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麗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深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無數(shù)篇駭世佳作令我陶醉其中。可當要談它們時,我尤其想要說說《兵車行》這首唐詩。
在學(xué)習這首詩時,我聽了著名朗誦家的朗誦,詩中的哀怨、憤怒、凄涼生動地再現(xiàn)了出來,感人肺腑。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在《兵車行》里我看到了唐王朝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zāi)難?!盃恳骂D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边@是撕心裂肺的哭,這是多么歇斯底里地哭,這是多么無可奈何的哭!這樣的場面怎能不令人為之動容?而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是“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他們的妻兒、父母在家中孤單地生活。這不禁又令我想到溫庭筠的《菩薩蠻》中的“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一句,女主人公獨在閨房中寂寞哀怨的神情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開來;而遠在邊疆的丈夫呢?應(yīng)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吧?;蛟S這刻骨銘心的思念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
現(xiàn)實主義的杜甫總能將歷史舊況原原本本地轉(zhuǎn)述給后人,短短數(shù)字,卻將多個不同的特寫鏡頭躍然紙上,又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插自己的議論,不得不說漢字的豐富與偉大。
同時,可以看出當時統(tǒng)治者置將士性命于不顧,一味地開拓疆土的殘酷與貪婪。這是一首晚唐詩,這樣無情的統(tǒng)治者的下場或許就是亡國!唐太宗那句“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為什么就沒有感化他呢?魏征那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為什么就沒有打動他呢?人的欲望是在不斷膨脹的,但他是一國之君,他的決定深刻影響著下層無辜的老百姓,即使做不到老莊那樣,也應(yīng)該清楚地明白這一點吧?但他沒有,不然就不會有青海頭的堆堆白骨了。
歷史的沉痛教訓(xùn)歷歷在目,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詩圣的詩史中充滿了對后世的告誡,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當今世界向后看,然后大步向前走!
(指導(dǎo)教師:高建強 評委:謝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