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堅守在思想文藝戰(zhàn)線上的理論家林默涵
⊙ 本刊編輯部
林默涵曾經是文藝領域的重要領導,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藝術教育家。他畢生堅守在思想戰(zhàn)線和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最前線,參與了眾多共和國文藝發(fā)展的重要事件,對新中國文藝發(fā)展的最新動向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和深度的介入,以堅定的信仰、執(zhí)著的信念,為社會主義文藝的發(fā)展做出艱難的探索,為新中國文藝乃至新中國尋找一個美好、寬廣的未來付出心血。
我刊這期“中國思想肖像”欄目重點推出一組紀念林默涵的文章,回顧和解讀林默涵在中國思想文化戰(zhàn)線上堅定、執(zhí)著、艱難探索的一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我們可以看到林默涵作為文藝界領導的胸懷和境界、作為理論家的客觀和見地;可以感受到他作為文學家的敏銳和細膩、身為人父的嚴厲和慈愛,一個雖然已在時間的深處漸行漸遠但依然清晰而高大的身影映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的文章《在“〈林默涵文論〉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高度評價林默涵的一生,強調林默涵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新中國文藝工作戰(zhàn)線上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研究林默涵對于回顧我國社會主義文藝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等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的文章《珍重與汲取》,從自己與林默涵的交往入手談及林默涵的文和人,充滿了對前輩文藝領導者的感佩和懷念。黨史研究專家鐘兆云的《林默涵協(xié)助周恩來糾“左”》是一篇史料性很強的文章,講述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林默涵協(xié)助周恩來阻止、糾正在文藝領域“左”傾思想干擾的一系列事件。黃華英的《林默涵與傳記文學》一文從林默涵與我刊的淵源說起,專題討論林默涵對傳記文學作品的重視和支持,他倡導以文學、電影等藝術形式表現(xiàn)百年來革命志士的奮斗足跡和史實。
林又檳和林京京從子女的角度回憶了父親林默涵。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在深夜的燈光中忙碌,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只能在偶爾的閑暇中偶爾地關心一下孩子們。父愛的深厚,不在親密無間、時刻陪伴,有時父親的一句話、一次批評,竟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有力的鼓勵和鞭策。
北京大學博士生李靜和李浴洋的兩篇文章理論性很強。李靜從林默涵文藝理論與批評的各個時段入手,介紹其在每個人生階段的風云際遇及批評特色。李浴洋則圍繞林默涵的身份——“工作者”或“藝術家”這一辯證命題展開了探究,指出林默涵自己更為看重的身份或許是一位馬克思主義文藝工作者,這一自我定位在他的一生中是極為明確而堅定的,作者號召以林默涵為個案,藉此研究并形成對于相關歷史與理論問題的新的理解與認識。
林默涵曾自述其文藝理論與批評具有兩個特征,一是“既沒有時髦新調,也沒有玄奧高論,更沒有什么驚人的宏偉的‘新體系’”,二是“雖然蕪雜而零碎,卻也反映了這個時期文化思想方面的一些問題”。但正因為“就事論事”的“問題性”,使其批評實踐觸碰到了當代中國文藝事業(yè)發(fā)展的真問題,也為我們重新思考文藝與政治、文藝批評與文學創(chuàng)作等諸多問題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