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芳
禮樂浸潤心境,體驗溫潤心靈
——以大班社會活動“我會為你著想”例談社會領域中的體驗式教育
文郭芳
教育強調(diào)以人為本、人文關懷,強調(diào)尊重每一個生命,關愛每一位幼兒,在南沙這片土地上自古就有“以禮治天下,以樂平天下”的古訓。“十二五”以來,禮樂邂逅了體驗,在生態(tài)體驗式禮樂課堂中必然呈現(xiàn)出尊重生命、以生命為本、基于生活、生態(tài)發(fā)展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氣象。大班社會活動“我會為你著想”的建構(gòu)出于孩子的需要,也是《指南》精神的落實,以“為朋友著想”為主線,在體驗活動中萌發(fā)孩子們不怕困難、為他人著想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為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借兩位身高反差巨大的動物要“生活在一起”為矛盾點吸引孩子們,激發(fā)想象,使孩子們的思維高度活躍,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
“家”之體驗“辯”之選擇“觀”之共鳴“拓”之禮樂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的濃濃友誼,知道生活在一起要為對方著想。
2.樂意幫助鱷魚和長頸鹿解決困難,能積極想辦法。
3.在體驗中形成不怕困難,會為他人著想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活動準備:
制作課件《搬過來,搬過去》;創(chuàng)設長頸鹿和鱷魚的家的情境;幼兒設計操作圖片與“課前調(diào)查”圖片。
活動過程:
(一)作客體驗,感受動物不同的家
師:今天我們?nèi)ラL頸鹿和鱷魚家玩,比比他們的家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感覺如何?
(二)比較動物形象,體會友誼的可貴
播放課件鱷魚和長頸鹿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好!
小結(jié):鱷魚非常矮小,長頸鹿非常高大,他們的身高有著很大的差距。可是他們卻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好朋友。他們每天都想一睜開眼睛看到對方,送給對方一個甜甜的微笑。于是,他們決定生活在一起。
教師:什么是生活在一起呢?生活在一起就是住在一個家里,一起生活,一起吃飯,相親相愛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三)激勵辯論,能為他人著想
教師:這對朋友是應該搬進長頸鹿的房子呢還是搬進鱷魚的房子呢?剛才你們已經(jīng)去他們家里去作客了,請你為他們想一下,你覺得住到誰家里合適呢?為什么?
1.分組討論辯論:
2.觀看故事發(fā)展:
(1)搬進鱷魚家
(2)搬進長頸鹿家
教師:長頸鹿和鱷魚在一起不管生活在哪里,麻煩總是伴隨著他們。
(四)積極想辦法,會為他人著想
1.幼兒討論,為他倆想辦法
2.自主操作,創(chuàng)意設計
3.個別介紹,分享成果
小結(jié):原來有這么多的辦法可以解決這對好朋友遇到的問題,看來只要多為別人著想,共同努力,遇到困難并不可怕,在你們的幫助下,他們真的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了!
4.談話交流,分享美好
(1)為朋友著想
(2)為他人著想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語言區(qū)完整閱讀故事《搬來搬去》,提升孩子情感。
家庭共育:園內(nèi)結(jié)合身邊的實例為他人做有愛心的事,園外多為家人及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孩子為他人著想的行為。
如今社會中,大部分家庭獨生子女存在“自私、不愿分享,更不會為他人著想”等情感態(tài)度,這將為幼兒以后的社會交往造成障礙?!吨改稀分赋觯河變弘A段是社會性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fā)揮具有重要影響。我園以江蘇省第十期教研重點課題“體驗式禮樂式教學實踐的案例研究”為契機,重視幼兒良好情感的形成,以德育人,以禮養(yǎng)人,重點在社會領域中實施體驗式教育,讓幼兒在自己親身體驗中獲得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
所謂體驗是指親身經(jīng)歷,實地領會,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jīng)驗。這樣的經(jīng)驗能讓人感到真實,并在大腦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體驗的教育方式是相對有效的,影響長遠的。本文以活動案例大班社會“我會為你著想”展開體驗式教育的描述。
一、“家”之體驗身臨其境
幼兒社會情感的學習和發(fā)展不是簡單的“講道理”所能奏效的。我們需要創(chuàng)設開放的、體驗的環(huán)境導引幼兒感受,讓幼兒在“真情境”的過程中獲得真實的感受。
在“我會為你著想”教學活動中,一開始就是兩個“家”的體驗場景:高不可攀有著美味佳肴的長頸鹿家和低矮幽閉卻又新奇有趣的鱷魚家。在長頸鹿的家:孩子們坐在椅子上伸長了脖子、手臂也夠不到桌面,因為桌子是由兩張高桌子搭成的!他們連美食都看不到,只能眼巴巴干坐著,更別說吃到美食了,這樣的初步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長頸鹿家太高所帶來的不便;而在小鱷魚的家則需要爬進去才能玩。在交流“去兩個動物家作客的感受”時,孩子們初步體驗到了“太高、太矮”的不便,為以后環(huán)節(jié)的展開打下了基礎。
二、“辯”之選擇漸入佳境
故事繼續(xù)著……“鱷魚非常矮小,長頸鹿非常高大,他們的身高有著很大的差距??墒撬麄儏s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好朋友。他們每天都想一睜開眼睛看到對方,送給對方一個甜甜的微笑。于是,他們決定生活在一起?!边@時教師將問題拋出:這對朋友是應該搬進長頸鹿的房子呢還是搬進鱷魚的房子呢?剛才你們已經(jīng)去兩家作客了,請你為他們著想下,你覺得住到誰家里合適呢?為什么?
由于在初體驗中,幼兒對爬進小鱷魚家非常感興趣,因此許多孩子選擇了鱷魚家。順應孩子的需求,即時在辨析中生成了一個“家”情境的再體驗:我讓所有孩子都體驗在鱷魚家做客的感受,孩子們開心地在地上爬來爬去,我開始言語導引:如果每天都只能在地上爬著做事,你會有什么感覺?孩子們馬上說太累了!這時,我適時拋給孩子問題:小朋友們這么矮住進鱷魚都很累,那么高大的長頸鹿搬進了鱷魚的小房子會怎樣呢?生成的小體驗立即讓幼兒明白了原來這樣住著會有更多不便。
三、“觀”之發(fā)展引起共鳴
在“我會為你著想”教學活動中,我兩位身高反差極大的動物要“生活在一起”為矛盾點吸引孩子們。在“家之體驗、辯之選擇”后,用多媒體技術把“搬進彼此的家里后發(fā)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麻煩?”通過動畫方式呈現(xiàn),孩子們看到課件中一個個滑稽的鏡頭:住到鱷魚家里長頸鹿只能從煙囪里鉆出腦袋;住到長頸鹿家里,鱷魚吃不到高高桌上的美味,上不了廁所,開不了門;晾衣服要感受走鋼絲的危險,甚至上不了樓梯無法睡覺。孩子們在哈哈大笑之余,切實地感受到了要為彼此著想,自然而然到達了“能積極想辦法幫助鱷魚和長頸鹿解決困難”的情感目標的維度。
四、“拓”之禮樂情不自禁
經(jīng)過“觀之共鳴”,幼兒的情緒達到高潮,這時他們已會站在彼此的角度,為他人著想,禮樂之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于是孩子們開始積極想辦法幫助鱷魚和長頸鹿解決困難……這時教師的一句“原來有這么多的辦法可以解決這對好朋友遇到的問題,看來只要多為別人著想共同努力,遇到困難并不可怕?!逼鸬搅水孆堻c睛的作用。
我們知道教是為了育,為了將經(jīng)驗遷入生活。在活動中孩子們?yōu)樾游锝鉀Q了困難,如何讓這個故事遷入生活,對孩子們的內(nèi)心有觸動呢?借助“你們喜歡這對好朋友嗎?你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又是怎樣為他著想的呢?”這個問題將情感體驗從故事引入生活,拓展到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上,于是,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一幕幕被他們?nèi)鐢?shù)家珍般地得以呈現(xiàn)。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相親相愛的溫馨畫面?!澳悄阌謺槟愕募胰俗瞿男┯袗坌牡氖履??”這個問題再次將幼兒園生活拓展至家庭。在課前調(diào)查基礎上拍攝的孩子家庭的溫馨場面相應呈現(xiàn):為奶奶敲背,幫家人拿碗筷,為爸爸端茶,幫媽媽擦桌子……一個個蘊含于細節(jié)中的愛的畫面讓活動的主題得到了更好的詮釋,而活動室內(nèi)的溫暖也彌漫開來。
教育是一種幸福,在追尋幸福的途中,我們將聆聽每一顆心靈,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江蘇省張家港市南沙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