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香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514089)
整體護理模式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影響
吳春香
(梅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514089)
目的觀察整體護理模式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該院門診就診和住院的抑郁癥患者98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在治療的同時,觀察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模式(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支持、工娛療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模式的護理干預。于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MD、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減少抑郁患者復發(fā),改善社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滿意度、生存質量。
整體護理;護理工作;健康教育;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xiàn)自殺念頭和行為。有發(fā)病率高(3%~5%)、病程長(6~12個月)、易反復、治療率低的特點。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整體護理模式在抑郁癥的護理中被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整體護理是強調(diào)以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的護理模式。本研究對比分析整體護理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對抑郁癥臨床療效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門診就診和住院的抑郁癥患者98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1.2.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10(ICD-10)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并根據(jù)HAMD及SDS進行抑郁評分。
1.1.2.2排除標準(1)伴心、肝、腎及內(nèi)分泌疾病或腦器質性疾??;(2)酒精或藥物依賴史;(3)伴器質性精神障礙;(4)女性處于妊娠期、月經(jīng)期及哺乳期。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在治療的同時,觀察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模式干預,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干預。
1.2.1整體護理措施
1.2.1.1基礎護理應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颊叩娘嬍承枰愿缓叩鞍?、高纖維、高熱能的食物為主,包括魚類、雞蛋、瘦肉、豆制品、蔬菜及水果等;保持患者在光線明亮、空氣流通、整潔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中;保證患者的病房設施安全,無尖銳物品及鈍性重物,調(diào)動患者積極良好的情緒,煥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以防止自殺或自殘的情況的發(fā)生。建立一個舒適、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要求患者必須嚴格遵守醫(yī)院的作息制度,讓患者保持輕松、穩(wěn)定的情緒。
1.2.1.2心理護理入院后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誘發(fā)抑郁癥的疾病及社會心理因素,有針對性地與其交流,減輕其心理負擔,尊重患者人格,認真傾聽患者訴說,運用溝通技巧,啟發(fā)誘導患者認識疾病,充分調(diào)動患者積極性,堅定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建立與患者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心理干預奠定基礎,運用認知行為、支持、暗示性心理護理治療,讓患者多參加日常感興趣的活動。
1.2.1.3治療護理護理人員認真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抑郁癥治療的措施,包括藥物及心理、工娛治療。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患者服藥進行監(jiān)督,在夜間、凌晨、飯前、交接班及節(jié)假日等重點時間段進行巡視。及時處理不良反應。運用認知行為治療,通過改變錯誤認知,運用合理情緒療法,能降低各種不良情緒體驗,減少非理性成分,利用識別自動思維三欄記錄表,替代思維五欄記錄表,布置家庭作業(yè),減少不合理認知,幫助患者建立一個較現(xiàn)實、理性、寬容的信念,改善情緒。
1.2.1.4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營造人文氛圍,促進護患溝通。護理是人文關愛的實踐[2-4]。首先要熟悉患者的病情,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具體講解抑郁癥是由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種疾病,抑郁癥的病理生理機制,正確識別患者明顯的情緒差、悲觀厭世自責癥狀,消除家屬對抑郁癥的過分擔憂。家屬應多與患者接觸交談,給予鼓勵支持,幫助樹立信心,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抑郁癥晨重夜輕,自殺手段隱蔽,有預謀,或情緒突然好轉,可能是一種危險信號,都應加強防范。家屬要督促患者服藥,抑郁癥患者經(jīng)常需要長期維持用藥,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特殊的情況,絕對不能自行停藥或對藥量隨意刪減。定時陪同患者到醫(yī)院復診。
1.2.2療效判定根據(jù)患者的HAMD評分情況對護理效果進行判定,分別于護理前后對患者進行評分。HAMD評分的減分率大于或等于75%為痊愈;≥50%為顯效;≥25%為好轉;<25%為無效??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2.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及兩組患者的HAMD、SDS評分情況。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HAMD、SDS評分比較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HAMD、SD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HAMD、SD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HAMD、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HAMD評分SDS評分42.63±5.64b50.36±5.89 49 49 11.93±4.18a15.95±4.946
抑郁癥是臨床上精神科十分常見的疾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患者的情緒明顯抑郁,對各種事物沒有興趣,同時患者還常常伴食欲減退、性欲減退及睡眠障礙等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發(fā)生自殺和自殘等行為[5]。抑郁癥患者單純給予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有效的護理干預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6]。整體護理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以護理基礎程度為框架,強調(diào)以患者為中心,以健康教育為特色,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tǒng)教育,以改善、維持促進身體、心理健康[7-8],對患者進行全方面、整體的護理干預。整體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主動地進行思考,將被動的傳統(tǒng)護理改變?yōu)橹鲃拥恼w護理[9]。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整體護理的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采用傳統(tǒng)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HAMD、SD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表明整體護理對抑郁癥狀改善更明顯,有利于患者情緒改善。抑郁癥經(jīng)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整體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減少抑郁患者復發(fā),改善社會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滿意度、生存質量。
[1]劉錫英,王任昌,蔣瑛.整體護理在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7):2060-2061.
[2]鄧行愛,鄭耀珍.給予人文關懷深化整體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07-708.
[3]劉素芳.醫(yī)學人文精神與整體護理的人文關懷[J].護理學雜志,2007,22(3):71-73.
[4]馬芳,朱丹.護理中的人文關愛[J].護理學雜志,2006,21(6):78-80.
[5]王福華,陳洪輝.整體護理模式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A):30-31.
[6]王雪玲,王淑榮.整體護理對抑郁癥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20):2566-2567.
[7]蓋飛,李茂訓,衣?lián)Q超.整體護理中的健康教育[J].醫(yī)學信息,2010,5(12):3678-3679.
[8]陳麗.整體護理實施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A):91.
[9]張銀霞.整體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2):37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51
B
1009-5519(2016)09-1404-03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