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魯
民間有云,民以食為天。既然以食為天,那舌尖就有了驕傲的資本,注定要輝煌起來,形成了豐富的舌尖文化。
但有一種人的舌尖混然不同于大眾萬民,其舌尖的輝煌,足以創(chuàng)造舌尖上的吉尼斯紀(jì)錄。比如山西國信投資集團原董事長上官永清長期飲用從韓國空運的牛奶;在作報告時要求下屬慎思、慎微、慎權(quán)、慎欲、慎獨的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只喝5000元以上一瓶的洋酒;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長洪永林因受賄罪被二審裁定死刑時,居然不無遺憾地說:“我什么東西都吃過了,可惜‘路易十三這種酒還沒有喝過,今后也喝不到了?!?/p>
而在薄熙來案件庭審中,薄谷開來一段證言引發(fā)了大眾對薄家人舌尖的興趣:薄瓜瓜從非洲帶回一種非常稀奇動物的肉,并建議薄熙來生吃,而薄熙來堅持煮熟才能吃,最后此塊肉薄家吃了一個月。到底是什么肉,如此稀奇?
也有吃貨之意不在舌尖的。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有一次應(yīng)商人吉立昌的邀請,去吉家吃羊肉餃子。吃完飯后,倪發(fā)科順手挑了吉立昌三塊較大的玉石籽料帶回家。這吃的分明是玉石籽啊,真是好胃口!
只是如此與眾不同的舌尖輝煌后的下場都不大妙,面對高墻和鐵絲網(wǎng),再也無以放縱高貴的舌尖。
還是學(xué)學(xué)偉人吧,紅燒肉加辣椒,吃得至今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