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內(nèi)容摘要:本文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面對錯誤”這一單元的主體課文《遲到》為例來闡述語文課應教學如何鉆研文本。
關鍵詞:鉆研 語文文本 基本程式
《遲到》一文是北師大五年級上冊“面對錯誤”這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文章以樸實細膩的描寫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因為上學遲到發(fā)生在她和父親之間的一個故事,突出了父親“嚴中有愛”的感人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上這篇課文好幾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以本課為例,說說鉆研文本的基本程式。
一、自我感受讀,品嘗真味(自品感受讀)
一讀情感,情真意濃。
課文第一段: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語言簡潔,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文中刻畫了兩個不同的父親形象,嚴厲與慈愛相伴,矛盾而又深沉。
二讀主線,撥云見霧
初讀本課時,常常會因本單元“遲到”的主題而將本課重點放在解讀小英子面對遲到的心路歷程上,她從不想上學---勇敢賴床----挨打后委屈-----難受-----在教室里反省時的后悔----再見父親時的緊張,害怕。細讀之下,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重點是刻畫一位父親,以父親的嚴厲(打女兒)和慈愛(送花夾襖)為線索。
三讀語言,精準細膩
語言非常樸實,卻是最為靈動的筆墨。一連串簡單的動作溫暖了小英子,也溫暖了我們,這里白描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許多的空間:如果說,爸爸會說些什么呢?
二、參閱資料讀,完善認知(比對擴充讀)
詳細翻閱資料,《城南舊事》以淡淡的文字,靜靜地流淌著,流進每一位讀者的心間。
《遲到》一文便選自《城南舊事》當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開頭以我與父親的對話來展開,畢業(yè)前夕,父親叮囑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課不能遲到!”“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長大了,是不是?”
對話后,插入六年前我賴床不起挨打和父親為我送衣服和銅板的事。正是父親一絲不茍的精神,教會我從今以后不遲到、不逃避,迎接每天的清晨。
插入的第二個事件就是爸爸已經(jīng)病了,臨終前,他把我當作大人,一再叮囑......讀到這里,我自己已淚眼模糊。
但正是父親一絲不茍的精神,教會她從此不遲到、不逃避,迎接每天的清晨。
三、整合認知讀,擇實目標(統(tǒng)整擇選讀)
課后題“從爸爸來學校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的細節(jié)中,你能體會到什么?你能想象一下‘我當時的想法和心情嗎?課文是怎樣真實細致地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的。”
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制訂了課時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2、理清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了解并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感受作者改正錯誤的過程。
3、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父親這一“嚴厲而慈愛”的形象的。
4、懂得要正確地對待錯誤,改正錯誤。
四、仿照學生讀,具體教點(模擬體驗讀)
教學目標制定最重要的依據(jù)是學情。對于小學生而言,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他們很容易體會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我請了兩個學生讀這篇文章,孩子感受最深的是小音子被打得很慘,她很傷心,難過。孩子們很容易移情,把小音子和自身的體驗融合在一起。第一課時最好就要和孩子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小英子的心路歷程。于是我把第一課時的目標設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2、找出文章中心句,初步感受父親形象。
3、理清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對比這件事前后“我”的不同表現(xiàn)感受作者改正錯誤的過程。
4、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這段時間全班正讀楊紅櫻的《四個調(diào)皮蛋》,小說綜合運用了各種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四個活靈活現(xiàn)的搗蛋鬼,孩子們喜歡得不得了,本來要專門上一節(jié)“班級讀書會”,但細一想,將課文中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小說、故事中,不是一舉兩得嗎?
由此我設定了二課時的目標:
1、運用已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指導有感情朗讀。
2、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和側(cè)面描寫來感受父親嚴厲又深沉的愛。
3、以讀促讀,學習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方法,分析《四個調(diào)皮蛋》的人物形象。
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細讀和梳理,我更加清醒了??磥磴@研教材,不經(jīng)過這幾個步驟,的確難以談得上“鉆研“啊!
(作者單位:四川成都市沙河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