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稱呼從何而來?它又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同志”的起始含義是“志同道合的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一大”黨綱中規(guī)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并愿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jīng)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边@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詞,并賦予其新的含義。1965年12月14日,中央專門發(fā)出通知,要求黨內(nèi)一律稱“同志”。至此,“同志”這一稱呼已不單單只是一個稱呼,而是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克服和抵制舊社會腐朽習氣和官僚主義作風的一種方式。
毛澤東曾表示他最喜歡別人稱他為“毛澤東同志”。1951年,毛澤東在審閱李達撰寫的《實踐論解說》一書時,將書稿中出現(xiàn)的“毛主席”字樣通通圈去,改為“毛澤東同志”。
在20世紀6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在廣州開會,有位曾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過的普通工作人員專程趕來看望他,并親切地稱他 “恩來同志”。周恩來特別高興,對大家說:“這位同志保持了當年的好傳統(tǒng),很好!在革命隊伍里,大家永遠要以‘同志相稱?!?/p>
1984年,“同志”又有一次不同尋常的亮相。當時的《武漢晚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小平同志:我這樣的稱呼,似乎不太禮貌,若有不妥之處,請給予責備?!边@是1984年4月武漢一職工向鄧小平寫的申冤信。鄧小平在信上圈閱道:“頭一次看到這樣的稱呼,我很喜歡,酌量處理!”從時間上來看,武漢職工在信中直稱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和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為“小平同志”,比當年國慶閱兵式上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橫幅還要早幾個月。因為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稱呼”,有久違了的味道,鄧小平對其表示肯定和贊許,并在信上做出圈閱。
(據(jù)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