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山
【熱用立意】人文情懷/和諧共處/包容
【素材現(xiàn)背】對于納涼者,是熱衷“勸離”而后快,還是追求“勸禮”而和諧?答案不言而喻。社會不可能處處十全十美,我們唯有對不夠鮮亮的一面抱以一份平常心,努力做到相融相助,才能映襯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包容。
席子、塑料布甚至是硬紙板鋪在地鐵站內(nèi),有人躺著睡覺,有人圍坐成一圈打牌,有孩子在一旁嬉戲……近日上海持續(xù)出現(xiàn)高溫,最高氣溫達40度,不少地鐵站成了附近居民的“避暑勝地”。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每到這時,一些商場、圖書館的避暑納涼作用被不斷開發(fā)。如今,隨著地鐵在諸多城市的生根落腳,周圍市民尤其是那些居住條件差的外來務(wù)工人員,又覓得了一處免費舒適的清涼之地。他們在地鐵站通道走廊席地而坐,的確存在有欠文明和雅觀的形象問題,但這問題并非不可容忍,所以,與其“勸離”,莫如“勸禮”。
三年前,南京某報紙曾發(fā)起一項“地鐵納涼該不該罰”的網(wǎng)絡(luò)投票,結(jié)果八成以上的投票者認為,進站納涼人群只要不過分喧嘩和影響通行,就不必過度指責(zé)或處罰他們??梢姡绕鹪诘罔F站內(nèi)乘涼引發(fā)的擔(dān)憂和顧慮,大多數(shù)市民并不刻意拘泥于“形象潔癖”——只要相安無事,盡可寬容視之。
浙江大學(xué)一位專家說得好:“他們來公共場所納涼,必定是他們有困難,比如家里環(huán)境沒那么舒適。這時候,公眾要以寬容的氣度和胸懷來接納他們,這是文明社會的一個象征?!奔偃缬嘘P(guān)部門主動規(guī)劃和實施有人情味的公共管理,既確保了秩序,又體現(xiàn)了人性化,豈不如汩汩清泉愈加沁人心脾矣?
地鐵納涼,與其“勸離”莫如“勸禮”,說白了,就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一年之中的“蒸籠氣候”終歸有限,低收入群體的納涼需求也可體諒,何不將“趕一把”變?yōu)椤皫鸵话选保恳环矫孀尩罔F納涼者更受尊重,另一方面又促使他們自律守規(guī)。其實,采取這種人性化的地鐵管理思維,非但無損城市形象,反會更利于城市美譽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