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欣 朱建華
《長江日報》重大時政報道的組織與策劃——以《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特別策劃為例
文/王 欣朱建華
時政報道在媒體報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方媒體做好重大時政主題報道,關乎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2016年4月,《長江日報》推出的《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特別策劃,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這也為城市黨報等地方媒體重大時政報道如何進行組織和策劃提供了參考。
創(chuàng)刊于1949年5月23日的《長江日報》,現(xiàn)為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早年為中南局機關報,毛澤東親筆題寫報名。作為一家地方媒體,《長江日報》近年在重大時政主題報道上屢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如先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披露 七常委參觀〈復興之路〉出行不封路》《武漢上空的鷹——尋訪蘇聯(lián)空軍志愿隊烈士》,以及組織策劃的“重走中俄萬里茶道”“赴日尋訪和平祈愿旌旗”等系列報道。這些報道的共同點都是跳出地方用大視野看問題。
2015年年底,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知之深 愛之切》一書。該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等共37篇,大多數(shù)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同時還附錄了習近平離開正定后撰寫的三篇回憶文章,以及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的三篇新聞通訊,全書約14萬字。
這部書中習總書記點贊過的一些黨員,引起了《長江日報》編輯部的關注。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可否回訪習總書記點贊過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如果能在建黨95歲生日之前推出系列報道,那將是一件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016年年初,《長江日報》編輯部就開始投入到這項工作中來,開始梳理習總書記不同時期點贊過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為追訪做前期準備。
作為一家地方媒體,要不要操作這么大的選題?《長江日報》編輯部一開始就形成共識,大家認為不僅應該做這件事,還要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大家的認識是,這樣的選題站位很高,地方媒體操作更加能體現(xiàn)高度與視野??梢哉f,這也是城市黨報辦報實踐中“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一次鮮明體現(xiàn)。
任何新聞策劃都需要根據(jù)進展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堕L江日報》編輯部在為追訪習總書記點贊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報道積極準備時,新華社2016年2月28日播發(fā)的一則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消息說,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認真貫徹執(zhí)行。
《長江日報》編輯部獲悉此信息后,做出的研判是,追訪習總書記點贊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報道,更多的應該是放在即將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背景下進行。
2016年4月6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堕L江日報》編輯部的判斷是,地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也都將陸續(xù)召開,對總書記點贊過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采訪應該迅速展開。
2016年4月10日、11日,《長江日報》選派的12路記者開始奔赴采訪習總書記點贊過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工作地、出生地。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員是:蘭輝——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干部;邵世坤——尖兵鐵旅“測一代”;張廣秀——大學生村官;谷文昌——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呂玉蘭——高風亮節(jié)的公仆;鄒碧華——新時期公正為民好法官;鄭九萬——農村黨員干部先進楷模;王伯祥——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李學生——新時期農民工好代表;高德榮——獨龍族帶頭人;文建明——愛民書記;姜世譚——蓬萊“新八仙”。
新聞是易碎品,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彌補的機會?!犊倳淈c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特別策劃,可以說在報道時機上總體把握的比較好,這有利于傳播效果最大化。2016年4月22日,在湖北全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次日、武漢全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當日,《長江日報》一次用了將近13個版的規(guī)模強勢推出了《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特別策劃,并旗幟鮮明地突出特別策劃旨在為“兩學一做”樹立學習標桿。稿件見報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特別策劃刊發(fā)后,從基層社區(qū)干部、村支書、出租車司機,到長江救援志愿隊隊員、省勞模、省政協(xié)委員,這些接受采訪的黨員們普遍認為,習總書記點贊的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員是旗幟,指引著黨員們熱愛自己的崗位,心存信仰、敢于擔當,努力做一名“講政治、有信仰,講規(guī)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性,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共產黨員。采訪中,市民群眾對報道中的優(yōu)秀黨員稱贊不已,表示那些“不合格黨員”差就差在喪失了堅定的信仰信念。這個特別策劃之所以能引起強烈反響,是因為除主題獨特之外,與記者能夠“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的做法也有密切關系。
12路記者出發(fā)之前,每人都提前做了充分準備,全面了解要采寫對象的事跡。報道對象確定后,《長江日報》的12路記者奔赴上海、云南、浙江、山東、四川、福建、河南、河北、陜西等9個省和直轄市的20多個市、縣、鄉(xiāng)、村,到達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工作地、出生地,采訪他們的先進事跡,記錄他們的感人力量,總行程超過1萬公里。記者蔡爽去四川負責報道原四川省北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蘭輝之前,下載了約10萬字文字資料,查閱大量資料照片,并觀看以蘭輝為原型的電影《蘭輝》,所做的這一切,只為弄清楚蘭輝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記者追訪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設法與采寫的對象或關鍵人見面,以增強報道的真情實感。做了11年記者的馬振華,第一次跨越半個中國前去采訪一位村支書,當他輾轉找到姜世譚的家時,姜的妻子回絕了,理由是姜世譚卸任村支書后不再接受媒體采訪,希望記者理解。但馬振華并未氣餒,他說:“作為新聞工作者,不論多遠多困難,到達新聞現(xiàn)場,與新聞人物面對面,是我的工作職責,就這么打道回府,有負我的使命?!辈桓市牡乃诖謇镛D了兩圈后,又去了姜世譚家,經(jīng)過與姜的老伴交心、談心,她最后給在煙臺的姜世譚打了電話,并勸說他接受了采訪。
報道注重用大量感人的細節(jié)來鼓舞人、感染人,從而真正發(fā)揮這些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記者采寫的原四川省北川縣副縣長蘭輝稿件中的這個場景,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筆,一個妻子眼中真實的丈夫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忘我形象就立了起來:“我知道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每天回家,如果屋里空無一人,我會覺得正常;如果他在家里,我反倒覺得不習慣了?!敝苤绝櫹颉堕L江日報》記者回憶丈夫蘭輝,眼里的淚光中,悲傷與理解交織。周志鴻對數(shù)據(jù)并不敏感,她不知道工作用車3年跑了24萬公里是什么概念?!堕L江日報》記者幫她算了算:一年8萬公里,一個月6000多公里,平均每天200公里,包括節(jié)假日。周志鴻嘴里默默念道:“難怪,我覺得他每天有5個小時以上,都是在路上在施工現(xiàn)場。”
這次采訪既是一次對優(yōu)秀黨員的學習的過程,也是對習總書記“2·19”講話的一次踐行。這次采訪讓記者每一個人都感觸特別大?!斑@是一次老黨員與年輕黨員的心靈對話”“這也是一次令人落淚的寫作”,這是記者李曉萌到西安采訪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老隊員邵世坤的真實感受。她說:“采訪結束,我徑直回到酒店房間,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敲下一行行文字。當寫到邵世坤對妻兒的虧欠,寫到他只能眼看著隊友黃杏賢凍死在河對岸時的揪心,寫到隊友吳昭璞的兒子子承父業(yè)后,首次野外作業(yè)就來到父親當年渴死的戈壁灘,給每個無名墳頭灑上清水祭拜的情形,我數(shù)次淚涌眼眶?!笨梢哉f,這次采訪既是一次對優(yōu)秀黨員的學習的過程,也是對習總書記“2·19”講話的一次踐行。
沒有傳播,影響力也就無從談起?!堕L江日報》編輯部在組織策劃《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之初,就明確了要通過全媒體的手段,讓報道效果最大化。任何策劃,都應該考慮如何讓傳播效果最大化,傳播效果最大化才能讓影響力最大化。
發(fā)揮報紙傳播主渠道的作用。特別策劃見報時,一次推出,形成強勢傳播,效果明顯。另外,還在頭版同時配發(fā)了《用行動體現(xiàn)信仰的力量》的評論員文章,評論升華了特別策劃的主題。報紙的版面設計也比較有特色,這再一次強化了報道的主題。摘錄的習總書記點贊語錄,放到每個版面的最上方,不僅醒目,也起到了點睛的作用。每個版面上圖片使用的是資料圖片,作為整個版面的視覺中心,既醒目又有厚重的歷史感。版面主打的通訊稿,篇篇采訪扎實,寫作細膩,現(xiàn)場感強,真實感人。
通過網(wǎng)絡平臺擴大傳播效果。與報道同步,《長江日報》的“兩微一端”對這個特別策劃也及時進行了推送,除在長江網(wǎng)建立網(wǎng)絡專題外,還制作有視頻,建立了微博話題、微信專題等。特別策劃還在業(yè)內引發(fā)關注,微信公眾號“編前會”專門在頭條以《長江日報》推出特別策劃《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為題進行了推介。
匯編成書出版再一次擴大傳播。2016年6月,在見報稿件的基礎上,經(jīng)過進一步的充實和豐富,《點贊優(yōu)秀共產黨員》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新華書店發(fā)行。專家認為《點贊優(yōu)秀共產黨員》是廣大黨員干部實踐“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幫手??梢哉f,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前夕,《點贊優(yōu)秀共產黨員》一書的公開出版發(fā)行,既是對《長江日報》前期報道成果的進一步鞏固,同時也再一次擴大了傳播效果。
總之,近年來,《長江日報》突破地域邊界,在時政報道上屢有創(chuàng)新。作為地方媒體,《長江日報》操作全局性戰(zhàn)略性題材時,選擇的切口精準,但布局宏大。這次特別策劃是《長江日報》這家地方媒體時政報道的又一次創(chuàng)新。這次特別策劃也是主流媒體對黨建報道的一次積極探索,其價值和意義在于,通過回訪習總書記點贊的12位優(yōu)秀共產黨員,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具體化、形象化,讓一項中央部署的重大學習教育變得可感可知。
作者王欣系長江日報傳播研究院院長
朱建華系長江日報社編務部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