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nèi)校園暴力事件頻頻被曝光:同學之間相互毆打辱罵,女孩被扒衣服、扇耳光,被煙頭燙傷等,其惡劣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10省市5864名中小學生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32.5%的人偶爾被欺負,6.1%的人經(jīng)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這些情況被曝光之后,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這些家長把校園暴力看作小孩子胡鬧或者惡作劇。
相反,國外不少國家對校園暴力事件更加重視,有許多行之有效的預防和懲治措施。各位且聽我來聊一聊。
無論在新聞中還是影視劇里,美式校園性侵、幫派、槍支毒品泛濫嚴重。這讓人誤以為,美國對校園暴力事件并不重視,或者說整治無力。
這有其歷史性。上世紀80年代后,霸凌現(xiàn)象在美國校園日趨嚴重,90年代達到高峰。當時有統(tǒng)計顯示,美國每3個學生就有1人受到過欺凌,引發(fā)了家長的普遍擔憂。
為了杜絕該問題,美國成為最早研究和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國家之一。1994年,《學校安全法案》和《學校禁槍法案》出臺。2000年后,加州等15個州還通過了禁止校園欺凌的法案。立法先行、依法規(guī)治,是美國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的主要手段。
細看一下,美國對校園欺凌的認定非常細致,其中有一些在我們看來甚至是小小不然的事。比如除動手打人以外,吐口水、故意推搡都被定性為霸凌。精神層面的侮辱也不行,比如罵人、嘲笑對方殘障,拿種族、膚色、性別、宗教取笑,連口頭威脅也算。
去年南加州三名中國留學生虐待同胞案,后來當事人被判刑震驚了國內(nèi)輿論。由此案可以看出,美國學校對校園霸凌行為實行零容忍政策,一旦發(fā)現(xiàn)欺凌事件立刻行動,對嚴重行為可以直接開除,甚至移交司法機關。
中國不少留學生以固有思維方式面對嚴苛的美國法律,沒少出洋相。今年2月,國內(nèi)報道稱,一名成都籍的17歲中國學生,剛進入美國寄宿中學三天。因在削蘋果時與一個外籍學生發(fā)生爭吵,拿水果刀朝對方比劃了一下。學校老師立刻找他談話,這名學生生氣踢了桌子,結果被遣送回國。
在美國,學校平時的體育課和健康課都會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防止暴力。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受到暴力行為,必須報告學校,不然被發(fā)現(xiàn)要受處分。據(jù)說這是全美教師拿資格證時必須簽的協(xié)議。
作為社會科學發(fā)達國家,美國校園治暴還引入了先進的犯罪心理學理念:“同伙壯膽”理論。該理論認為,當一個人犯罪時膽子沒有那么大,兩個人膽子就會變大,三個人可能會無法無天。參照聯(lián)邦刑事法庭“共謀殺人罪”,對校園欺凌案件也采取“共犯連帶”原則,所有參與霸凌事件的人,無論是否直接動手傷人,都要承擔最嚴重的罪行。這條法律,有效遏制了校園暴力犯罪。
除了自殺、色情產(chǎn)業(yè),校園欺凌也是日本的一大標簽。
2015年2月20日,日本川崎市就發(fā)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謀殺案,死者是13歲的男孩上村遼太。警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上村遼太曾經(jīng)多次被高年級學生欺負。后來,三名17歲至18歲高年級學生,模仿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斬首手法,將上村遼太殘忍殺害。
日本政府在去年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xiàn)象愈演愈烈,長達6年的跟蹤調(diào)查中,近九成學生曾經(jīng)遭遇校園欺凌。白皮書稱,這其中既有肉體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又有網(wǎng)絡圍攻。
為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受到議員的質(zhì)詢。安倍道歉說:“我感到十分震驚。保護兒童是成人的責任,我將懷著竭盡所能不讓慘事再度發(fā)生的想法付出努力?!?/p>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已開始謀求著手解決校園暴力問題。2012年,其文部科學省發(fā)布白皮書,強調(diào)“有必要讓日本全國具備不能容許校園欺凌的意識”。
2013年6月,日本六大政黨共同提出《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將校園欺凌問題納入法律范疇。按照法律要求,日本的地方教育委員會和各級學校,都要設置欺凌事件的相關調(diào)查機構。如若出現(xiàn)危害學生生命的欺凌事件,學校應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有效處置。如果認定欺凌事件為犯罪行為,學校應及時報警并與警方合作。
為了防治校園暴力,日本社會聚集了一切可行的力量來共同應對。比如建立“學警合作”機制,在各地設立由外部專家組成的應對幫助機構,還在媒體開通24小時對話熱線。NHK電視臺也曾發(fā)起百萬人行動宣言,號召人們重視校園暴力問題。同時,日本對受欺凌的學生申請轉(zhuǎn)校放得很寬。
不過,有外界分析認為,日本校園屢發(fā)欺凌現(xiàn)象與其文化傳統(tǒng)作祟有關。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種忍耐文化,讓很多被欺凌的受害者不去反抗。日語中有一個詞叫“我慢”,意思就是忍受、忍耐。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能聽到“請我慢”的聲音。
而且日本社會等級森嚴,過度崇尚強者。強者從小就處于強勢,弱者從小就認命,或?qū)幵缸詺⒁膊环纯埂_@種等級框架不被打破,日本校園暴力事件的陰影就不會輕易褪去。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校園安全也并不盡如人意。
去年8月,英國《衛(wèi)報》報道,一份兒童協(xié)會的研究顯示,由于廣泛存在的校園暴力,英國學生的幸福感非常低。據(jù)這份調(diào)查,大約有50萬10~12歲的英國學生在學校遇到過身體暴力。而在接受調(diào)查的人中,38%表示上個月還被同學打過。
英國的熊孩子不僅欺負同學,還敢挑釁教師。一位來自倫敦東南部的教師曾向媒體“檢舉”,兩名同事的車輪胎被扎爆,一名教師的車遭到雞蛋攻擊。而來自威爾特郡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女老師則譴責學生謾罵、吸毒,甚至用刀子和手槍威脅她。
為了疏導和教育學生,英國采用了多元化的手段。在法律層面,先后頒布《學校標準與框架法》《反欺凌行動憲章》等,制定反欺凌措施。在社會層面,開通NGO熱線,讓社工介入幫助受欺負的學生。從2005年起,英國每年11月還會舉行反欺凌周活動,集中開展各種宣傳活動。
英國政府還廣泛發(fā)動家庭監(jiān)督,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教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
同樣是歐洲國家,北歐校園里的暴力事件比例就比較低,挪威是其中的代表。說到這兒,咱必須聊一聊它的歐維斯三級干預方案和零容忍方案。
歐維斯三級干預方案,即從學校、班級和個人三個層面入手。學校層面,要求學校組織學生匿名填寫欺負問卷,組建校園暴力預防委員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培訓,安排教師在休息時間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班級層面,制定明確的班規(guī),定期開展討論相關問題,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會談。個人層面,主要包括與欺負他人者、被欺負者進行個別談話,與相關學生家長進行交流。
零容忍方案,顧名思義一旦發(fā)生校園暴力欺凌事件,老師立即介入啟動干預。具體內(nèi)容是保護受害者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對欺凌者誡勉談話,同時家長也會被傳喚到校。學校還會引入第三方進行調(diào)解。
咱們必須承認,挪威這兩個方案比較成功,目前已經(jīng)作為樣本被多個國家采用。
相比其他國家,澳大利亞政府對校園暴力問題的重視程度是最高的。2003年,澳洲制定《國家安全學??蚣堋?,這是全世界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指導政策。
原因無他,校園暴力事件頻繁。前幾年,據(jù)媒體報道,澳大利亞公立學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就有60多起?!秶野踩珜W校框架》的實施,讓當?shù)貙W校的安全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德國對校園暴力打擊力度也很大,其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許多西方國家。舉個例子,德國校園里對兩次記過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學??梢蚤_除并移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管教??梢哉f,不良少年管教部門實現(xiàn)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對接。
德國希望從根源上尋找問題解決之道。善良教育是德國兒童接受人生啟蒙的第一課。從愛護小動物開始,鼓勵孩子親手喂養(yǎng)小動物,激發(fā)他們的同情心、幫助弱小者。等孩子稍大一些,鼓勵他們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培養(yǎng)他們的公德心。
此外,德國還鼓勵學生學拳擊、太極,以此提高自我防衛(wèi)能力,也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和尊重他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德國人不贊成玩具商開發(fā)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男孩子與玩具槍炮、玩具坦克為伴。
除了打擊和教育,德國還要求所有學校要安裝警報裝置,一旦發(fā)生欺凌事件,將發(fā)出警報信號。在波茨坦市,每位教師都可以在險情發(fā)生時通過手機啟動特定號碼,激活警報系統(tǒng)。
而在與我國相近的韓國,法律規(guī)定對未滿16歲的未成年不追究刑事責任。不過,韓國民間要求嚴懲施暴學生的呼聲非常高,韓國的法院曾有判例,對施暴的男生判處2到3年刑役。在一所女中的校園暴力事件當中,施暴女生被判處了1到2年的刑役。
為了更好保護學生免收暴力侵害,韓國教育部向一些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警衛(wèi)服務。這些警衛(wèi)除了警察之外,還有民間保安公司的保安、體育館協(xié)會等人員。只要學生向?qū)W?;蚪逃龔d提出身邊保護申請,政府就會安排警衛(wèi)向求助學生提供暗中保護。這個服務可謂人性貼心,深得民心。
這正是:
校園暴力多發(fā)生,無辜學生淚縱橫。
各方協(xié)力出絕招,定叫學校變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