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晉+張穎+李健坤+韓智杰+王奎
【摘 要】近年來畜禽養(yǎng)殖中抗生素的長期濫用導致病原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嚴重,養(yǎng)殖業(yè)成本不斷增加,抗生素殘留于動物體及其肉蛋奶中更威脅到了人類健康;飼料中限用和禁用抗生素已成為畜牧業(yè)發(fā)展的趨勢,益生菌作為無毒、無害、無殘留、無污染的微生態(tài)制劑,具有維持動物消化道微生物區(qū)系平衡、增強畜禽的抗病能力、提高動物生產性能等優(yōu)點,可作為綠色畜禽養(yǎng)殖中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本文綜述了畜禽生產中主要的益生菌、對動物的益生作用及其在畜禽養(yǎng)殖中的應用現狀。
【關鍵詞】益生菌;畜禽生產;作用機理;菌群平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problem of antibiotics abuse led to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breeding cost was increasing,the antibiotic residues in animal body has threaten to human health;Limit of antibiotics in feed has become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The probiotics as a feed additives was nontoxic,no residue,no pollution,is to maintain the animal gut microflora balance,Probiotics can maintained the animal gut microflora balance, strengthen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improved animal production performance,It can be used as a kind of ideal substitute for green antibiotics in animal production. The typical prob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were b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Probiotics;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The mechanism;Microflora balance
1929年英國科學家Fleming首次發(fā)現了青霉菌產生的抑制細菌生長的化學物質-青霉素,并將其提取出來制成了抗細菌感染的藥品。目前為止有百種抗生素應用于人類和牲畜傳染病的治療,主要通過化學合成和定向篩選天然產物來得到[1]。而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破壞動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致病菌耐藥性不斷出現,降低機體免疫力,畜產品的藥物殘留危害消費者健康,影響?zhàn)B殖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1989年Fuller將益生定義為活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通過改善腸道內微生物的平衡而起作用[2]。益生菌作為安全、有效的新型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成為了目前理想的綠色抗生素替代品。飼用微生物添加劑已廣泛應用于畜禽的飼料中,益生菌可以為動物提供營養(yǎng),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產生活性代謝產物增強動物免疫功能等。益生菌還可以產生具有擇性地抑制或殺滅致病菌的一類抗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質[3]。目前,基于畜禽微生態(tài)平衡理論推出的益生菌飼料添加劑(Direct—fed microbials,DFMs),具有較好的發(fā)展趨勢和應用前景。
1 畜禽飼用益生菌
益生菌按其作用機理可分為微生態(tài)生長促進劑和微生態(tài)治療劑;按菌種組成可分為單一制劑和復合制劑;我國《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0)》中允許添加的微生物菌種為: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兩歧雙歧桿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乳酸腸球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乳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產朊假絲酵母、釀酒酵母、沼澤紅假單胞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青春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羅伊氏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黑曲霉、米曲霉、遲緩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纖維二糖乳桿菌、發(fā)酵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4]。其中應用最廣的為乳酸菌類、芽孢桿菌類和酵母菌類。
1.1 乳酸菌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類能從可發(fā)酵碳水化合物(主要為葡萄糖)產生大量乳酸的細菌的統(tǒng)稱,如植物乳桿菌、乳酸鏈球菌等。CAI等[5]提出自然界中發(fā)現的乳酸細菌劃分為至少23個菌屬,為革蘭氏陽性、無芽孢、不運動、有桿菌、球狀或鏈狀。菌落除白色或黃色。乳酸桿菌微需氧,在5%-10% CO2環(huán)境內生長更好。生長最適溫度為30-40℃,最適pH為5.5-6.2,但pH為3.5仍然生長[6]。能合成動物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揮發(fā)性脂肪酸以及有機酸、雙乙酰、過氧化氫、抗膽固醇因子、消化酶系等多種代謝產物,還能產生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的蛋白類活性物質——細菌素[7]。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是健康動物腸道內的有益菌群,如今已廣泛應用于工業(yè)、農業(yè)和醫(yī)藥等于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行業(yè),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1.2 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Bacillus)是一類能形成芽孢(內生孢子)的桿菌或球菌。為革蘭氏陽性菌,以芽孢和營養(yǎng)體形式存在,以內生孢子形式廣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氣以及動物腸道等處,耐酸、耐鹽、耐高溫,一般在pH2-10和90-110℃仍可存活,最適生長pH為7.2-7.5。代謝能產生較強活性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有助于降解飼料中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有些能產生多肽、脂肽、蛋白類等多種抑菌物質[8]。料中應用較廣的主要有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凝結芽孢桿菌和蠟狀芽孢桿菌等。國內外對芽孢桿菌在畜禽生產上的應用研究很多,添加芽孢桿菌制劑能提高畜禽成活率,提高增重及飼料效率。
1.3 酵母菌
酵母菌屬是以芽殖為主,形態(tài)結構簡單的一類單細胞真菌,專性或兼性厭氧生活,以出芽方式無性繁殖,最適pH為4.5-5.0,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少數種類可耐45-47℃的高溫[9],酵母細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脂肪、糖類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D、粗纖維、礦物質元素等,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酶系統(tǒng)和多種生物活性物。可利用多種酵母菌的產酶活性和各種促生長因子的共同作用,來提高動物的飼料消化率和利用率,有利于動物的生長和繁殖。飼料酵母蛋白質含量高,含量高達45%-50%,可代替魚粉作為蛋白質飼料[10]。在飼料工業(yè)中應用較廣的有釀酒酵母,產朊假絲酵母等。
2 益生菌對動物機體的生物學作用
2.1 維持畜禽消化道菌群平衡
健康畜禽的消化道內棲息著多種微生物,它們維持著畜禽胃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平衡和畜禽機體的健康。益生菌在腸粘膜表面定植占位,形成生理屏障,阻止病原菌的定植和入侵,維持動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促進機體健康[11]。其作用機制:(1)益生菌阻止有害菌在腸黏膜的附著與繁殖;(2)益生菌產生的乳酸和乙酸使消化道內pH下降,抑制有害菌存活;(3)益生菌產生的溶菌酶、過氧化氫等代謝產物具有抑菌作用。
2.2 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提高機體免疫力
益生素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劑,直接飼喂動物可有效提高巨嗜細胞的活性, 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由于益生素在動物飼養(yǎng)中往往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這種低劑量的持續(xù)刺激可使動物機體的整體免疫機能得到調動和提高,促進腸道的免疫屏障;刺激宿主對病原菌的非特異性反應,通過降低過敏反應來調整宿主對病原菌的免疫反應[12]。從而提高畜禽整體抗病能力。此外腸道中某些致病菌可以產生酚、吲哚、胺、硫化氫等致癌物質,而乳酸菌細胞壁對這些變異和致癌物質有吸附現象。印度尼西亞、中國、高加索地區(qū)傳統(tǒng)發(fā)酵乳中乳酸菌的細胞壁及其對氨基酸加熱分解物和揮發(fā)性N-亞硝基胺化合物的結合,吸著率98%以上。
2.3 促進機體消化,提高飼料利用率
有些益生菌可產生水解酶、發(fā)酵酶和呼吸酶,有利于降解飼料中蛋白質、脂肪和復雜碳水化合物,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如芽孢桿菌具有很強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可降低飼料中的某些抗營養(yǎng)因子,從而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對于反芻動物,益生菌能刺激反芻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增加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數量,并使瘤胃內丙酸量提高,維持瘤胃內pH的正?;?。Yang等[13]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劑可以顯著降低仔豬的腹瀉頻率,改善生長性能和腸道形態(tài)。
2.4 補充某些營養(yǎng)成分,促進畜禽生長,提高繁殖力
益生菌(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能夠合成多種維生素,如葉酸、煙酸、維生素B1等,促進機體對蛋白質、鐵和維生素D的消化吸收,促進消化道內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一系列營養(yǎng)成分的有效合成和吸收利用,從而起到促進畜禽生長和提高繁殖能力的作用。
2.5 凈化環(huán)境,改善畜產品品質
有益微生物可阻止外來有害菌的侵襲,競爭性地排斥或抑制腸道內原有的腐敗菌群,減少蛋白質向氨及胺轉化,使腸內和血液中氨及胺的含量下降,減少隨糞便排出體外的致病菌和氨等有害氣體,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14]。
3 益生菌的作用機理
3.1 優(yōu)勢種群說
正常動物腸道內的細菌與宿主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且微生物種群中的優(yōu)勢種群對整個種群起決定作用,維持畜禽的正常生長和生產。這些菌群一旦失去平衡,就會使原來的優(yōu)勢菌群發(fā)生更替,引起機體消化機能紊亂,抑制動物生長發(fā)育,嚴重的則可致病。而添加益生素的目的就是為了補充有益菌,使有益菌在數量和作用強度上占絕對優(yōu)勢,使優(yōu)勢菌群得到恢復。這些菌群的繁殖和代謝,大大地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繁殖,從而保持菌群的正平衡,有效防止菌群失調癥發(fā)生。
3.2 微生物奪氧說
正常動物腸道內是以厭氧菌為優(yōu)勢菌群的微生物區(qū)系,當益生素以孢子形式添加時,它們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可消耗腸內氧氣,在局部范圍內形成厭氧環(huán)境,有利于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把失調菌群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以達到防病、治病、提高免疫力和促生長等目的。
3.3 微生物屏障說
益生素參與消化道有益菌群與致病菌之間的生存和繁殖空間競爭、時間競爭、定居部位競爭以及營養(yǎng)競爭,益生素可競爭性地抑制病原菌附著在腸壁上,有的通過改變有害菌附著的受體結構,有的由于與病原菌結構相似同病原菌競爭附著空間,限制致病菌的生存、繁殖。有益菌在消化道內生成致密的膜菌群,形成微生物屏障,一方面可抑制消化道粘附病原菌,中和毒性產物,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素以及廢物等有毒成分的吸收。
3.4 “三流運轉”理論
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抑制腐敗微生物的過度生長和毒性物質產生,促進腸蠕動,維持黏膜結構完整,從而保證了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基因流、物質流和能量流的正常運轉[15]。
4 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及其發(fā)展趨勢
目前,益生菌作為活菌制劑已廣泛應用于畜禽養(yǎng)殖過程中。梁海威等[16]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1.6‰植物乳桿菌可提高大腸桿菌攻毒與未攻毒肉雞的ADG、降低ADFI和F/G。祝天龍等[17]在基礎日糧中添加1%枯草芽孢桿菌制劑證實可提高弱仔豬血清 IgA、IgG、C3、C4水平,顯著促進弱仔豬生長性能,提高免疫水平。史慧玲等[18]研究枯草芽孢桿菌的益生菌組合能夠有效提高氮、磷和粗纖維的表觀消化率,減少糞便中氮和磷含量,降低畜禽糞便對環(huán)境的污染。金尤等[19]研究結果表明,在生長牛的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培養(yǎng)物,可提高干物質采食量,提高日增重。
復合菌制劑一般都具有協同作用,因此呈現出由單一菌株益生素逐漸向復合益生素發(fā)展的趨勢,如腸道共生復合菌、瘤胃復合菌等。同時在飼用益生素發(fā)展的基礎上,逐漸向農業(yè)、醫(yī)療保健及環(huán)境改良等方面發(fā)展。為了提高益生菌劑有效性,人們正著力于益生素輔劑的研制開發(fā),如微膠囊的應用。近年來,國外開發(fā)了一些具有雙歧桿菌增殖效果的寡糖,并開展了寡糖與益生素復合添加試驗,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同時人們也在開發(fā)和研究益生素與其他制劑間的聯合使用,如酶制劑、酸化劑、中草藥等,充分利用制劑間的協同作用[20]。益生菌這種新型的生物制劑正以其獨特的功能影響著日益發(fā)展的畜牧業(yè),隨著微生態(tài)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人們對綠色、安全和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益生素的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Livermore D M,Blaser M,Carrs O,et al.Discovery research:the scientific challenge of finding new antibiotics[J].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11,66(9):1941-1944.
[2]AFRC R F.Probiotics in man and animals[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1989,66(5):365-378.
[3]Jack R W,Tagg J R,Ray B.Bacterioc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J].Microbiological reviews,1995,59(2):171-200.
[4]王昌虹,凝結芽孢桿菌生物學特性及發(fā)酵條件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2.
[5]Cai Y,Suyanandana P,Saman P,et al.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es of common carp and freshwater prawns[J].The Journal of gener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1999,45(4):177-184.
[6]趙斌,陳雯莉,何紹江.微生物學[M].2011,ISBN 978-7-04-029977-9,6-61.
[7]Daeschel M A.et al.Antimierobial substances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 for use as food preservatives [J].Food Techno1,1989.43:164.
[8]張娟,楊彩梅,曹廣添,等.解淀粉芽胞桿菌及其作為益生菌的應用[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 4,26(4):863-886.
[9]張艷艷,趙國先,李樹鵬,等.益生菌-酵母菌綜合開發(fā)利用的研究進展[J].飼料博覽,2015,(11):28-31.
[10]陳耀欽.酵母菌在奶牛飼料中的應用研究[J].飼料研究,2011,(2):22-24.
[11]葉虹,楊雋,葉于薇,等.益生菌制劑改善腸胃道功能的動物試驗試驗[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1,13(1):19-21.
[12]潘康成,楊漢博.飼用芽孢菌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yè),1997,18(9):32-34.
[13]Yang CM.Effect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on growth performance,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cecal microflora in weaned pigs [J].J Anim Sci,2012,90:2671-2676.
[14]趙紅霞,詹勇,許梓榮等.乳酸菌的研究及其應用[J].江西飼料,2003,(1):9-12.
[15]李玲,楊桂芹.益生素的作用機制及其在畜禽業(yè)中的應用[J].飼料博覽,2001(11):41-42.
[16]梁海威,朱海洋,張琳,等.植物乳桿菌對肉雞生長性能和血清指標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5,42(3):589-596.
[17]祝天龍,李奎,邵強,等.草芽孢桿菌制劑對弱仔豬生長性能、免疫指標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5(11):201-204.
[18]史慧玲,楊福,郝曉鳴,等.不同的益生菌組合對保育豬糞污氮磷減排的影響[J].飼料研究,2015,(10):24-27.
[19]金龍,馬清泉,張永根,等.酵母菌種的篩選及其對反芻動物的影響[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41(2):152-155.
[20]張維睿,楊桂芹,王宏山.益生素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湖北畜牧獸,2004(6):47-49[J].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