、意義表達等思維內(nèi)容,是影響圖案設計思維的重要因素。

        4 審美情趣對圖案設計思維的影響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與世界形成的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關系狀態(tài),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審美作為圖案設計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審美情趣、審美思想、審美標準等是促進絲綢圖案藝術風格形成的關鍵要素,也是促進絲綢圖案設計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影響設計思維有效提升的重要推動力。“藝術的創(chuàng)造是人類有意識地實現(xiàn)他的美的理想,我們也就從藝術中認識各時代、各民族心目中之所謂美”[9]。宋代偃武修文、廣開科舉和厚待文士,激發(fā)起了全社會對文化藝術的熱情,促進了全民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升,造就了宋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審美取向。因此,典雅清麗的審美時尚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并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深刻影響著上至宮廷權貴下至民間工匠,使得宋代的圖案設計逐漸摒棄異域色彩,更多地體現(xiàn)出線條婉轉、格調(diào)清麗的特點。

        審美需要參與到審美對象當中去,并和它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從而獲得對審美對象的深刻理解。因此,對于審美對象的不同理解會產(chǎn)生不同的設計思維意識。如元代的絲綢圖案設計基本以植物花卉為圖案設計的主流元素,并將其作為美的典范和重要的審美對象,在審美對象的表達上則表現(xiàn)為某種繪畫性裝飾的趨勢。如“滿池嬌”圖案設計,便是元代對審美對象的獨特理解而出現(xiàn)的具有特殊意義和繪畫性較強的圖案類型。滿池嬌,也稱“蓮塘小景”或“池塘小景”??戮潘肌秾m詞十五首》:“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御衫繡作滿池嬌?!泵枋龅木褪沁@類圖案。滿池嬌原屬于漢文化傳統(tǒng)風范的圖案形式,元中期以后卻流行于蒙古族帝國之中,這與文宗皇帝熱心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和審美情趣息息相關。文宗帝提倡儒學,封贈先儒,親祀南郊,編修《經(jīng)世大典》,還創(chuàng)建奎章閣,收集古物、圖書,延攬文人士子品藻賞鑒。其天歷間的御衣多為池塘小景,這體現(xiàn)了文宗皇帝與一般蒙古族皇帝在審美取向上的不同[10]。因此,也決定了當時在圖案設計上不同的審美風格。除“蓮塘小景”外,元代還設計出了類似的更富有詩意的“流水落花”圖案,以曲折起伏、節(jié)奏明快的流水造型作為底紋,其上散點布置律動有序的花卉,更給人以優(yōu)美歡快的審美感受,具有“水流花落紅”“桃花終日逐水流”的詩文意境和較高的視覺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不僅是思想的流露,也是對藝術鑒賞的表達。如太極圖這種動態(tài)之美,便體現(xiàn)了中國人思維里對力量、動感的渴求,表達了先民對太陽的崇拜及對宇宙天體的認知和敬畏,且簡單的圖形顯示了豐富的吉祥寓意和精深的美學思想[11]。因此,審美情趣作為圖案設計思維的重要驅動力,對圖案設計的題材內(nèi)容、造型特點、藝術風格等的認知與創(chuàng)造具有決定性作用,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甚至是同樣的審美對象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設計結果。如明清與宋元時期都偏愛以植物花卉為主題的絲綢紋樣,但圖案表達確有不同。宋元時期的設計一般趨向“蓮塘小景”“流水落花”等具有意境的圖案形式;明清則在設計思維上主要采用以纏枝與折枝的形式進行圖案設計,通常配色濃重,較為強調(diào)對比色的運用,還常常加入金線勾邊,使得織物色彩更加豐富。如圖7(故宮博物院藏)所示,“綠地花卉樗蒲紋妝花緞”以牡丹、蓮花、茶花、菊花組成樗蒲紋,構圖勻稱,色彩富麗,其花紋采用金線交邊,更顯堂皇悅目,圖案設計呈現(xiàn)出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

        圖7 《綠地花卉樗蒲紋妝花緞(局部)》明Fig.7 The Zhuanghua brocade of green ground and Chupu pattern (partial) in Ming dynasty

        “設計是社會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參與和制約下展開與完成,并體現(xiàn)出當時的文化風貌。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結構,反映著不同的價值和審美觀念?!盵12]另外,在圖案設計過程中,設計思維的審美能力需要在實踐經(jīng)驗、思維能力、藝術素養(yǎng)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它既具有個性特征,又具有社會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特征。因此,審美作為一種思想的表達,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和地域等,有著不同的審美情趣。而作為影響圖案設計的關鍵因素,不同的審美情趣決定著不同的主題內(nèi)容、圖案造型、藝術風格、表現(xiàn)手法等。從宋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到元代的“桃花終日逐水流”,再到明清的富麗堂皇等,審美情趣的變化催生出不同的圖案形式和藝術特色,并在圖案設計的發(fā)展過程中,最終轉化為影響圖案設計思維轉變的重要因素和關鍵力量。

        5 結 語

        絲綢圖案作為文化內(nèi)涵的視覺載體,其設計思維是以文化為基礎并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不僅為絲綢圖案提供了直接的設計資料,而且更激發(fā)了圖案設計思維的創(chuàng)作靈感。“歷史的設計是設計的歷史”(設計師切爾馬耶夫),以此引申,圖案的文化是文化的圖案,作用于圖案與文化之間的關鍵途徑是設計思維。從傳統(tǒng)思想中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人與動物圖案設計;風俗信仰中宗教崇拜、祁福納祥的佛仙凈土與吉祥圖案設計;等級禮儀中皇權禮制、昭名辨等的龍鳳威儀和補服品級設計,到審美意識中濃墨重彩、清水芙蓉的團窠寶花和蓮塘小景設計等,無不是基于文化而通過設計思維的轉變所進行的藝術實踐反映。因此,傳統(tǒng)文化一直在影響、調(diào)節(jié)、促進著設計思維的拓展與提升,在伴隨絲綢藝術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傳統(tǒng)思想、風俗信仰、等級禮儀和審美情趣等文化內(nèi)容,便成為影響設計思維的形成與轉變以及圖案的選題、立意、藝術表現(xiàn)、功能識別等的主要因素。

        [1]趙豐.中國絲綢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79.

        ZHAO Feng. A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 Beijing: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2005:179.

        [2]孫蓀.絲綢之路對中國染織圖案的影響[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2):51-56.

        SUN Sun. Influence of Chinese dyeing patterns on silk road[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02,2(2):51-56.

        [3]李青,張勇.樓蘭兩漢織物藝術論[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8(3):2-13.

        LI Qing, ZHANG Yong. On Loulan silk work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J]. 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2010,8(3):2-13.

        [4]張秀梅,姚立志.論中國傳統(tǒng)圖案文化理念[J].美術大觀,2013(10):72.

        ZHANG Xiumei, YAO Lizhi.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cultural ideas[J]. Art Panorama,2013(10):72.

        [5]鄭軼.論西亞早期神話與神獸藝術[J].絲綢之路,2011(10):5-10.

        ZHENG YI. Application of early Western Asia mythology and art of animal[J]. Silk Road,2011(10):5-10.

        [6]張春旭,萬雄飛.遼金元時期的春水秋山圖研究[J].藝術工作,2016(2):85-89.

        ZHANG Chunxu, WAN Xiongfei. The study on the Chunshui and Qiushan pattern of Liao Jin and Yuan dynasty[J]. Art Work,2016(2):85-89.

        [7]貝阿特·萊芬塞德.漢唐視覺藝術的空間觀念:基于亞洲與東方影響的比較研究[J].王鷙嘉,譯.西北美術,2014(4):18-23.

        BEATE Reifenscheid. Han and Tang visual arts space concept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ast Asia and the impact[J]. Translated by WANG Zhijia. North West Fine Arts,2014(4):18-23.

        [8]李理,車冰冰.明清皇家服飾“十二章”考[J].收藏家,2016(5):57-64.

        LI Li, CHE Bingbing. Research on twelve ornaments of royal appare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J]. Collectors,2016(5):57-64.

        [9]宗白華.藝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01.

        ZONG Baihua. The Realm of Art [M]. 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14:101.

        [10]袁宣萍,趙豐.中國絲綢文化史[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181.

        YUAN Xuanping, ZHAO Fe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Culture[M]. Ji’nan:Shangdong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9:181.

        [11]張婷婷,王宏付.論太極圖文化在清代團花圖案中的思想滲透[J].絲綢,2015,52(2):56-62.

        ZHANG Tingting, WANG Hongfu. Discussion on thought penetration of Taiji pattern culture into round pattern in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2015,52(2):56-62.

        [12]杭侃.設計與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C]//包銘新.絲綢之路:設計與文化論文集.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115.

        HANG Kan. Design and culture &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C]// Bao Xinming. The Silk Road:the Proceedings for Design and Culture. 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8:115.

        Research on design 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ilk patter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ANG Yansheng, ZHANG Beibei

        (School of Art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attern design theme, manifestation patter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ilk pattern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 the paper preliminary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and basic rule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ilk pattern design thinking. A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thinking foundation of the silk pattern design, the direct material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the inspiration source of thinking innovation of silk pattern desig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pattern design thinking. And traditional thinking, customs, beliefs, etiquette,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are the significanc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ilk pattern design thinking, and also the important forces for development of silk art industry and creative pattern design.

        silk pattern; pattern design; design think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rt industry

        ??與產(chǎn)品

        10.3969/j.issn.1001-7003.2016.10.009

        2016-04-16;

        2016-09-27

        國家社科藝術學項目(15BG105);江蘇省高校優(yōu)勢學科設計學建設項目(蘇政辦發(fā)〔2014〕37號)

        王言升(1971-),男,副教授,主要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平面設計、傳統(tǒng)工藝美術與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等研究。通信作者:張蓓蓓,教授,lovingbaby210@163.com。

        TS941.12;K892.2

        B

        1001-7003(2016)10-0045-07 引用頁碼:101201

        猜你喜歡
        絲綢圖案思想
        絲綢路上·之三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50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遙望“絲綢路”
        人大建設(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6
        畫中謎
        娃娃畫報(2018年6期)2018-08-15 13:03:20
        畫中謎
        娃娃畫報(2018年5期)2018-08-15 12:49:20
        畫中謎
        娃娃畫報(2018年3期)2018-08-15 12:26:56
        路上絲綢
        風采童裝(2018年1期)2018-04-12 02:05:06
        国产一级av理论手机在线| 色吊丝中文字幕| 老女老肥熟女一区二区| 午夜天堂av天堂久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亚洲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你懂|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97激情在线视频五月天视频|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光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欧美|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9av|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久久与欧美视频| 日本红怡院东京热加勒比|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手机版|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国产传媒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在线| 羞羞色院99精品全部免|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黄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小说区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老熟妇愉情ma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