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呂月琴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
幸福的精靈
——蝙蝠
■圖、文/呂月琴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小學
施綾羅
黃燁檸、陸曉天
課程分析:
夏秋期間,在漆黑的夜幕下,總有一些小俠客翻飛著身姿,迅速準確地捕捉著飛蛾和蚊子,它們就是飛行行家——蝙蝠。其貌不揚的蝙蝠,對孩子們來說既不是很陌生,也不是很熟悉。本課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造型特征,初步感受自然界與藝術作品中的蝙蝠形象之間的關系,感受中華民族對蝙蝠的特殊情感,學習利用夸張、變形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捏塑蝙蝠形象,從中理解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并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藝術之情。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與藝術作品中的蝙蝠形象、造型特征,領悟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2.抓住不同蝙蝠的外形特點,運用夸張、變形等表現(xiàn)手法,捏塑象征吉祥如意的蝙蝠形象。
3.通過觀察欣賞、對比分析,了解蝙蝠生活習性,姿態(tài)特點,感受、體驗蝙蝠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內(nèi)涵寓意,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民間藝術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師范作,收集的蝙蝠資料。
學具:收集的蝙蝠資料,高白泥、紫砂泥、泥漿、泥塑工具、陶瓷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猜猜我是誰”。
教師課件出示蝙蝠的局部剪影,讓學生猜猜其是什么動物呢。在學生猜測的過程中,教師慢慢出示完整的圖片,隨后板書課題:蝙蝠。
二、感知體驗
1.教師用課件播放一小段《蝙蝠》的視頻,引導學生觀賞。
2.簡單說說從這段錄像中你了解到蝙蝠有哪些生活習性?以及它的相貌特征是怎樣的?
雖然蝙蝠具有高超的飛翔能力,但它不屬于鳥類,是唯一能夠飛翔的哺乳動物,屬于獸類,有900多種。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厘米。蝙蝠的顏色、皮毛質(zhì)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全身覆蓋著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顏色較淺。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蝙蝠的吻部像嚙齒類或狐貍。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動非常靈活。蝙蝠的頸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肉發(fā)達,而髖及腿部細長。蝙蝠喜歡白天憩息,夜間覓食,通常居住在山洞里、屋檐下,喜歡倒立著睡覺,飛行時為了保持平衡把后腿伸得直直的。蝙蝠的口很寬闊,口內(nèi)有細小而尖銳的牙齒,適于捕食飛蟲,是莊稼的小衛(wèi)士,所以被人們美譽為“小飛俠”。它的視力很弱,但是聽覺和觸覺卻很靈敏。蝙蝠在飛行的時候,喉內(nèi)能夠產(chǎn)生生物波,生物波通過口腔發(fā)射出來。當生物波遇到昆蟲或障礙物而反射回來時,蝙蝠能夠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斷探測目標是昆蟲還是障礙物,以及距離它有多遠。人們通常把蝙蝠這種探測目標的方式,叫作“回聲定位”。蝙蝠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強,且長壽,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馮琬如
黃子翰
林李潯
三、觀察分析
其貌不揚的蝙蝠為什么會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呢?下面讓我們走進蝙蝠的藝術世界,看看此中的蝙蝠形象和其所蘊含的寓意吧。
1.比較藝術作品中的蝙蝠與生活中的蝙蝠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之處?采用了怎樣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生活中的蝙蝠形象單一,姿態(tài)平平,模樣甚至有點難看;而藝術作品中的蝙蝠,蝠身和蝠翅都盤曲自如,翅卷翔云,十分逗人喜愛。藝術家們采用了夸張、變形等藝術語言讓其貌不揚的蝙蝠變得如此風度翩翩、人見人愛。尤其是其大翅膀線條是這樣的流暢,給人遐想無限,再加上使用了各種圖案的鏤空裝飾,虛實相合,充實了本身單一的圖形,讓人感覺很細致,很生動,從而把蝙蝠表現(xiàn)得如此精致與優(yōu)雅。
2.欣賞一組蝙蝠藝術作品,了解其的吉祥寓意。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蝠臨門》《五蝠捧壽》《福壽雙全》《福在眼前》《福上加福》圖,讓學生猜測此中的寓意。
“蝠”“?!敝C音,蝙蝠自古就象征著幸福、安康、吉祥之意,我國勞動人民采用比擬與象征的手法,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借助了蝙蝠與銅錢、壽桃、如意的關系以及蝙蝠自身的數(shù)量關系創(chuàng)作吉祥圖案,代表著人類美好的愿望,寄托著人類美好的情感,所以蝙蝠又是幸福的化身。教師板書完整課題。
四、實踐操作
這么吉祥如意、幸福長壽的蝙蝠陶瓷作品,同學們想不想擁有一個,把它懸掛粘貼在自家的窗戶上、門楣上……讓它將福氣源源不斷地帶進家來呢?下面讓我們來用泥塑的方法表現(xiàn)制作蝙蝠吧。
學生作業(yè)要求:可以采用拍泥板、搓泥條、貼泥球、打泥洞的方法制作吉祥如意的蝙蝠形象。
作業(yè)提示:抓住蝙蝠造型特征,捏塑其的頭部,美化它的雙翼,制作時要處理好蝙蝠身上點、線、面的關系,如合理利用泥球、泥條以及挖空、打洞等手法制作、美化蝙蝠形象。
五、展示交流
舉行“蝠到,福氣到——蝙蝠陶藝作品展”。
1.介紹自己制作的蝙蝠形象,以及它所具有的吉祥寓意。
2.選選自己最喜歡的蝙蝠形象,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3.將學生捏塑、彩繪、燒制好的蝙蝠合理地布置在一起,組成“百蝠園”或“百蝠墻”,讓學生感受集體作業(yè)帶來的快樂。
六、延伸拓展
1.學生簡單說說本課學習制作的感受。
2.蝙蝠啟示。
蝙蝠雖然相貌丑陋,但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而要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nèi)在價值。因為蝙蝠能夠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制成藥材,給人們治病。蝙蝠糞含氮,是很好的肥料。另外,人們還從蝙蝠的“回聲定位”受到啟示,發(fā)明制作了各式各樣的雷達,保衛(wèi)著祖國與世界的和平。蝙蝠的好處這樣大,我們要好好保護這吉祥、幸福的精靈——蝙蝠,愿它能放飛我們更多的美好愿望!
楊天燁
徐靈果
莊睿佳
汪心鈿
高朱一
錢思源
濮焱
汪又旸
徐涵琪
周邵婧
周子嫣
沈鈞昊
姚昱帆
費涵柯
陸思依
薛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