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廣滿,梁勇明
(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528429)
?
·臨床研究·
新生兒感染早期診斷指標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價值*
馮廣滿,梁勇明△
(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檢驗科528429)
目的探討新生兒感染早期診斷指標降鈣素原(PCT)與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的臨床意義。方法對該院155例新生兒科住院的1~7 d新生兒同時進行PCT和hs-CRP檢測及血培養(yǎng)。結果155例患兒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率低,為9.6%(15/155),血培養(yǎng)假陽性率高,為33.0%(5/15);PCT生理性升高為9.0%(14/155);新生兒感染聯(lián)合指標在各組別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PCT和hs-CRP診斷界值是新生兒早期感染指標,可減少血培養(yǎng)假陽性而造成臨床誤診,能準確診斷新生兒PCT生理性升高,可避免過度診斷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新生兒感染;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是我國新生兒常見疾病。黃潕等[1]對兒科住院患者17 406 例分析顯示,新生兒感染性疾病513 例,占兒科住院總例數(shù)的2.9%,占新生兒住院總例數(shù)的65.8%,以肺炎為首位,發(fā)病率約為41.9%,其次為新生兒敗血癥[1]。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癥狀多種多樣且常伴黃疸、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癥等并發(fā)癥及伴發(fā)病,難以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作出病原學診斷。有研究報道以降鈣素原(PCT)≥0.25 μg/mL 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0.960 mg/L為新生兒感染診斷的界值指標,可提高早期感染診斷的特異性[2]。本研究將PCT和hs-CRP聯(lián)合新生兒感染診斷界值指標與新生兒臨床診斷結果做進一步的探討。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4年1~10月該院新生兒科住院的1~7 d新生兒,年齡(1.8±2.2)d,共155例,男80例,女75例。根據(jù)臨床診斷分為新生兒感染組(感染組)、新生兒肺炎組(肺炎組)、新生兒黃疸組(黃疸組)和新生兒其他病例組(其他組)。
1.2檢測方法
1.2.1血清PCT檢測所有患兒均抽靜脈血3 mL,離心半徑20 cm,3 500 r/min,離心15 min,采用免疫熒光定量檢測方法, 由法國梅里埃mini VIDAS 配套試劑和儀器,2 h內檢測完畢,采血時間為轉入新生兒科2 h內,連續(xù)3 d檢測。
1.2.2hs-CRP檢測抽靜脈血2 mL,使用免疫熒光定量檢測方法,由韓國i-CHROMA快速hs-CRP測試條及配套儀器,2 h內完成,采血時間為轉入新生兒科2 h內,連續(xù)3 d檢測。
1.2.3血培養(yǎng)抽取靜脈血3 mL于兒童專用血培養(yǎng)瓶,BD BACTEC9420全自動血培養(yǎng)系統(tǒng)培養(yǎng),陽性標本使用BD 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動分析儀對病原菌進行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采血時間為轉入新生兒科2 h內。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CT≥0.25 μg/mL 和hs-CRP≥0.960 mg/L聯(lián)合指標為新生兒感染診斷界值[2]。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使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表示,應用秩和檢驗和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各組患兒血清PCT檢測結果比較見表1。
2.2各組患兒全血hs-CRP檢測結果比較見表2。
2.3各組患兒PCT和hs-CRP聯(lián)合檢測結果比較見表3。
表1 各組患兒血清PCT檢測結果比較(μg/L)
注:各組之間比較,P>0.05。
表2 各組患兒全血hs-CRP檢測結果比較(g/L)
注:與感染組比較,*P<0.01; 與肺炎組比較,△P<0.01;與黃疸組比較,◆P<0.01。
表3 各組患兒PCT 和hs-CRP聯(lián)合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感染組比較,*P<0.01; 與肺炎組比較,△P<0.01。
目前細菌培養(yǎng)是新生兒感染診斷的金標準。有研究報道,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率較低的主要原因:采血時間不當、血培養(yǎng)瓶質量及血培養(yǎng)儀靈敏度、采血量不足及接種培養(yǎng)瓶時菌株暴露死亡等,同時還存在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污染而出現(xiàn)血培養(yǎng)假陽性[3]。本研究結果表明,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率低,為9.6%(15/155),且存在血培養(yǎng)假陽性較高,為33%(5/15),細菌最終鑒定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其主要原因是新生兒采血困難和采血量不足導致陽性率低,造成首次血培養(yǎng)陽性率低和血培養(yǎng)假陽性高。有學者研究顯示,血培養(yǎng)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時,PCT檢測性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可幫助確定其是否為血培養(yǎng)污菌[4]。本研究對5例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患兒連續(xù)3 d檢測PCT和hs-CRP,結果均小于診斷界值且無細菌感染的臨床癥狀,說明PCT和hs-CRP診斷界值結合臨床癥狀可減少血培養(yǎng)假陽性。
相關研究顯示,無感染新生兒PCT 逐漸增高, 24 h 左右達(3.17 ± 2.44 )μg/L峰值,其后逐漸下降,第4 天穩(wěn)定于兒童相仿的正常值[5]。本研究結果顯示,生理性升高約有9.0%(14/155)出現(xiàn)PCT生理性升高,hs-CRP連續(xù)監(jiān)測3 d均低于0.960 mg/L且無臨床感染癥狀,其血清PCT水平為 1.55~9.46 μg/L,72 h內PCT下降至小于0.25 μg/L水平,與文獻報道相近。因新生兒出生后早期尤其是2 d內,PCT 會出現(xiàn)生理性增加,致使PCT 在早期感染診斷中界值變得復雜化。本研究以PCT≥0.25 μg/mL 和hs-CRP≥0.960 mg/L聯(lián)合指標為新生兒感染的診斷界值,能準確診斷PCT生理性升高,可避免過度診斷感染和減少抗菌藥物使用。
表1結果提示,各組患兒血清PCT檢測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新生兒感染、肺炎、黃疸等多因素都使血清PCT升高,其原因是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癥狀復雜,難以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作出病原學診斷。表2結果表明,各組患兒全血hs-CRP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hs-CRP 是一種全身性炎性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可有效反映機體炎性狀態(tài)并間接反映新生兒機體免疫反應情況[6]。hs-CRP診斷新生兒敗血癥有較高的靈敏度,均低于PCT,不適宜單獨使用,可作為新生兒敗血癥的一個診斷炎性指標[7]。表3結果顯示,PCT和hs-CRP聯(lián)合檢測,各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新生兒科患兒常見的感染以肺炎為主,占35.0%(55/155),細菌感染性肺炎為47.3%(26/55)。文獻[8]報道,疑似細菌感染時,可聯(lián)合檢測PCT 和hs-CRP,如均為陽性則細菌感染可能性較大。文獻[9]報道,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感染時,血清PCT 及hs-CRP 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黃疸的發(fā)病率為21.0%(33/155),其中36.4%(12/33)是細菌感染。文獻[10]報道,PCT在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PCT 和hs-CRP聯(lián)合檢測的特異性高于其中任何一種單獨檢測。本研究顯示,以PCT≥0.25 μg/mL 和hs-CRP≥0.960 mg/L聯(lián)合指標可有助于診斷新生兒各種臨床癥狀中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
綜上所述,PCT和hs-CRP診斷界值是新生兒早期感染指標,將其結合臨床癥狀可減少血培養(yǎng)假陽性造成的臨床誤診且能準確診斷新生兒PCT生理性升高,可避免過度診斷感染和減少抗菌藥物使用。
[1]黃潕,劉清平,鄧祿沁.16年新生兒感染性疾病513例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0,8(3):96-97.
[2]馮廣滿,蔣旺珍,羅配紅,等.新生兒感染早期診斷指標PCT與hs-CRP相關性的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8):4263-4264.
[3]馮廣滿.發(fā)熱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和血培養(yǎng)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3,24(1):66-67.
[4]盧敏,王中新,沈繼錄.降鈣素原在兒童細菌性血流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4):1776-1777.
[5]劉云峰,童笑梅,鄭方圓,等.早產(chǎn)兒生后早期血清降鈣素原生理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3,15(2):81-84.
[6]張綺翎,趙青,霍淑芬.血清PCT、hs-CRP水平及白細胞計數(shù)在新生兒感染中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24):3537-3540.
[7]段寶生,趙娜,梁超,等.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價值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20):2754-2755.
[8]楊愛平,張群威,葉君,等.PCT及CRP聯(lián)合應用提高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診斷靈敏度[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5):694-696.
[9]梁燕清,邢子君,陳銳芳.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5):209-210.
[10]王冬妹,馮奔紅,陳亞麗.降鈣素原聯(lián)合超敏 C-反應蛋白檢測在新生兒細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治中的意義[J].臨床醫(yī)學,2015,35(7):1-2.
廣東省中山市科學技術局基金項目(2015B1270)。
,E-mail:1043128162@qq.com。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9.040
A
1673-4130(2016)19-2752-03
2016-02-23
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