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君
古詩詞里千古月
汪君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敝星锴昂蟮囊雇硖旄邭馑惠喢髟?,清輝瀉地,桂香浮動,令人陶醉,人們對月懷鄉(xiāng)對月抒懷,眷念團圓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候。在我們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作用下,借助于人們豐富的想象,由自然及人事,于象外之象中虛擬出人的情愫,月便被賦予生命、感情和靈性,于是,明月作為觸發(fā)情思的媒介和熔鑄感慨的意象常在詩詞中大量出現(xiàn),翻閱歷朝歷代的詩詞,詠月的作品不可計數(shù),且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
在這些詩詞作品中望月懷人的數(shù)量最多。唐王建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霜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杜甫《月夜》道:“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倍甙芽途赢惖厮寄钣H人的細膩感情抒發(fā)得纏綿悱惻。張若虛的詩句:“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币徽Z雙關(guān),把思婦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但又含蓄婉轉(zhuǎn)。張九齡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眲t是對友人的思念。
月圓之夜,明月的清輝不知牽動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故鄉(xiāng)是每個人的初始點,也是每個人的精神歸宿。雖天涯異地卻共此一輪明月,正是基于這種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現(xiàn)實,因此詩人們自然會觸景生情,以眼前的明月作為精神的參照與寄托。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詩千百年來引起無數(shù)客居異鄉(xiāng)人們的共鳴。詩圣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卑拙右椎摹肮部疵髟聭箿I,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泵虾迫弧端藿ǖ陆芬舱f:“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p>
冷月無聲,容易令人傷感,月光清泠是自然現(xiàn)象,人的凄寂是心理現(xiàn)象,二者交織交融便有了皓月寒光割人腸的蕭瑟效應。如李白《長相思》:“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都是這類作品。
也有許多詩人詞人把明月作為一種極高的境界來思考人生與宇宙,表達自己玉潔冰清的高尚品格。李白的《把酒問月》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最具代表性。前者塑造了多情美好崇高的明月,透視著詩人天馬行空的思考,將人事翻覆、良好的祝愿融合一處,揭示出內(nèi)涵豐富的哲理;后者通篇詠月,卻處處關(guān)合人事,借明月自喻清高,借月之陰晴圓缺感慨宇宙流轉(zhuǎn)和人生悲歡離合。張若虛也有佳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痹娋淇侦`別致,引人深思。
在時空感覺上,明月也極容易勾起人們的懷古之心,出現(xiàn)一些以詠月表達愛國情感的作品。如劉禹錫的《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笔菍|吳政權(quán)煙消云散的慨嘆,相似的還有李白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具有強烈的今昔之慨和悲劇力量。
總之,因情感的認同,月亮很自然地以獨特的形象在古詩詞中大量出現(xiàn)了。探究這種文學現(xiàn)象,有助于加深對詩詞作品內(nèi)涵和古代文人人格魅力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對我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認識。
中秋已過,該又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吧。
(插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