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玉祁高級中學 尤紅菊
從學生視角審視高中文言文教學
江蘇省無錫市玉祁高級中學尤紅菊
為了更好地從學生視角審視高中的文言文教學,我們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為強化時間維度,調查于2012年和2013年分兩次進行,針對群體為當年的高一、高二學生。為擴大調查范圍,增強數據的代表性,所以選擇了不同教師執(zhí)教的四個班級作為調查對象,分別是2013年的高一(4)班與2012年的高一(4)班(在下文中以班級1、班級2指代);2013年的高二(7)班與2012年的高二(4)班(在下文中以班級3、班級4指代)。兩次調查都在9月中旬進行,根據教學計劃,高一年級正好完成《勸學》篇目的教學,即將進入《師說》的教學;高二年級正好完成《項脊軒志》篇目的教學,即將進入《報任安書》的教學。本次調查設計了如下四個問題。
一、你在學習《勸學》《項脊軒志》的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請具體說明。
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高一學生在文言技能學習上都遇到了困難。從問卷上學生的回答來看,他們的困難主要集中在特殊句式(如定語后置現象)、虛詞意義(如“之”的意思)以及句子翻譯這幾個方面。初次接觸高中文言學習的高一新生,將面臨比初中更為精細、更講求語法的學習要求,所以我們建議高一教師將課堂重心多偏向于文言技能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學習語法,夯實基礎,掌握文言工具,以便更好地學習古文。
從表1中還可以看出,即使經過一個學年的訓練,但還是有較大比例的高二學生在文言技能方面存在學習困難。所以,脫離語言教學氛圍而將古文文本純粹作為文學作品來欣賞并不可行,建議在進行文意疏通之后再鑒賞文本內容。
在表1中,班級4有37%的學生表示文本內容有學習困難。我們對比了班級3、班級4的教學設計,班級4的設計中人文成分較多,所以學生在文本內涵方面有較多的思考,在問卷中這方面的疑問呈現較多。這說明教師的課堂設計對學生課堂學習有很大影響,教師應該在備課中力求完善自己的備課內容,讓學生達成更加豐富完整的學習目標。
二、你在學習《勸學》或《項脊軒志》以后收獲了什么?
表2
從表2來看,高一學生在文言文學習后的收獲更多呈現在文本內涵方面,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自己從《勸學》中學到了學習需要堅持、需要方法等道理,而只有少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在文言技能方面得到收獲。我們認為,《勸學》文本內涵較為直顯,學生所關注的這些思想道理并不深奧,如果課堂收獲僅僅停留或局限于這些較為寬泛的內容,那么這并不是教學效果良好的課堂。限于高中生過往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方式,可能在課堂上矯正這一偏差并非易事,我們建議在課后增加與文本有關的文言技能訓練,將課堂上較為松散的文言知識逐漸體系化,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文言知識系統。
我們從表2中可以看到,雖然相對《勸學》而言,《項脊軒志》的文學性更強,文本意境更為深刻,但依然有較大比例的高二學生將自己的課堂收獲定位于文言技能方面。
三、你希望在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如《師說》或《報任安書》中學到什么?
表3
從表3中,我們發(fā)現高一學生對本問題的參與比例較低,班級1的參與率只有74%,班級2的參與率只有85%。而高二兩個班級的參與率分別達到了94%和106%(部分學生有多項回答)。我們從問卷中看到,有相當一部分高一學生對本問題的回答是“無”。我們認為,或許可以從兩個角度對這一現象進行解讀。從知識層面來看,高一學生對文言學習的目標內容并不清晰,所以也就缺乏有方向的學習預期;從情感角度來看,學生普遍認為文言學習機械枯燥,所以排斥感較強,因此不愿在問卷中作出思考。
表3還能讓我們看到較大比例的學生希望在新的古文中學習到文言技能。我們認為實實在在的知識性內容是支撐學生課堂興趣的核心部分,僅從學生需求角度而言,文言技能學習依然應該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希望了解更多與文章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希望學習文章內容中的人文內涵。
四、你對文言文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怎樣的期望?
表4
在表4中,各班有10%以上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建議,比如希望老師制作PPT,希望老師用板書的形式強調重點字詞,希望老師多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課堂方式等。有30%至50%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出期望,絕大部分都是希望老師能夠在課堂上多講一些與文本有關的背景知識、課外故事等。有25%左右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姿態(tài)提出期望,幾乎所有期望中都包含了“生動”“激情”“有活力”等詞匯。以上內容雖然角度不同,但事實上其本質都指向課堂的生動與活力。如果課堂不能吸引學生,那么再好的內容都將失去受眾的關注,這樣的課堂無疑是低效的。誠如學生所言,小組合作探究、有效的PPT制作等,都是增強課堂吸引力的有效方式;精細化的問題設計、深入淺出的文本分析等,都能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另外,教師應該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探索確立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這也有助于學生對教師的認可。
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期望主要集中在課外故事等方面。適當的課外內容延伸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我們也要辨證對待學生的這個要求。文言課堂應該以知識性內容為支撐,同時也不能忽視其文化價值層面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建議將文言文課上成故事課,將大量的時間用于軼事的講述上。我們建議,將背景材料、課外篇目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尋找,這比教師在課堂上“講故事”有價值得多。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以及相關數據分析,我們在文言教學上獲得了很多啟發(fā)。我們更加明確了以生為本的原則,在教學中時刻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和收獲情況作為評價課堂價值的首要依托。
在語文教研活動中,我們提出以下教學建議:首先,課內文言文學習應該注重文言基礎,尤其是高一年級,應該穩(wěn)扎穩(wěn)打,幫助學生明確重點字詞意義、特殊句式變化以及翻譯要點等。其次,文言文學習也不能局限于“古漢語”教學,也應把古文作為體現文學、文本和文化典籍價值的載體。這樣既可以提升課堂的知識容量,又可以避免文言課堂千篇一律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最后,教師應該多閱讀古籍,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幽默可親的教師固然容易受到學生歡迎,但我們相信具備豐厚文化內涵的教師也能用才華給文言課堂帶來生機和魅力,用學識來提升文言課堂的吸引力,這也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
編輯/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