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
提到國外早教,我們不得不說到波蘭。
在波蘭,一般家庭普遍重視兒童的藝術(shù)興趣與愛好的培養(yǎng),并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shù)感受力和鑒賞力,讓兒童從小就接受藝術(shù)的熏陶。
每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波蘭人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劇院,在那里經(jīng)常能看到年輕的父母拖兒帶女興致勃勃前來觀賞,而且每個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潔,有的孩子還手握一簇鮮花,那是家長為讓孩子在演出結(jié)束后送給自己喜歡的演員所準備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結(jié)束后,觀眾們并不是匆匆離去,他們仿佛還陶醉在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中,而演員謝幕、小觀眾獻花有時竟能持續(xù)半個小時。孩子們在大庭廣眾下手捧鮮花走上舞臺絲毫沒有羞怯之感,實在令人驚訝。
波蘭人認為大自然中的氣息、光影和聲響都可以使孩子長得更為結(jié)實、更為健康,還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更為和諧、更為寧靜的心靈世界,所以他們總是樂意讓嬰幼兒盡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實際上,波蘭家長引導孩子接觸大自然甚至早在孩子誕生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當我們東方國家的新生兒還被緊緊地裹在襁褓中并被“密閉”在室內(nèi)時,波蘭的小不點們已有幸躺在小睡車里,盡情享受戶外明媚的陽光和滿眼的綠意了。當然,家長們帶新生兒外出時一般會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同時為了防止過分強烈的陽光可能灼傷孩子柔嫩的皮膚,細心的家長會給孩子的小臉蓋上薄薄的面紗。
孩子長到兩到三個月大時,常常被大人帶到花園或森林聆聽鳥兒的啼鳴,他們邊欣賞小鳥歌唱,邊露出會心的微笑,波蘭家長認為讓孩子聽鳥叫有利于聽覺器官的生長和發(fā)育。此外,孩子還可能被帶往田野,躺在青草地上,盡情呼吸田野美妙的氣息,好奇又快樂地觀察周圍陌生的世界。
波蘭家長認為半歲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接觸水,原因很簡單,早在母腹中時,胎兒就與水有著不解之緣。他們或讓孩子的小手觸碰清涼的溪水,或鼓勵孩子仰臉接受細雨的沐浴,或干脆將孩子推進泳池的淺水區(qū)戲水,當然必須是在大人嚴格的看護或保護之下。孩子和水的“親密交流”不僅可以增強孩子觸覺器官的敏感性,而且對孩子來說,還是一種鍛煉肢體肌肉的健身運動或至少是一種愉快的活動。
十來個月大的孩子已開始對色彩和香味十分敏感,這時,波蘭家長往往會抓住機會,讓孩子欣賞彩虹、晚霞和鮮花,豐富他們的視覺經(jīng)驗,同時不同的花香對孩子來說也可能是一種嶄新的經(jīng)歷。當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之中,與各種各樣的色彩和香味親近時,他們的聽覺、嗅覺、視覺等器官也會接受到大量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一歲左右的孩子大多已開始學步,也學會了最簡單的語言交流。此時,波蘭家長往往會將小動物引入孩子的世界,如觀看五彩的蝴蝶展翅飛翔、鮮紅的瓢蟲在青青的草葉上緩緩爬行,或傾聽知了不知疲倦的歌唱。
當孩子稍大些,家長常常在盛夏時節(jié)帶他們外出露營,或練習游泳、跳水。孩子們還能學會采摘好看的樹葉、野花,或捕捉蜻蜓、蝴蝶等小動物做生物標本,喜愛作畫的孩子則在大人的陪伴下前往風景名勝寫生、攝影。
在波蘭,孩子們往往在幼兒期就開始欣賞充滿田園氣息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由此更加深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景仰。音樂廳是波蘭人帶孩子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那里時常會演奏波蘭及世界各國的著名交響樂曲。孩子們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儼然一副成年聽眾認真的神態(tài),讓人覺得他們一點也不是在湊熱鬧,而是在津津有味地欣賞。他們報以掌聲,并不代表單純的模仿,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不管他們能聽懂多少,那遠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們的投入是真誠的,他們聽音樂會時的自制力正是來自于這種投入,而這種投入則是平常循循善誘與滲透熏陶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