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以“克己”代“敬”〔*〕——錢穆論朱子晚年工夫轉(zhuǎn)向

        2016-11-10 07:29:27樂愛國
        學(xué)術(shù)界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克己二程錢穆

        ○樂愛國,陳 昊

        (廈門大學(xué) 哲學(xué)系, 福建 廈門 361005)

        ?

        以“克己”代“敬”〔*〕
        ——錢穆論朱子晚年工夫轉(zhuǎn)向

        ○樂愛國,陳昊

        (廈門大學(xué)哲學(xué)系, 福建廈門361005)

        通常認為,乾道五年己丑之悟,朱子繼承程頤“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在致知”,確立了“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的生平學(xué)問大旨。其中,“居敬”與“窮理”交相發(fā)明,“如車兩輪,如鳥兩翼”;而“敬”的工夫貫通動靜、始終、知行,構(gòu)成“涵養(yǎng)”“致知”“力行”三者根本?!?〕然而,朱子畢生探求圣學(xué)工夫,其中多有曲折轉(zhuǎn)變。錢穆明確提出朱子晚年工夫重心調(diào)整的問題,認為,朱子提倡“主敬”工夫的同時,更推重顏回“克己”工夫?!?〕從乾道七年朱子四十三歲《克齋記》正面論述克己工夫,到今本《論語集注》顏淵問仁章朱子“愚按”最終認定,克己工夫經(jīng)歷五階段演變,地位不斷升格,最終替代“敬”成為“心法切要”。

        克己;敬;錢穆;工夫轉(zhuǎn)向;朱子晚年

        一、克己工夫:從“求仁之要”到“心法切要”

        朱熹是否及為何自提“克己”工夫?下文試論之。

        乾道七年壬辰(1172年),朱子四十三歲,距學(xué)界所論“乙丑之悟”后兩年,朱子因石子重之請作《克齋記》。錢穆認為,該記為解《論語》“顏淵問仁”章而發(fā)揮,“然朱子平日論學(xué)大綱要旨,則固備揭于此而無余蘊之遺矣?!薄?〕

        “性情之德無所不備,而一言足以盡其妙,曰仁而已。所以求仁者蓋亦多術(shù),而一言足以舉其要,曰克己復(fù)禮而已。蓋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為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是以未發(fā)之前,四德具焉,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統(tǒng)。已發(fā)之際,四端著焉,曰惻隱羞惡辭讓是非,而惻隱之心無所不通。此仁之體用所以涵育渾全,周流貫徹,專一心之妙,而為眾善之長也。然人有是身,則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而或不能無害夫仁。人既不仁,則其所以滅天理而窮人欲者,將益無所不至。此君子之學(xué),所以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要,亦曰去其所以害仁者而已。蓋非禮而視,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聽,人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動焉,人欲之害仁也。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于是乎有以拔其本,塞其源,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盡而理純,則其胸中之所存著,豈不粹然天地生物之心,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溫哉。默而成之,固無一理之不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焉,則無事之不得于理,而無物之不被其愛矣。嗚呼!此仁之為德,所以一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之之要,則夫子之所以告顏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也與。吾友會稽石君子重嘗以克名齋而屬余記之。予惟克復(fù)之云,……”(《克齋記》《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七,《朱子全書》第24冊,第3710頁。)

        《克齋記》就克己工夫及其仁學(xué)架構(gòu)做了簡明扼要介紹和整體貫通的說明,如圖:

        總體上,朱熹認為“性情”問題的根源性討論,匯聚于“仁學(xué)”;“仁在人心”預(yù)備規(guī)定了人的工夫論“復(fù)性”修養(yǎng),君子之學(xué)“汲汲于求仁”,而“求仁之要”則在克己復(fù)禮工夫踐履。“蓋仁也者……而為眾善之長也”一段,以仁會通本體論的天人關(guān)系,上溯“人心”的形上根源于“天地所以生物之心”,此“天心賦人心說”屬儒家“性善論”之新表述,為道學(xué)心性工夫建立“理智型”形上根據(jù);即此“性善”基調(diào),朱子規(guī)定“人(物)之心”理想狀態(tài),即無不善的本然狀態(tài):性為未發(fā)之體、性內(nèi)先天蘊涵“仁義禮智”四德由仁統(tǒng)合;情屬已發(fā)之用而有四端;仁之體用“涵育渾全,周流貫徹”“一心之妙”“眾善之長”皆就仁而統(tǒng)合。已發(fā)未發(fā)問題、性情命題,兼“四德四端”說,皆就仁學(xué)體用得到說明和規(guī)定,在此,朱子似有打破“乙丑之悟”《中庸》學(xué)界限,結(jié)合《孟子》性情之論,并落腳孔子仁學(xué)的意圖。換言之,“仁”具備溝通統(tǒng)領(lǐng)四書學(xué)系統(tǒng)諸命題范疇的元范疇屬性。

        以上,僅是“仁學(xué)何以可能”的形上說明,更進一步則落實為克己的仁學(xué)工夫。“然人有是身……將益無所不至”一段,強調(diào)人心不僅具本然之仁,更存在實然的人身人欲,即滅天理而窮人欲的“害仁者”,在此意義上,“人既不仁”構(gòu)成朱子工夫論的現(xiàn)實起點。重視人性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負態(tài),因而強調(diào)即此負態(tài)做消除工夫,是朱子致思最大特色之一,也屬朱陸異同根本分歧之一,唐君毅謂朱子工夫論意在反面下手“對治氣稟物欲之雜”〔4〕,所見深刻。

        朱子繼而概說“求仁之要”,即“去其害仁者”的克復(fù)工夫、顏子四勿及其效驗。其中一句甚可注意:“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在是,……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溫哉?!敝熳硬粌H強調(diào)就人性現(xiàn)實的負態(tài)表現(xiàn)做消除工夫,更強調(diào)在此之前,先具備“知”的配合指導(dǎo),先要能分辨“天理人欲”“知人欲之所以害仁者”,然后才談得上“存天理滅人欲”,展開實際的負態(tài)消除工夫。朱子此一細節(jié)強調(diào),為從程頤處繼承而來的《大學(xué)》格物致知工夫預(yù)留下了“先導(dǎo)位置”。同時,朱子對克復(fù)工夫的描述“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盡而理純”,亦不能不受到程頤解說格物致知工夫次第的啟發(fā)?!?〕此外,《克齋記》還有“克復(fù)一體”等突破二程之說,前引文略。

        錢穆指出,《克齋記》概述克己工夫及其仁學(xué)本體框架,是朱子工夫重心調(diào)整的起點和標志性文本,此后二十余年,朱子與門人弟子屢屢論討克己與敬的高下深淺,直至《論語集注》以最后改定的“愚按”形式(即今本《論語集注》),確認顏淵問仁章“乃傳授心法切要至言”,從而完成以“克己”替代“敬”的工夫重心調(diào)整。錢氏考證細密,尤精微傳神者正在對朱子晚年工夫重心調(diào)整的最后一環(huán)的考辨與論證。錢穆引葉賀孫所記一則語類,考定其中引用的“事斯語而有得”“學(xué)者審己而自擇焉”等按語為朱子六十二歲前后舊本《集注》內(nèi)容,錢氏并從舊本《集注》到今本《集注》“學(xué)者亦不可不勉”等按語細微而關(guān)鍵的改動,推證朱子最終確立克己核心工夫為“定見”。葉賀孫所記該條語類如下:

        “問:《集注》云:‘事斯語而有得,則固無己之可克矣?!斯谭置鳎略啤畬W(xué)者審己而自擇焉可也’,未審此意如何?曰:‘看自家資質(zhì)如何。夫子告顏淵之言,非大段剛明者不足以當之。茍為不然,只且就告仲弓處著力,告仲弓之言,只是淳和底人皆可守。這兩節(jié),一似《易》之乾,一似《易》之坤。圣人于乾,說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說得煞廣闊。于坤,只說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止緣乾是純剛健之德,坤是純和柔之德?!衷疲骸础都x》,聚許多說話,除程先生外,更要揀幾句在《集注》里,都拈不起?!?《語類》四十一,《朱子全書》第15冊,第1474頁。)

        錢穆考此條在朱子六十二歲以后?!墩撁霞ⅰ烦蓵谥熳铀氖藲q,至此已超過十四年,距《克齋記》亦近二十年。較早先承二程言“敬”“克己”屬朱子就《論語》顏淵工夫所作發(fā)揮和創(chuàng)見。朱熹在問答中引易學(xué)范疇說明二者高下差別:克己如“剛健乾德”,非顏回“至明剛決”的優(yōu)秀資質(zhì)不足以掌握;敬如“和柔坤德”,適用于仲弓一般的“淳和資質(zhì)”與“謹守操作”。一方面,“克己”顯然優(yōu)勝于“敬”的工夫,但存在難度過高的“普遍適用性”問題;另一方面,敬的工夫做到位了“固無己可克”,二者殊途同歸,可任憑學(xué)者據(jù)自身資質(zhì)“審己自擇”。此意頗分明。 然而,較葉賀孫所引,今本《集注》“顏淵問仁”章、“仲弓問仁”章“愚按”已有細微而重大的改動:

        “愚按:此章問答,乃傳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幾,非至健不能致其決。故惟顏子得聞之。而凡學(xué)者亦不可不勉也?!?《論語集注》,《朱子全書》第6冊,第168頁。)

        “愚按:克己復(fù)禮,乾道也。主敬行恕,坤道也。顏冉之學(xué),其高下深淺,于此可見。然學(xué)者誠能從事于敬恕之間而有得焉,亦將無己之可克矣?!?《論語集注》,《朱子全書》第6冊,第168頁。)

        首先,葉賀孫所引舊本《集注》“事斯語(今按指“敬恕”)而有得,則固無己之可克矣。”到今本《集注》改為“學(xué)者誠能從事于敬恕之間而有得焉,亦將無己之可克矣?!卞X穆指出,“固”屬當然、“將”則未必然,二者語氣大不同。顯然,朱子在今本《集注》改定時,已放棄“敬的工夫做到位了與克己殊途同歸”的舊說,進一步削弱敬的核心地位。其次,葉氏所見《集注》本“學(xué)者審己而自擇焉可也”,今本集注已刪去,錢穆推論,“今本顏淵章下‘而凡學(xué)者亦不可不勉也’一語必是后來加入”,即以替換前述“學(xué)者自擇”的內(nèi)容。〔6〕也就是說,朱子在舊本《集注》曾因克己工夫門檻太高而對其普遍適用有所疑慮,至今本《集注》則從學(xué)者持志要高、學(xué)者皆有私欲病痛等方面,進一步突出強調(diào)顏回克己工夫,并最終確認克己工夫“心法切要”的核心工夫地位。

        由《克齋記》始,克己工夫在朱子工夫思想體系中地位不斷攀升,最終替代程門之敬成為“心法切要”。錢穆概括此一工夫論重心轉(zhuǎn)變過程:

        “明道單提‘敬’字教人,伊川增之以‘致知’,又曰‘敬義夾持’,朱子謂其如車兩輪,如鳥兩翼,不可偏缺。朱子又自提‘克己’二字,以與二程言敬比論其異同得失,初則若鼎足之三,繼則為一枝獨秀?!薄?〕

        此大略可分三個時期:一、明道單提“敬”字教人;伊川增之以“致知”“敬義夾持”,朱子謂敬與致知不可偏廢;二、朱子自提克己,謂持敬、致知、克己“三足鼎立”;三、克己工夫“一枝獨秀”。此三分法著眼于從二程到朱子的工夫主張的繼承和演變,總體上,學(xué)界對朱子“生平學(xué)問大旨”之論,多止步于第一時期,而后兩個時期,朱子對克己工夫的創(chuàng)見發(fā)明和推崇、克己逐步升格為“心法切要”等后期調(diào)整,卻為朱子門人弟子、朱學(xué)研究忽略。此頗令人詫異,錢穆推測:

        “朱子凡遇自己意見與二程有出入,必委曲緩言之,絕不見有沖突凌駕之跡。此非故作掩隱?!龆蛔?,信而好古’,朱子學(xué)從二程入,亦從二程出,必求于二程所言可通,乃覺心安而理得(今按,前葉賀孫語類“更要揀幾句在《集注》里”見此意),此種深摯篤厚之心情,乃學(xué)者之盛德,固非淺薄囂張足己自滿者所能驟窺此境也?!薄?〕

        錢穆認為,就學(xué)脈淵源而言,朱子對二程感情深摯篤厚,所言必求于二程可通;且儒家“述而不作”傳統(tǒng)表彰學(xué)術(shù)繼承性和連續(xù)性,非如西方智識傳統(tǒng)強調(diào)推翻前人、批判超越,朱子因具學(xué)者盛德,與二程意見不同之處,亦求回護周全,并不愿凌駕前人張揚己意。換言之,在對克己工夫的闡述方面,在克己與敬的高下對比、側(cè)重取舍問題上,朱子即便有超出二程主張之處,亦難見其直截了當?shù)姆瘩g與針鋒相對的提倡。

        “……朱子以顏淵克己復(fù)禮與仲弓敬恕相較,顯然更看重前者。乃后人必謂朱子教人居敬,直承二程,而頗少著眼于其對克己與主敬兩項工夫之比較。此因朱子生平論學(xué),于二程備至崇重。凡有異辭,皆若在古經(jīng)典之義解訓(xùn)釋方面,不曾直接提到自己意見有與二程相異,故后人亦少在此方面著眼也?!薄?〕

        錢穆于此揭示了某種學(xué)術(shù)史現(xiàn)象:因朱子生平推崇二程,于是后來學(xué)者也著重強調(diào)從二程到朱子的連續(xù)性、傳承性和一致性。然而,這樣一來便看輕了朱子晚年突破二程學(xué)問框架的理論企圖及學(xué)術(shù)自信,本文所關(guān)注,朱子晚年以克己替代敬之工夫重心調(diào)整,即是典型例證。錢穆引語類告葉賀孫及朱子似自謙實抒發(fā)己見的“愚按”,進一步解說道:

        “朱子明白欲以克己工夫替代二程敬字,舉以為圣學(xué)主要綱宗也。然朱子此意,求之前人遺言,實無為此說者。故其告葉賀孫又曰:‘《集義》聚許多說話,除程先生外,更要揀幾句在《集注》里,都拈不起。’何為突然于此提起此話,蓋此處即程先生語亦無從揀得,故不得不自用‘愚按’字提出己見。然朱子終亦未以此明白告葉賀孫?!薄?0〕

        此一工夫重心調(diào)整,不應(yīng)如有的理解,認為朱子晚年拿克己“替代”敬、推崇克己便都不要敬了〔11〕;更加審慎的理解或為,朱子早年從“入德之門”的角度,從個人學(xué)習修養(yǎng)實踐體會出發(fā),強調(diào)敬之為“圣門之綱領(lǐng)”“圣門第一義”的核心地位;而在與門人弟子長期教學(xué)實踐中,經(jīng)過與當時理學(xué)家講論互動,朱子意識到敬的保守性、“不犯手腳”“照現(xiàn)成本子”等諸多弊病,朱子遂有針對性地另立一開拓的、徹底的、具備“理智分辨”準備的顏回克己工夫,替換敬的“圣學(xué)第一功夫”核心地位,雖大倡克己新工夫卻不廢舊工夫。以上,專就朱子克己工夫之提出及最終確立其核心地位兩個環(huán)節(jié)而論,相當于朱子晚年工夫重心調(diào)整首尾兩端。其中,尚缺乏對朱子逐步推重克己工夫的階段性說明,下節(jié)詳之。

        二、“克己”替代“敬”的五個階段

        “克己”究竟如何逐步替代“敬”的核心地位?以“克己工夫之地位攀升”為標志,錢穆考察了朱子工夫論重心調(diào)整的兩條線索:第一,敬與克己的高下深淺,即二者異同關(guān)系,在具體操作層面尖銳化為“敬還需克己否”(“是否敬則無己可克”)的命題;第二條線索,朱子克己復(fù)禮內(nèi)涵訓(xùn)釋異乎前儒,尤其在克己與復(fù)禮關(guān)系方面(克己后另有一段復(fù)禮工夫否?還是“克己自然復(fù)禮”?)不斷突破程說。限于篇幅,下文僅就“敬與克己”此一主線討論。

        以克己與敬的異同高下對比為軸線,朱子對二程舊說,從謹守到依違再到超越,多有突破創(chuàng)見,錢穆細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最先只用二程語,謂敬則無己可克?!钡诙A段:“其次乃謂初學(xué)亦須兼用克己工夫?!钡谌A段:“又其后始謂克己復(fù)禮工夫乃在主敬行恕之上,顏冉兩人高下深淺由此可見?!钡谒碾A段:“然人既限于資質(zhì),非至明至健如顏子,不易為克己之學(xué)。而主敬行恕,亦可至于無己可克,故欲人審己而自擇?!弊詈蟮牡谖咫A段:“更其后,始有今本《集注》之改定。主敬行恕而有得,雖亦將無己可克,至明至健之資,雖不能人人如顏子,然克己工夫,則凡為學(xué)者不可以不勉。”〔12〕(上文葉賀孫語錄與今本《集注》的對比分析,正是第四階段到第五階段的轉(zhuǎn)變完成。)現(xiàn)參照此五階段劃分,證以語類,詳析之。

        “熹舊讀程子之書有年矣,而不得其要。比因講究《中庸》首章之指,乃知所謂‘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者,兩言雖約,其實入德之門無踰于此。方竊洗心以事斯語,而未有得也,不敢自外,輒以為獻。”(《答呂伯恭》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三,《朱子全書》第21冊,第1425頁)

        據(jù)陳來考證,此書作于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春夏?!?3〕朱子時四十一歲,因《中庸》“中和”問題服膺程子二句,以為入德之門。“方竊洗心以事斯語”之語,可證錢穆朱子四十歲時“始拈出程子敬字”之說,唐君毅也有類似論斷:“主敬為朱子早年承程子之教,而切己用功,參中庸之中和問題所定之論;而即物窮理以致知,則其晚年對門人施教時所重之義,此則歸本于大學(xué)。”〔14〕

        “……克去己私,固即能復(fù)天理,不成克己后便都沒事。惟是克去己私了,到這里恰好著精細底工夫,故必又復(fù)禮,方是仁。……”(《朱子語類》卷四十一,《朱子全書》第15冊,第1451頁)

        此條金去偽記,錢穆考朱子時年四十六??巳ゼ核?、見得理后還要“復(fù)禮”,遵照禮的規(guī)矩準則踐履行事,克己只是初步工夫,仍要接著做精細工夫。以上兩條可見第一階段,朱子尊奉程說、沿用二程話語,對持敬工夫倍加推崇。

        繼之進入第二階段:在遵從程說“敬則無己可克”同時,朱子亦引入二程未特別看重說明的克己工夫??思号c敬、致知相提并論,為工夫論上的“三足鼎立”,盡管如此,克己仍不過預(yù)備的輔助的補充的初淺工夫。

        “致知、敬、克己,此三事,以一家譬之,敬是守門戶之人,克己則是拒盜,致知卻是去推察自家與外來底事。伊川云:‘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則在致知’,不言克己,蓋‘敬勝百邪’,便自有克,如‘誠則便不消言閑邪’之意。猶善守門戶,則與拒盜便是一等事,不消更言別有拒盜底。若以涵養(yǎng)對克己言之,則各作一事亦可。涵養(yǎng)則譬如將息,克己則譬如服藥去病。蓋將息不到,然后服藥。將息到則自無病,何消服藥。能純于敬,則自無邪僻,何用克己。若有邪僻,只是敬心不純,只可責敬。故‘敬則無己可克’,乃敬之效。若處學(xué)則須是功夫都到,無所不用其極。”(《朱子語類》卷九,《朱子全書》第14冊,第302頁。)

        此條程端蒙記,錢穆考定為朱子五十以后所言。朱子欲賦予克己超過二程的重視并提升克己工夫地位,不得不面臨疑問:克己工夫何以能夠與敬和致知并列?何以伊川僅言涵養(yǎng)致知而不及克己?〔15〕朱子以拒盜喻克己、守門戶喻敬,重新詮解二程“敬則無己可克”的論斷,為克己提供一重要位置。一方面,就敬能抵達的最終效驗而言,敬的工夫做到位了,的確可說“敬則無己可克”;另一方面,朱子著力辨明,并非“敬即(便)無己可克”,不可遽言“無己可克”。敬并非自動地、自然地、必然地、輕易地就可達到“無己可克”,從敬的工夫到此修養(yǎng)效果,中間有相當次第過程、需實做工夫。朱子進而言,克己如生病服藥、涵養(yǎng)主敬如休息,二者均指向療治生病軀體而無妨“各作一事”。在此,朱子雖未特別重視克己,實已允許克己作為敬與致知外別一種補充性工夫。與此同屬朱子五十后闡述克己之第二階段,錢穆別列三條:

        “敬如治田而灌溉之功,克己則是去其惡草也?!?《朱子語類》卷十二,《朱子全書》第14冊,第376頁。)

        第一條,程端蒙己亥(1179年朱子五十)后所聞:敬是平常用力修養(yǎng)如“治田灌溉”、克己是萌生雜惡之草“去惡草”,錢穆認為,本條與“敬是養(yǎng)息、克己是服藥”意同,敬與克己關(guān)系,一方面,克己是私欲萌生如疾病發(fā)作、如惡草忽生,是非常情況下的應(yīng)急措施,敬的工夫仍是日常根本;另一方面,彼時朱子心目中,克己已不再隸屬敬,不再歸屬工夫次第中的某一節(jié)序(比如初學(xué)工夫),克己顯然有其獨立地位。

        “克己亦別無巧法,譬如孤軍猝遇強敵,只得盡力舍死向前而已,尙何問哉?!?《朱子語類》卷四十一,《朱子全書》第15冊,第1448頁。)

        此第二條,周謨記己亥以后所聞,與程端蒙所記(1179年朱子五十)略同時。孤軍忽遇強敵,亦如生病、長草屬非常情況,但此非常情況又時有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則務(wù)必處置。錢穆認為,此條亦證當時朱子對克己看法為“不必為而又不可不為之事”。

        “問夫子答顏子、仲弓問仁之異。曰:‘此是各就它資質(zhì)上說。然持敬行恕便自能克己,克己便自能持敬行恕,亦不必大段分別?!?《朱子語類》卷四十二,《朱子全書》第15冊,第1486頁。)

        此第三條,錢穆謂“此條萬人杰記,朱子年五十一以后。當較前引程端蒙、周謨所記或稍后”〔16〕。錢穆認為,若孔子就顏仲二人資質(zhì)而回答不同,顏回資質(zhì)高于仲弓,則克己工夫顯然在主敬之上,但朱子仍“會通言之,首尾回環(huán),謂能此即能彼,能彼便能此,不必大斷分別”〔17〕。實際上,如此條語類,克己已明白與敬平列而論,且隱含超過之態(tài)勢。

        以上,為錢穆所分五階段的第一、第二階段:朱子沿襲二程而推崇敬,敬的工夫具有根本性、日常性,居主要的必要的工夫地位;克己工夫亦漸漸脫離敬的籠罩,擺脫初淺的從屬輔助的地位,而由臨時突發(fā)之工夫地位趨向獨立,即基本達到與敬、致知“三足鼎立”的地位。因此,按照上節(jié)所引錢穆三期劃分來看,此第一第二階段也各自對應(yīng)第一期明道言敬和伊川言敬義夾持、及第二期朱子自提克己而“三足鼎立”。

        在隨后克己工夫“一枝獨秀”的第三期,就敬與克己的異同高下而論,錢穆分梳了第三、第四、第五等三個階段。

        “……又問‘克己復(fù)禮’與‘主敬行恕’之別。曰:‘仲弓方始是養(yǎng)在這里,中間未見得如何。顏子克己復(fù)禮,便規(guī)模大,精粗本末,一齊該貫在這里?!?《語類》四十一,第1453頁)

        錢穆考此條潘時舉記朱子六十四歲語類〔18〕,鄭南升同期并有一錄:

        “……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yǎng)將去,是非猶未定。涵養(yǎng)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思簭?fù)禮’,便剛決克除將去?!?《語類》四十一,第1452頁)

        以上兩條為第三階段。錢穆認為,朱子六十二歲后始自提克己工夫,且其重要性在主敬行恕上,顏冉二人工夫高下深淺可見??思号c敬各自在朱子心中地位,較前兩階段已顯著“反轉(zhuǎn)”:此前朱子強調(diào)敬的日常性而視為主要工夫,在此,敬的工夫暴露出“養(yǎng)在這里”“涵養(yǎng)得到一步,又進一步”的保守性,朱子已覺不滿,尤其敬的工夫存在“無所見”或“見不透”等弊病,缺少“天理人欲分辨”等道德認知準備(也即敬與格致工夫的配合或出現(xiàn)脫節(jié)),從而流為“死敬”“呆敬”。相反,之前視為初學(xué)的、輔助的、臨時性的克己工夫,則被朱子稱贊“規(guī)模大,精粗本末,一齊該貫在這里?!鼻铱思汗し蛳取耙姷檬欠恰?,預(yù)備有“天理人欲分辨”的道德智慧,更呈現(xiàn)出“剛決克除”的徹底性和力行品格。因此,錢穆認為,朱熹顯然已更看重顏淵克己復(fù)禮工夫。

        盡管朱子對克己工夫如此推崇,當時理學(xué)家卻多認顏回資質(zhì)為孔門最高,對要求一般人做顏回克己工夫產(chǎn)生質(zhì)疑。朱子也認為克己工夫先要“見得明”,門檻高、有難度,不易為人掌握,錢穆概括此第四階段朱子對克己與敬兩種工夫的不同考量:“然人既限于資質(zhì),非至明至健如顏子,不易為克己之學(xué)。而主敬行恕,亦可至于無己可克,故欲人審己而自擇?!薄?9〕這也就是上節(jié)所引語錄葉賀孫引語、舊《集注》本子所錄朱子當時看法。由此第四階段,進入最終的第五階段:朱子推重克己,強調(diào)克己雖高且難,仍要求學(xué)者不可不勉;持敬雖可以有得,卻只是或然性而無萬全的必然保證,也即敬“將無己之可克”而非“固無己之可克”。顯然,克己才是無可替代,在此意義上,克己替代敬成為朱子的核心工夫主張。今本《論語集注》“顏淵問仁章”最終確定文本,朱子謂顏回克己工夫是圣學(xué)“傳授心法切要之言”,此可謂朱子關(guān)于克己與敬地位之“定見”。

        三、結(jié) 語

        然經(jīng)錢穆《朱子新學(xué)案》“朱子論克己”章的爬梳,朱子后期逐漸不滿敬的保守性,越過二程而自己發(fā)明提倡顏回克己工夫,并最終確認克己為孔門“傳授心法切要”,即朱子晚年以克己替代敬為核心工夫,這些似乎也是理據(jù)確鑿的事實。在朱子,克己工夫不僅逐步替代敬,還與格物致知次第配合,指向“見得明”后、結(jié)合自身實際“實做工夫”的力行。朱子對克己之提倡,無疑要對治當時理學(xué)界守成、不做工夫的不良風氣,但當時學(xué)界亦不乏質(zhì)疑,尤其朱陸之間,圍繞顏子資質(zhì)、所克“己私”為私欲還是私意,產(chǎn)生嚴重分歧。凡此等均為極有價值之問題,非本文能盡論,期待學(xué)界進一步深入討論。

        注釋:

        〔1〕陳來:《朱子哲學(xué)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第211頁、第383頁。這一說法其來有自,朱子門人黃幹《朱子行狀》概括朱子為學(xué)之方:“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終也。”《黃勉齋先生文集》卷八《朱子行狀》,中華書局,1985年,第182頁。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也強調(diào)朱子繼承程頤“敬”與“致知”的為學(xué)宗旨:“‘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xué)在致知’,此伊川正鵠也。”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554、1555頁。近代學(xué)者亦多襲取此說。馮友蘭謂朱子道德及修養(yǎng)之方“即程伊川之用敬與致知”,參見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下),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790頁。牟宗三認為朱子“于工夫特重后天之涵養(yǎng)(涵養(yǎng)須用敬)以及格物致知之認知的橫攝(進學(xué)在致知),總之是‘心靜理明’,工夫的落實處全在格物致知,此大體是‘順取之路’”。見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上),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第44、45頁。

        〔2〕“克己”工夫、“克己”,均為“克己復(fù)禮”工夫簡稱;同樣的,“主敬”“持敬”皆指“敬”的工夫。為表述方便,本文不做更進一步細微分辨。

        〔3〕〔6〕〔7〕〔8〕〔9〕〔10〕〔12〕〔17〕〔19〕錢穆:《朱子新學(xué)案》第二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442,458,441,444,452、453,458,458,445,458頁。

        〔4〕唐君毅:《附編:原德性工夫·朱陸異同探源(上)》,《中國哲學(xué)原論·原性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361、362頁.

        〔5〕程顥、程頤:《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37頁。程頤因答“進修之術(shù)何先?”而論“格物致知”。細察之,有人問“格物須物物格之,還只格一物而萬理皆知?”程頤作答:“怎生便會該通?若只格一物而眾理通,雖顏子亦不敢如此道。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p>

        〔11〕見許家星:《仁的工夫論詮釋——以朱子“克己復(fù)禮”章解為中心》,《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許先生似并不認同錢穆的“此乃朱子明自欲以克己工夫替代二程敬字,舉以為圣學(xué)主要綱宗也。”認為錢說“不免言之過激,敬與克己于朱子乃相互作用之工夫,并不存在取代之說。”錢氏所謂“替代”,指“工夫論重心調(diào)整”、核心工夫主張之地位的替代,并非取此去彼地替換“工夫論取代”。

        〔13〕陳來:《朱子書信編年考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9頁。

        〔14〕唐君毅:《中國哲學(xué)原論·原教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186頁。

        〔15〕此正《二程遺書》第十八章(第236、237頁)兩條語錄的情況,伊川言格物窮理致知、言涵養(yǎng)用敬,獨不言克己。實際上,伊川在言格物到致知的“漸修性”時,提到且高度評價顏回。某種程度上,亦可說伊川論述中蘊涵著發(fā)明顏回克己工夫的可能。

        〔16〕今按,《朱子全書》修訂版本條語類起首“希遜問夫子”,且后小注“時舉。以下通論二章?!彼飘敒榕藭r舉所記,待考。

        〔18〕限于篇幅,筆者裁去此條語類前后有關(guān)克復(fù)關(guān)系、儒釋克復(fù)異同等內(nèi)容。

        〔責任編輯:汪家耀〕

        樂愛國,廈門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宋明理學(xué)、朱子學(xué);陳昊,廈門大學(xué)哲學(xué)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宋明理學(xué)、朱子學(xué)。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百年朱子學(xué)研究精華集成”(項目編號:12JZD00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克己二程錢穆
        克己殺妻
        長江文藝(2023年4期)2023-05-16 10:02:42
        錢穆的容與化
        錢穆的容與化
        做人與處世(2021年3期)2021-05-07 15:05:17
        無聲列車
        青春(2018年4期)2018-11-15 02:28:20
        理學(xué)體用論視域下天的重新發(fā)現(xiàn):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學(xué)案》中程頤思想的詮釋與評價——兼論二程思想的比較及其分派
        論錢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父親對錢穆的教誨
        “克己修身”思想在設(shè)計中的體現(xiàn)
        人人培育“克己”根苗撐起法治藍天
        工會信息(2016年4期)2016-04-16 02:39:06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 |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拍久久蜜AV| 国产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av一区二区在线| 丰满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9re热视频这里只精品| 91呻吟丰满娇喘国产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国产又黄又爽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的在线观看|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荡女精品导航| 好爽要高潮了在线观看| 91伦理片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 |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完整版|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小视频| 男女主共患难日久生情的古言| 性大毛片视频| 呦泬泬精品导航|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老狼 |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动漫在线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