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龍
退休在家,我善于找樂——養(yǎng)魚。
前段時間,我來到小區(qū)后面的野河浜,將縛上尼龍繩的竹籃拋進河浜當(dāng)中。竹籃慢慢沉到水底后,快速拉動尼龍繩,讓竹籃貼著河底移近岸邊,再疾速提起。竹籃中除了水草、泥沙、螺螄、蜆子外,還有寸把長的小鯽魚、小鳊魚、柳條魚和小白蝦。時間不長,我就撈了一大玻璃瓶。
回到家里,我先在長方形的魚缸底部鋪一層黃沙、碎石、海螺和貝殼,再將水草根部埋入黃沙碎石中。然后放入小魚、小蝦、螺螄和蜆子。最后,再在水面上撒一層浮萍。客廳里平添了一個“海底世界”。
閑暇時間,我常在“海底世界”前久久端坐,觀賞野趣:水草生根抽芽了,新葉蓬蓬勃勃。翠綠的葉片表面布滿小小氣泡,使一缸碧水充盈生機。小鯽魚游動時憨態(tài)可掬;小鳊魚銀白細密的魚鱗上,閃爍兩道若有若無的紅暈,姿態(tài)雍容華貴;柳條魚愛成群結(jié)隊穿梭。小白蝦則神氣地在水中縱橫馳騁,長須揮舞,細足撩撥,煞是可愛。蜆子露出半截雪白的肉體,懶洋洋地在沙石上蠕動。最不安分的是螺螄,背一身堅硬的殼,仍攀附著光滑的玻璃四處溜達……
每次我在“海底世界”前觀賞野魚幾十分鐘后,常常覺得耳清目明,心跳平緩,煩躁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