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云 朱臻榮
(普洱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 普洱,665000)
?
七葉蓮苗木施肥方式與施肥量的篩選1)
劉慶云 朱臻榮
(普洱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 普洱,665000)
以珍貴藥材樹種七葉蓮的3個月生播種苗為研究材料,選用腐熟羊糞、尿素+過磷酸鈣、復(fù)合肥和微生物肥等4種肥料配比,分析不同肥料對七葉蓮幼苗生長的影響,確定七葉蓮種植適宜的施肥方式和數(shù)量,為其今后規(guī)?;a(chǎn)提供基礎(chǔ)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對七葉蓮苗高、地徑和生物量的生長效應(yīng)影響最顯著的肥料為尿素+過磷酸鈣(CO(NH2)21.25 g·L-1+P2O51.25 g·L-1),是刺激苗木地上部分生長的最佳施肥組合方式。肥料配比對不同苗木生長時期的生長效應(yīng)影響也存在顯著差異,在施肥后的第2個月和第3個月,使七葉蓮苗高生長最快的是施肥量為1.25 g·L-1的復(fù)合肥,分別是對照苗高的1.44倍和1.74倍,對七葉蓮苗木根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施肥第5個月后,尿素+過磷酸鈣的肥料(CO(NH2)21.25 g·L-1+P2O51.25 g·L-1)對七葉蓮的苗高和地徑生長影響最明顯,苗木生長效率最大,分別是對照的2.3倍和1.54倍,而使生根數(shù)量和平均根長最優(yōu)的為施肥量為2 mL·L-1的微生物肥,分別是對照的1.83倍和2.44倍。
七葉蓮;苗高;地徑;生物量;施肥處理
WithScheffleravenulosa3-month-old seedling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compositions on the seedlings growth affects. The fertilizer pattern have four types, including rotten sheep manure, urea+superphosphate,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microbial fertilizer. We aimed to find out the best fertilizer pattern and amount forS.venulosaseedlings. The influence of CO(NH2)21.25 g·L-1+P2O51.25 g·L-1as one of urea+superphosphate have a most influence on the height, ground diameter and biomass ofS.venulosaseedlings which is most remarkable in all fertiizer patterns. The fertilizer patterns have a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 different growth times ofS.venulosaseedlings. Compound fertilizer (The amount is 1.25 g·L-1) affects the seedling height growth after 2-and 3-month fertilization which are 1.44 and 1.74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eedlings, respectively. The 1.25 g·L-1compound fertilizer has an obvious acceleration. The most effective fertilizer pattern for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growth is CO(NH2)21.25 g·L-1+P2O51.25 g·L-1after 5-month fertilization which are 2.3 and 1.54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2 mL·L-1microbial fertilizer is optimal for rooting number and average root length which are 1.83 and 2.44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七葉蓮(Scheffleravenulosa)也稱為密脈鵝掌柴,是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廣泛分布在云南的熱帶亞熱帶區(qū)域,具有治療跌打損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消腫止痛和舒經(jīng)活絡(luò)的功效,是云南省彝族、佤族等多民族的常用民族藥材,也是云南生物醫(yī)藥重點培育的10大品牌之一[1]。近年來,七葉蓮作為新型止痛藥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廠家的認可和青睞,用量呈上升趨勢,僅云南省年均使用量就超過50 t,且呈不斷增加趨勢,七葉蓮除了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外,在園林綠化方面還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而長期以來遭到無節(jié)制的掠奪性采挖,造成野生資源日趨枯竭,已成為制藥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原材料的瓶頸。
七葉蓮人工種植規(guī)?;a(chǎn)尚未開展,七葉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藥用機理、臨床效果[2-8]等方面,有關(guān)其育苗、造林方面的研究目前未見報道。通過規(guī)?;娜斯ぴ炝郑潜Wo和開發(fā)七葉蓮種群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而苗木培育是造林的基礎(chǔ),施肥又是加快苗木生長發(fā)育、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施肥可通過對植物光合性能、新陳代謝、根系和土壤環(huán)境的作用,有效地促進植物個體的生長發(fā)育[9-11],是栽培學(xué)研究的重要方向。礦質(zhì)元素對植物的生命活動影響巨大,而土壤又往往不能完全及時滿足植物的需要,因此,施肥就成為提高產(chǎn)量和改進品質(zhì)的主要措施之一[12-17]。本試驗通過選用腐熟羊糞、尿素+過磷酸鈣、復(fù)合肥和微生物肥等肥料組合方式對七葉蓮苗木生長的影響進行試驗,目的是探索七葉蓮幼苗對肥料配比的需求,以確定七葉蓮適宜的施肥量,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為七葉蓮的規(guī)模化育苗及制定集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試驗設(shè)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qū),普洱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苗圃內(nèi)。地處北緯22°47′20″,東經(jīng)100°59′04″,海拔高度為1 300 m,一年中受潮濕的西南季風(fēng)和干暖的西北風(fēng)南支急流交替控制,為典型的南亞熱帶北緣季風(fēng)氣候類型,干濕季明顯,5—10月份為雨季,年均溫為19.3 ℃,≥10 ℃積溫6 000~7 500 ℃,最熱月(7月份)均溫為23.9 ℃,最冷月(1月份)均溫為13.9 ℃,極端最高氣溫38.6 ℃,極端最低氣溫-3.4 ℃(1974年1月份),年降水量1 580 mm,年日照時間1 900~2 200 h,土壤屬于泥質(zhì)巖風(fēng)化物發(fā)育的紅色赤紅壤,土體深0.8~1.0 m,土壤肥力中等。
七葉蓮種子采自思茅區(qū)翠云鄉(xiāng),經(jīng)堆漚清洗,制得凈種凈度為91.6%,千粒質(zhì)量為1.67 g,平均發(fā)芽率為63.2%。于2013年7月26日經(jīng)濕沙貯藏,2013年11月7日播種。
本試驗所采用的七葉蓮苗木于2013年11月7日播種。具體操作步驟為,苗床整理成高床,用800倍液多菌靈溶液澆灌苗床后,將洗凈的種子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m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瀝干后人工均勻撒播于苗床上,覆蓋一層火燒土以不見種子為宜,再覆蓋一層松針(目的是增溫保濕,防止?jié)菜畷r沖刷土壤)澆透水。以后種子萌芽前每天早晨08:00后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及時除草,觀察是否有病蟲害發(fā)生。15~25 d萌芽,由于冬季氣溫低,七葉蓮萌芽后生長緩慢,于2014年2月份幼苗高5~7 cm時移入備好營養(yǎng)土(選擇磚紅壤、赤紅壤生土,取土深40 cm,破碎后,去除雜質(zhì),在太陽下暴曬1周后,按V(生土)∶V(火燒土)∶V(過磷酸鈣)=80∶18∶2均勻混合制成育苗基質(zhì))。營養(yǎng)袋使用直徑14 cm×高18 cm圓形黑色塑料袋(容積為0.002 77 m3),整齊擺放成寬約1.5 m的長方形,步道留30 cm。移苗后澆透定根水,以后根據(jù)營養(yǎng)袋表層土壤顏色判斷,土壤顏色變淺,看上去干燥時澆水。主要根據(jù)天氣陰晴狀況,陰天隔天澆水1次,晴天每天澆水1次。
施肥處理:2014年3月份開始施肥,施肥前苗木平均高度為8.70 cm,地徑為0.37 cm。
圈肥是有機肥的一種,屬綠色環(huán)保肥料,是改良土壤最好的肥料,含有豐富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18]。本試驗用圈肥為充分發(fā)酵的羊糞,是品質(zhì)較優(yōu)良的有機肥之一;苗木生長過程中對氮、磷、鉀需要量大,復(fù)合肥能促進苗木生長,是植物生長的主要營養(yǎng)元素,試驗使用氮、磷、鉀質(zhì)量分數(shù)均為15%的復(fù)合肥;經(jīng)檢測,普洱市大部分地區(qū)缺磷,用尿素和過磷酸鈣配合能有效快捷地促進苗木生長,試驗使用W(尿素(CO(NH2)2))∶W(過磷酸鈣)=1∶1;微生物肥對植物具有較好的預(yù)防病菌、促進生長和生根的作用,試驗使用芽桿菌孢菌。施肥類型為4個類型,分別是圈肥(腐熟的羊糞)、微生物肥(芽桿菌孢菌)、復(fù)合肥、尿素+過磷酸鈣。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每個類型有3個處理,每個處理為20株,重復(fù)3次,并設(shè)置對照,供試苗木共計780株。各處理之間用其他苗木隔開,不重復(fù)排列。處理1為對照,處理2為每株施腐熟羊糞1 g,處理3為每株施腐熟羊糞3 g,處理4為每株施腐熟羊糞5 g,處理5、處理6、處理7分別為每株施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00、1.25、1.60 g·L-1的15%-15%-15% NPK復(fù)合肥,處理8、處理9、處理10分別為每株施[CO(NH2)21.00 g·L-1+P2O51.00 g·L-1]、[CO(NH2)21.25 g·L-1+P2O51.25 g·L-1]、[CO(NH2)21.60 g·L-1+P2O51.60 g·L-1],處理11、處理12、處理13分別為每株施芽桿菌胞菌1、2、4 mL·L-1。分別于施肥1、2、3、4、5個月后測定每個處理七葉蓮的苗高(cm)和地徑(cm)。并于施肥5個月后隨機取3株有代表性的苗木測定地上部分質(zhì)量、生根數(shù)量(一級、二級側(cè)根)、平均根長(一級側(cè)根)。
數(shù)據(jù)分析: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對施肥后1個月至5個月的七葉蓮苗高和地徑進行分析,同時進行LSD兩兩比較。數(shù)據(jù)分析均在Excel2007和SPSS17.0中完成,顯著度P<0.01。
3.1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苗高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七葉蓮幼苗12種施肥處理與對照相比在施肥后都有顯著差異,施肥后2個月和3個月時,處理6使苗高達到最高,分別為20.17、31.90 cm,是處理1的1.44倍和1.73倍;在施肥后4個月和5個月時,施肥效果最好的為處理8,分別達到42.16、58.67 cm,是對照(處理1)的2.10倍和2.30倍。
不同處理施肥1個月后,苗高生長差異小,隨苗齡增長差異越來越大,到施肥3個月后苗木高生長迅速,生長最高與最低相差13.57 cm,到施肥5個月后生長最高與最低相差33.10 cm。各施肥處理對七葉蓮幼苗高生長均有顯著影響,均比處理1高11.63~33.10 cm,復(fù)合肥和尿素+過磷酸鈣的施肥方式的苗高要顯著高于其他施肥處理。在施肥后1、2個月時,圈肥和微生物肥對七葉蓮的苗高影響并不顯著,圈肥在施肥后3、4、5個月才顯著高于對照條件的苗高。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苗木高度的影響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biāo)準差;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1)。
3.2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地徑的影響
由表2可看出,12種施肥處理與對照的七葉蓮幼苗在施肥后地徑都有顯著差異,在施肥后120~240 d,處理8均使地徑最高,分別是處理1的1.15、1.26、1.25、1.49、1.54倍,其次是處理4,地徑達到1.000 cm。
微生物肥施肥處理與對照相比,對七葉蓮苗木地徑生長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影響并不顯著。
表2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苗木地徑的影響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biāo)準差;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3.3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全株鮮質(zhì)量、生根數(shù)量、平均根長的影響
不同施肥處理間全株鮮質(zhì)量、生根數(shù)量和平均根長的多重比較結(jié)果見表3。經(jīng)不同施肥處理的全株鮮質(zhì)量為121.70~205.60 g,施肥處理8全株鮮質(zhì)量顯著高于其他施肥處理,是對照(處理1)的1.69倍,其次施肥效果好的是處理9;生根數(shù)量最佳的是處理12,經(jīng)不同施肥處理的生根數(shù)量為6.00~11.00根,處理12生根數(shù)量顯著高于處理1,是處理1的1.83倍,其次是處理11;經(jīng)不同施肥處理的平均根長為13.6~33.3 cm,處理1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是處理1的2.44倍,其次是處理11。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的苗高、地徑、全株鮮質(zhì)量、生根數(shù)量和平均根長的生長都有顯著的影響,施肥明顯地促進了七葉蓮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長,CO(NH2)21.60 g·L-1+P2O51.60 g·L-1對七葉蓮苗高、地徑和全株鮮質(zhì)量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赏扑]作為七葉蓮苗木培育規(guī)模化生產(chǎn)上使用。
普洱地區(qū)的土壤類型為赤紅壤,是培育幼苗基質(zhì)營養(yǎng)土的主要組成部分,N、P營養(yǎng)缺乏是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9],N作為植物生命活動的生命元素,能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營養(yǎng)體健壯,提高產(chǎn)量;磷肥則能促進植物各種代謝,使植株生長發(fā)育良好,提高植物的抗性[19]。N、P配比可極大限度提高植物生長,尿素和過磷酸鈣的施肥組合則為七葉蓮幼苗階段給予很好的營養(yǎng)補充,通過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促進植株地上部分生長,施肥見效快,效果明顯。微生物肥則在七葉蓮幼苗階段對苗木生根數(shù)量和平均根長有明顯的效果,能較好地刺激苗木根系的生長。因此,適宜的施肥量是促進植物生長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肥料使用量過少,則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發(fā)育需求,對植物生長不能起到促進作用,而肥料使用量過多則出現(xiàn)營養(yǎng)過?;蛟斐啥竞Γ瑥亩绊懼仓晟L[11]。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七葉蓮苗木全株鮮質(zhì)量、生根數(shù)量、平均根長的影響
處理全株鮮質(zhì)量/g生根數(shù)量/根平均根長/cm1(CK)(121.70±3.40)D (6.00±0.25)E (13.60±0.55)E 2(143.40±7.35)CD(9.00±0.41)BCD(28.60±1.5)BC3(154.60±5.26)CD(10.00±0.26)ABC(32.00±3.51)AB4(167.50±4.27)BC(8.30±0.29)BCD(25.40±1.12)BCD5(168.30±10.34)BC(7.30±0.26)DE(21.50±0.62)CDE6(172.90±7.60)ABC(7.30±0.31)DE(25.00±1.73B)CD7(162.90±11.22)BC(8.00±0.19)BCD(24.80±1.69)BCD8(205.60±5.18)A(6.30±0.34)DE(18.30±0.75)DE9(196.10±7.62)AB(7.30±0.28)CDE(19.80±1.06)DE10(164.90±3.49)BC(7.70±0.34)CDE(18.40±0.52)DE11(142.90±7.50)CD(10.30±0.23)AB(33.30±2.81)AB12(146.90±4.93)CD(11.00±0.21)A(39.80±1.25)A13(147.60±4.82)CD(8.30±0.22)BCD(32.20±2.35)AB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biāo)準差;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苗高和地徑是苗木檢驗中的重要因素,在苗木生長效應(yīng)中作為常見的指標(biāo),良好根系的生長則是保證苗木質(zhì)量的基礎(chǔ),苗木吸收營養(yǎng)和礦物質(zhì)元素主要依靠的是根部,在育苗過程中,根系生長應(yīng)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biāo),有句俗話“水長苗,旱長根”,飽和的水分促進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長,而植物通常會在營養(yǎng)缺乏的情況下分配更多的光合產(chǎn)物到地下部分,以形成更多根系,促進養(yǎng)分的吸收。微生物肥料能有效促進植物根的生長,通過固N、促進無效P分解為有效P,供苗木根系吸收利用,或者通過菌根促進根系生長,拓展根系的吸收范圍,為苗木來年或短期脅迫環(huán)境下生長提供養(yǎng)分[10]。
[1] 朱臻榮,張志清,汪昆侖,等.云南七葉蓮資源調(diào)查與生物學(xué)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4):101-103.
[2] 崔濤,彭玲芳,夏偉軍,等.密脈鵝掌柴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Ⅱ)[J].云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33(1):89-92.
[3] 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制藥廠金品系列藥品臨床推介[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4,25(5):50.
[4] 彭玲芳,夏偉軍,崔濤,等.密脈鵝掌柴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Ⅰ)[J].云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9,31(5):513-514.
[5] MELEK F R, MIYASE T, KHALIK S A, et 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Scheffleraarboricola[J]. Phytochemistry,2003,63(4):401-407.
[6] BRACA A, AUTORE G, De SIMONE F, et al. Cytotoxic saponins fromSchefflerarotundifolia[J]. Planta Medica,2004,70(10):960-966.
[7] SRIVASTAVA S K. A sitosterol glucoside fromSchefferaimpressa[J]. Fitoterapia,1990,61(4):376.
[8] PUROHIT M C, RAWAT M S M, PANT G. Spermicid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Scheffleravenulosa[J]. Fitoterapia,1993,64:274-275.
[9] 周瑋,周云超.施肥對馬尾松幼苗及根系生長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35(3):70-74.
[10] 王冉,李吉躍,張方秋,等.不同施肥方法對馬來沉香和土沉香苗期根系生長的影響[J].生態(tài)學(xué)報,2011,31(1):98-106.
[11] 潘瑞熾,董愚得.植物生理學(xué)[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2] 尹艾萍,付玉嬪,祁榮頻,等.磷脅迫和不同栽植方式下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變化[J].西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11,26(5):53-58.
[13] 蔣云東,王達明,邱瓊,等.7種熱帶闊葉樹種的苗木施肥試驗[J].云南林業(yè)科技,2003,103(2):11-16.
[14] 鄭海水,楊斌,傅強,等.不同施肥措施對西南樺幼林生長的影響[J].西部林業(yè)科學(xué),2007,36(3):1-6.
[15] 陳琳,曾杰,徐大平,等.氮素營養(yǎng)對西南樺幼苗生長及葉片養(yǎng)分狀況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xué),2010,46(5):35-40.
[16] 付玉嬪,徐亮,白尚斌,等.氮磷營養(yǎng)對旱冬瓜幼苗生長的影響[J].浙江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08,25(5):555-558.
[17] 劉水娥,張方秋,陳祖旭,等.NPK營養(yǎng)元素不同配比對馬占相思苗期生長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2002,15(2):163-168.
[18] 陳繼洲,鄭文武,王春,等.土壤肥力與苗木生長[J].中國林業(yè),2009,55(7A):5.
[19] 李海霞,許傳玲,郭樹平,等.供氮水平對長白落葉松幼苗生物量、氮磷濃度及其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4,38(5):79-84.
Selection of Fertilizer Pattern and Amount forScheffleravenulosaSeedlings//
Liu Qinyun, Zhu Zhenrong
(Puer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uer 665000, P. R. 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6,44(9):50-53.
Scheffleravenulosa;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Biomass; Fertilizer treatment
劉慶云,女,1966年8月生,普洱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E-mail:lqy0818@sina.com。
朱臻榮,普洱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E-mail:13577952385@163.com。
2016年 2月17日。
S723.7
1)云南省中藥現(xiàn)代化科技產(chǎn)業(yè)基地建設(shè)項目(2013CG001)。
責(zé)任編輯:任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