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摘 要 隨著經濟的增長、社會的進步,橋梁已經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了,在舊路擴建中,橋梁拼接是施工中的重難點。本文結合國內外橋梁施工技術,分析各拼接技術方案的優(yōu)缺點,總結了橋梁拼接技術在應用中的利弊。
關鍵詞 橋梁拼接 應用
中圖分類號:U445.5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修建高速公路,現(xiàn)在高速公路全長在世界居于第二名。高速公路極大地使我國交通運輸打開了方便之門。高速鐵路的開通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同樣的,橋梁拼接技術也為我們打開了方便之門。目前,我國也在橋梁拼接技術應用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橋梁拼接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人們的生活中,變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本文根據橋梁拼接技術應用實例,詳細討論了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用來指導施工及設計。
1橋梁拼接施工技術
由于要控制老式橋梁的沉降,所以在用混泥土灌注新橋梁的樁時,也得控制灌注的樁尖的厚度。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老式橋梁的沉降工作。傳統(tǒng)的橋梁拼接技術沒有一點創(chuàng)新,只一味的延續(xù)之前的橋梁施工技術。傳統(tǒng)的橋梁拼接施工技術不外乎是先重復測量老式橋梁的坐標及高程,再計算并且反復核查其在圖紙上的坐標及高程是否正確。而新的橋梁拼接技術就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的精神。即先按照施工單位給出的坐標放出樁位。其施工圖紙中樁位中心線必須與老式橋梁橋墩中心線結合,誤差必須控制在老式橋梁允許的范圍內。而高程就必須與老式橋梁頂端在同一水平。在橋梁施工過程中,為了交通安全,橋梁吊裝工作可以分兩次進行。為了交通安全,在施工時應設置交通設施的標識。第一次吊裝工作在鑿開老式橋梁的護欄時,完成除邊梁的其它梁的吊裝。第二次吊裝應先切斷老式橋梁的植筋、邊緣翼梁后,再吊裝新橋梁的邊梁。而橋面水泥鋪層也可以分兩次進行,時間控制應得當。對于新老橋梁拼接部位的施工,有兩種方式。其中一種就是先將老式橋梁的邊梁翼緣切割掉,切割的時候應該注意老式橋梁的結構,若原結構被破壞則此橋梁施工終將以失敗告終。而且切割不得影響原有的交通秩序安全。在施工的時候應采取合適的保護措施保護周邊環(huán)境安全,以保障交通安全。在橋梁施工當中的植筋過程,應當先注意植筋的作業(yè)面是否有裂縫或者是松散。如果有的話,則不允許植筋,若要進行植筋,必須保障作業(yè)面的清潔平整。作業(yè)面必須經常用清水沖洗。而進行植筋用的植筋膠,也必須由樹脂和固化劑組成。進行植筋用的植筋膠的質量也有其檢驗標準。植筋前的準備工作尤其重要。一定要做好植筋前的準備工作。所謂的植筋就是先用電錘鉆孔,在規(guī)定鉆孔部位鉆孔至一定深度后,再對所鉆的孔進行清理。然后再在鉆孔里注入植筋膠,插入鋼筋,從而使植筋膠與鋼筋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承擔起結構傳遞受力需要。植筋的工具也是多種多樣,有沖擊鉆、鋼筋探測儀、膠槍等等,配膠跟注膠過程也比較復雜。首先將植筋膠放入膠槍,再對準鉆孔扣動膠槍使膠體全部流出為止,打出的膠不可再次循環(huán)利用,膠體流出呈灰色方可使用。插筋的時候必須旋轉并且緩慢插入方可,防止膠液外漏。在自然環(huán)境下放置一天后,方可動鋼筋,在植筋膠凝固前不可觸動鋼筋。在進行濕接縫補償時,應注意所有要用的水泥、石頭等材料質量必須合格,防止出現(xiàn)空洞跟露筋的現(xiàn)象。對于新老式橋梁的斷面混凝土表面,先去除混凝土表面的碎塊,然后再用鋼絲刷刷去松散的碎屑,在接縫部位先不間斷澆水3~6h,澆到老混凝土及其粘連面無水的痕跡,保持濕度12~24h才能澆筑新混凝土。濕接縫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質量檢驗也有其檢驗標準。
2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交通量已經越來越多,因此為滿足交通量的需求,老式橋梁經常被翻新,橋梁拼接技術也作為橋梁施工中的重難點,作為橋梁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總而言之,新橋梁在定位上,其高程跟坐標上與老式橋梁重合。新橋梁與老橋梁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差異沉降、混凝土收縮徐變,在施工中尤其注重減少新橋梁的沉降,由于減少了新橋梁的沉降也應此減少了結構整體的附加的內在力量。在拼接技術中講究使老式橋梁受力的特點。橋梁拼接技術日益重要,若要把握橋梁拼接技術特點,必須克服橋梁拼接技術難點,以此保證施工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宜飛.高速公路路基加寬拼接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信息,2010(18).
[2] 張海龍,代筠杰,張世平,黃文雄,楊宏印.高速公路橋梁擴建關鍵技術研究[J].公路, 2010(05).
[3] 馮玉龍,萬娟,楊勇波.高速公路橋梁拼接加寬設計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