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卿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研究
楊麗卿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對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和中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療效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患者予以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中藥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中藥在本病中的療效更為理想。
腹腔鏡;米非司酮;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生育期的女性中發(fā)病率較高,本病是一種良性病變,疾病復發(fā)率較高,對女性的健康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多采用手術聯(lián)合藥物進行治療,此種方式能夠更徹底的對疾病進行治療,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同時能夠提升患者妊娠率。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和中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療效進行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31.2±2.5)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4.6±2.5)年;AFS的修正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法:一期6例,二期15例,三期7例,四期5例,五期2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31.5±2.4)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4.8±2.4)年;AFS的修正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法:一期7例,二期15例,三期6例,四期5例,五期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學會審批,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全麻下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恢復盆腔生理解剖位置,提出病灶。存在妊娠要求的患者行雙側輸卵管美藍通液術進行治療,輸卵遠端造口,術后予以抗感染治療?;颊咝g后5天內予以米非司酮10 mg口服,1次/d,不孕的病情輕的患者服用時間為3個月,嚴重的患者服用時間為6個月。
觀察組患者手術治療同上,米非司酮口服方式同對照組?;颊咄瑫r予以中藥口服。方劑組成:當歸、赤芍、香附、沒藥各10 g;丹參、牛膝15 g;桂枝6 g。方劑水煎服,1劑/d,早、晚分服,輕者治療3個月,重者治療6個月。
1.3觀察指標
患者隨訪時間為一年,對兩組患者治療后月經規(guī)律情況、腹痛、性交痛等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患者疾病復發(fā)情況進行調查。
1.4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控制:患者治療后盆腔腫物消失,月經規(guī)律,腹痛、性交痛消失,疾病未復發(fā);緩解:患者盆腔腫物基本消失,月經規(guī)律,腹痛、性交疼痛感有所緩解,疾病未復發(fā);無效:患者治療后盆腔腫物仍然存在,患者腹痛、性交痛表現(xiàn)無明顯緩解,疾病或復發(fā)??傆行?臨床控制率+緩解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病灶粘連,由于異位囊腫在分離的過程中容易破裂,因此患者手術治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術后病灶復發(fā)的幾率也非常高,影像患者健康和生活[1]。且手術治療只能夠清除肉眼辨認的病灶,針對鏡下可見的微小病灶無法徹底清除,因此,需要在術后輔助藥物治療[2]。
米非司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藥物,能夠調節(jié)病灶部位的激素受體,促進病灶退化,達到治療的目的,療效比較理想[3-5]。本病在中醫(yī)學屬于少腹瘀血范疇,治療當以活血化瘀、消積為主。我院方中當歸、赤芍、丹參均為活血化瘀的藥物,同時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沒藥能夠起到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的作用;香附具有理氣解郁,止痛調經的作用,能夠治療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牛膝能夠起到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脈、發(fā)汗解肌的功效。諸藥功能配伍能夠進一步加強療效。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此結果進一步證明了,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聯(lián)合中藥能夠更好的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中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療效更為理想,患者復發(fā)率更低,其也具有更高的臨床治療價值,值得推廣。
[1]周冬香.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和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16):105-106.
[2]黃麗平,蘇秀梅.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07):207-210.
[3]孫平云.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13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137(01):141-142.
[4]郭 彬.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與中藥治療15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24):149-150.
[5]張宏梅.腹腔鏡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461-462.
本文編輯:孫春宇
R711.71
B
ISSN.2095-8803.2016.14.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