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一茗 本報記者 倪浩
據法新社8日報道,世界貿易組織(WTO)當日表示,它將設立一個專家委員會來解決中美之間圍繞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的爭端。
據報道,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表示,這一委員會是應美國要求設立的,目的是審查中國對11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包括“不公平的”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
這11類原材料包括銻、鉻、鈷、銅、石墨、銦、鉛、氧化鎂、滑石、鉭和錫,它們是航空、汽車、電子、鋼鐵、建筑等行業(yè)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重要原材料。路透社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對上述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措施,增加了美國相關制造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令中國制造企業(yè)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yōu)勢。
對此,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9日對《環(huán)球時報》表示,歐美對中國貿易制裁采取最多的手段就是反傾銷,而中國為避免國內企業(yè)互相壓價出口國外的情況出現,對資源開發(fā)進行管理以實現有序出口。但美國向WTO申訴中國實行出口配額及征收出口關稅,障礙自由貿易,是自相矛盾。
周世儉稱,為保護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需要,中國有權對領土范圍內的自然資源實行綜合管理,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也是中國經濟主權的一種體現。另外,礦產開采勢必增加環(huán)境污染,加重中國治理污染的任務,出于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中國對相關礦產開采進行管理和約束也是合情合理的。
近期,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有所增加。路透社稱,美國商務部7日表示,初步認定從中國大陸和臺灣、日本、韓國進口的某些碳素鋼與合金鋼定尺板存在傾銷問題。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將在近期啟動一項正式調查,調查中國企業(yè)是否經由越南向美國出口鋼鐵以規(guī)避進口關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