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貼秋膘”損健康
民間古就有“夏天過后無病三公虛”的說法,依照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貼秋膘”原理,秋冬需要進補。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體消耗的能量比較大,秋季適當進補(包括食補和藥補),能恢復和調節(jié)各臟器的機能,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但若亂補、猛補、急補,則可能事與愿違。
自夏天人們食用生冷食品較多,脾胃功能大都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進食補品,會驟然加重脾胃的負擔,使長期處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承受,即“虛不受補”,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因此,進補前要先調理胃腸功能。特別是以下三類人:
脾虛患者常表現(xiàn)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精神萎靡。這些人進補前,不妨適當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
胃火旺盛者這些人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適當多攝入一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
老年人及兒童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或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剛立秋,劉女士就忙著給5歲的兒子“貼秋膘”,每天都變著法做大餐給兒子吃。大魚大肉吃了幾天,兒子直喊喉嚨痛,不想吃任何東西,還咳嗽、流鼻涕。醫(yī)生說,小孩因為進補不當得了“胃腸型感冒”。中醫(y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大便秘結會使病毒長時間滯留胃腸,容易感冒,使病情反復和加重。
貼秋膘并不是簡單的“以肉補肉”,而應均衡“進補”??蛇M食豆類、蛋、奶等食品,讓孩子補充足夠的優(yōu)質蛋白。蔬菜也不能少,最好能攝入不同顏色的蔬菜,因為孩子的新陳代謝旺盛,不同的蔬菜能補充不同的營養(yǎng)。
中醫(yī)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癥不能補。而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進補才能有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反而傷害身體。
陰虛常見的癥候有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進補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
陽虛常見的癥候有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細等。陽虛當壯陽,進補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苓膏、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
氣虛常見的癥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進補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血虛常見的癥候有面色發(fā)黃、唇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fā)麻、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進補可選用十全大補丸、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巧選補品代替品
燕窩、魚翅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蛋白質,其中的膠原蛋白有美容養(yǎng)顏和安神的作用,孕婦食用,不但能防止妊娠紋,還有保胎的作用,而豬蹄、蹄筋和銀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喜歡吃肉的孕婦,可以將燕窩、魚翅換成豬蹄、蹄筋;喜歡吃素的孕婦,則可多食銀耳,效果都差不多。鮑魚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也是蛋白質,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們平常所喝的牛奶,每100克就含有10多克的蛋白質,如果想用鮑魚補充球蛋白的話,牛奶就足夠了。海參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也是蛋白質,特別是白蛋白含量比較高,如果想用海參補充白蛋白,用雞蛋代替就可以。蟲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陰、潤肺、補腎,提高免疫力,而價格只有幾元錢一斤的枸杞具有同樣的效果,山藥也有補腎的作用,都可替代蟲草進補。
(摘自《現(xiàn)代養(yǎng)生上半月》)(責編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