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群,李艷玲,李志勇
(淮南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緩解中學生學習疲勞的累積
張愛群,李艷玲,李志勇
(淮南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安徽淮南232038)
目的:探討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對中學生學習疲勞的緩解效果。方法: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設計。首先,使用《中學生學習疲勞自評量表》篩選出80名學習疲勞被試;然后,將兩組被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0人),并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實驗研究。其中,實驗組接受為期兩周共10次的疲勞緩解訓練(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控制組不接受任何訓練。結(jié)果:經(jīng)過疲勞緩解訓練的被試在所有因子得分上均顯著低于前測;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差異比較中,學習疲勞總分及各個因子得分差異均達到顯著性水平。結(jié)論: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對中學生學習疲勞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自適應訓練;心理輔導;學習疲勞
現(xiàn)代社會競爭的激烈,使得學生不得不長時間學習,加快追趕的步伐,長時間地持續(xù)進行學習,就會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產(chǎn)生疲勞,致使學習效率下降,甚至到了不能繼續(xù)學習的狀況。學習疲勞因人而異,產(chǎn)生的原因也多種多樣。學習疲勞的出現(xiàn)不僅取決于所從事的學習性質(zhì)和數(shù)量,也和一個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等個人的特點以及環(huán)境的條件有關。關于學習疲勞概念的界定,已有學者做了一系列研究,但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結(jié)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楊清(1985)認為,在長時間高度緊張的學習之后,人的能力就會顯著降低,許多通常(不疲勞時)能夠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卻解決不了了,即出現(xiàn)了所謂的“學習疲勞”①楊清:《簡明心理學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93頁。。張志園(2013)認為,學習疲勞是指學生在經(jīng)過持續(xù)長時間的學習活動后引起的相應軀體癥狀、學習能力下降,以及不良情緒反應的現(xiàn)象②張志園:《中學生學習疲勞的問卷編制與干預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本研究更傾向于張志園(2013)關于學習疲勞的定義。
前人關于學習疲勞緩解的研究很多,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丁世勇(1999)的研究發(fā)現(xiàn),熱水浴能緩解學習疲勞,熱水浴可以使機體得到調(diào)整,消除機體緊張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血糖濃度、恢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從而消除學習疲勞③丁世勇:《試論熱水浴消除疲勞》,《江西省撫州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第70-72頁。;Kim(2004)的研究發(fā)現(xiàn),芳香療法可以顯著提高高三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并有效緩解考試綜合癥癥狀④Kim S J,"Effects of Aroma Therapy on Exam Syndromes and Fatigue in Grade 12 Students Preparing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s",J Korean Acad Fundam Nurs,No.3,2004,pp.344-352.;Kim等人(2006)研究還發(fā)現(xiàn),伸展練習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改善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伸展練習具有操作簡便、耗時短、對環(huán)境和身體調(diào)節(jié)要求低等特點,非常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⑤Kim J S,Lee S A,Kim M S,"Effects of stretching on fatigue and concentra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Korean J Child Health Nurs,No.2,2006,pp.196-203.;Torabi Farnaz(2007)等研究發(fā)現(xiàn),音樂療法可以緩解疲勞,如慢或快節(jié)奏的古典音樂可以緩解身體疲勞和精神疲勞,能明顯延緩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①Torabi Farnaz,Soori Rahman,"The effects of slow and fast classical music on the amou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fatigue in nonathlete girl students",12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CSS,No.6,2007,pp.11-14.。Jacobson創(chuàng)立的漸進性肌肉放松技術經(jīng)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臨床檢驗和實驗研究,證實了其對緊張的治療效果②Carlson C R,Hoyle R H,"Efficacy of abbreviated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behavioral medicine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Vol.61,No.6,1993,pp.1059-1067.。張志園(2013)基于Jacobson的漸進性肌肉放松技術,簡化壓縮成簡易肌肉放松技術對中學生的學習疲勞進行干預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簡易肌肉放松技術對學習疲勞及各個維度(軀體癥狀、情緒失調(diào)、認知障礙)均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③安保徹:《不疲勞的活法》,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很多,例如:氣功、瑜伽、按摩療法、生物反饋、催眠以及自適應訓練等,但由于學生處在學校大環(huán)境中,因此,在選擇方法上要考慮到學校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消耗時間較長、技術要求較高,對空間環(huán)境也有一定要求的方法在學校環(huán)境中就難以進行。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從學生學習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選擇并創(chuàng)造一種方便易學、簡單有效的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尤為重要。日本免疫學家安保徹(2010)通過整合自主神經(jīng)、能量代謝和免疫三大系統(tǒng),對疲勞的機制做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解釋④同③。。他認為,學習疲勞的產(chǎn)生是由于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平衡遭到破壞,而這種破壞主要是由于人在持續(xù)學習時長期處于交感神經(jīng)興奮或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而此時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不能靈活轉(zhuǎn)換,因此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但是,當人的自主神經(jīng)處于較為平衡的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能夠自如地轉(zhuǎn)換,人就能在工作學習時精力充沛,休息時放松自在。他還認為,緩解學習疲勞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調(diào)整身體狀態(tài)來恢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平衡,從而緩解學習疲勞;另一類則是通過調(diào)節(jié)心理狀態(tài)來消除學習疲勞⑤同③。。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茲在指導病人進行自我催眠時發(fā)現(xiàn),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訓練,都能學會控制自己,消除心理壓力,保持情緒健康?;诖耍狙芯拷Y(jié)合安保徹與舒爾茲的理論觀點,開發(fā)了一套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方法(簡稱疲勞緩解訓練),試圖通過實驗研究驗證疲勞緩解訓練對中學生學習疲勞緩解的適用性。
(一)對象
以安徽省某中學526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經(jīng)過知情同意后,以班級為單位使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進行集體施測。共發(fā)放問卷526份,收回有效問卷500份,有效率為95.06%。首先,從500名被試中篩選出具有學習疲勞的被試共80人;然后,將80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0人;最后,將兩組被試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參加研究。其中,實驗組男生21人,平均年齡15.19歲,女生19人,平均年齡15.37歲;對照組男生18人,平均年齡15.17歲,女生22人,平均年齡15.82歲。所有被試均未參加過類似的實驗。
(二)工具
1.中學生學習疲勞自評量表⑥張志園:《中學生學習疲勞的問卷編制與干預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采用張志園編制(2013)的《中學生學習疲勞自評量表》篩選具有學習疲勞的被試,該量表包括軀體癥狀,情緒失調(diào),認知障礙3個因子,24個項目??偭勘淼腃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5,3個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數(shù)分別為0.900、0.900、0.882,具有較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指標良好,作為學習疲勞的測量工具是穩(wěn)定可靠的。
2.自編《疲勞緩解訓練》
本研究基于自主神經(jīng)平衡理論以及自適應訓練法,將心理輔導與自適應訓練相結(jié)合設計了一套學習疲勞緩解訓練方法,簡稱疲勞緩解訓練。具體安排如下:第一步:先取坐姿,將背部輕輕倚靠在椅子上;頭挺直,身體稍稍前傾,兩腳的擺放與肩同寬,腳底緊貼地面,然后兩手平放在大腿上,閉目靜靜地深呼吸三次,排除雜念,把注意力引向兩手和大腿的邊緣部位,把意念都排導在手心。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會慢慢產(chǎn)生溫覺,然后會漸漸擴散到手心部位。這時心里可以反復地默念:“靜下心來,兩手就會暖和起來。”第二步:按照第一步的要領將注意力放在腳上,最后腳也會感到溫暖;一旦兩只手、兩只腳都真的產(chǎn)生溫暖感覺后,身心便會感到輕松,頭部會感到清爽。第三步:音樂冥想放松訓練,主要以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為主。
(三)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設計。首先,采用《中學生學習疲勞自評量表》對所有被試進行學習疲勞程度前測。然后,實驗組的學生在每天下午大課間(大約20分鐘)由經(jīng)過培訓的領操員帶領進行疲勞緩解訓練,共進行2周為期10次的疲勞緩解訓練,此外,每周進行訓練后都要布置家庭作業(yè),并在組內(nèi)進行分享討論,以增加團體輔導的效果;對照組的學生課間正常活動。最后,采用《中學生學習疲勞自評量表》對所有被試進行學習疲勞程度后測。
(四)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描述統(tǒng)計分析和差異檢驗。
(一)兩組被試前測結(jié)果分析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學習疲勞問卷前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前測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表明兩組被試選擇較好,滿足實驗要求(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成績比較
(二)兩組被試前后測比較結(jié)果分析
為檢驗疲勞緩解訓練是否起到作用,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各自的前后測成績降低幅度(后測成績-前測成績)進行差異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疲勞緩解訓練的被試在所有因子得分上均為后測小于前測,而且,前后測降低幅度比較中,情緒失調(diào)、認知障礙與學習疲勞總分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而軀體癥狀達到邊緣顯著。這表明,疲勞緩解訓練對學習疲勞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表2)。
表2 實驗組對照組前后測成績降低幅度差異比較
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在接受緩解疲勞訓練之后,學習疲勞總分及各因子均得到緩解,效果顯著,說明疲勞緩解訓練對中學生學習疲勞起到了緩解作用。在本研究中,學習疲勞被試首先通過自適應訓練使得各部位肌肉得到放松,進而使大腦處于放松狀態(tài)。根據(jù)魯利亞的機能系統(tǒng)說,此時第二、第三機能系統(tǒng)暫時中斷工作得到放松,即暫時不接收加工外界信息及暫時不調(diào)控行為,暫時的放松有利于兩個機能系統(tǒng)迅速恢復維持正常工作所需的神經(jīng)能量,從而消除因為學習疲勞帶來的情緒失調(diào)與認知障礙。最后,自適應放松訓練再結(jié)合第三步的音樂冥想訓練給第一機能系統(tǒng)以新的刺激,重新激活與維持大腦的覺醒狀態(tài),使大腦處于興奮水平,從而緩解學習疲勞的軀體癥狀并為第二、第三機能系統(tǒng)重新開始工作準備生理條件①張志園:《中學生學習疲勞的問卷編制與干預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心理輔導與自適應訓練相結(jié)合的方法能夠起到緩解學習疲勞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學生過度學習導致學習疲勞,這種疲勞狀態(tài)容易被無關信息或者自動連串的無關信息的干擾,這與感覺運動門控功能下降時的現(xiàn)象類似。感覺運動門控是指去除無關感覺信息的干擾以保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有意義的感覺信息進行深度編碼的神經(jīng)控制機制②李量,邵楓:《精神分裂癥的聽感覺運動門控障礙的動物模型》,《科學通報》2003年第15期,第1603-1611頁。,它具有阻止新異信息對正在處理的信息進行干擾的作用,在認知控制和注意中起重要的作用③Bitsios P,Giakoumaki S G,F(xiàn)rangou S,"The effects of dopamine agonists on prepulse inhibition in healthy men depend on baseline PPI values",Psychopharmacology,Vol.182,No.1,2005,pp.144-152.。疲勞擾亂了感覺運動門控,學習疲勞因素中包括認知障礙這一因子,即學習疲勞與認知控制的損害有一定關系,而感覺運動門控影響認知加工。心理輔導與自適應訓練相結(jié)合的訓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感覺運動門控,接受緩解疲勞訓練的被試身體達到放松,大腦此時是一種放空狀態(tài),排除一切外界無關信息的干擾,以保證大腦對后續(xù)有意義的感覺信息進行深度編碼,從而消除因為學習疲勞帶來的認知障礙。第二,學習疲勞的產(chǎn)生與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Tanaka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疲勞時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強,而迷走神經(jīng)活性降低①Tanaka M,Mizuno K,Tajima S,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tigue Alters Autonomic Nerve Activity",Life Sciences,No.84,2009,pp.235-239.,Newton等人(2007)的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疲勞癥患者中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是失調(diào)的②Newton J L,Okonkwo O,Sutcliffe K,et al,"Symptoms of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Qj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Vol.100,No.8,2007,pp.519-526.,學習疲勞主要是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持續(xù)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引起相應的軀體癥狀、認知障礙以及不良情緒反應的現(xiàn)象。當機體處于緊張活動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jīng)活動起著主要作用。學生長時間的學習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會出現(xiàn)像瞳孔散大,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惡心、腰痛、肩周炎等一系列軀體癥狀;處于學習疲勞時血氧含量和血糖值的下降,能量代謝系統(tǒng)無法為大腦提供原有活動水平所需的能量,從而使學生表現(xiàn)出注意力渙散、思維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等認知功能障礙。與此同時,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對人的情緒產(chǎn)生非常顯著的影響,由于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持續(xù)興奮,學生會出現(xiàn)煩躁、易激怒、心神不寧等反應。心理輔導與自適應訓練相結(jié)合的訓練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代謝系統(tǒng)加快排除乳酸等代謝廢物消除學習疲勞的軀體癥狀;促進能量代謝系統(tǒng)為中樞提供維持大腦進行高級認知活動所需的能量,從而消除認知障礙;并恢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原有的平衡,從而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
本研究雖然得到了有意義的結(jié)論,但還存在在著一定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疲勞的測量上,雖然所用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但是否真正測到了學習疲勞程度還缺乏有效證據(jù)。下一步研究可以將問卷調(diào)查法和生物反饋法相結(jié)合,進一步驗證心理輔導結(jié)合自適應訓練法對中學生學習疲勞緩解的適用性。
Accumulation on learning tiredness relieving during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ing with adaptation training
ZHANG Aiqun,LI Yanling,LI Zhiyong
To explore the effect on learning tiredness relieving during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ing with adaptation training.Methods:This study adopted experimental group-control group front and back measurement design.First,we screened out 80 learning tiredness students fro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learning tirednes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Then 80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40),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experiment.In the experiment,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ed learning tiredness relieving training for two weeks amount to 10 times,but control group didn't accept any training.Results:All of the factor scores on the students who accept learning tiredness relieving training were outstanding less than before measurement scores;The difference comparison for front and back measurement scores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learning tiredness total points and each factor scores all reached to significant level.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combining with adaptation training had certain relieving effect on learning tiredness.
adaptation training;psychological guidance;learning tiredness
B84
A
1009-9530(2016)03-0115-04
2016-04-22
[收稿日期]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認知疲勞的系列化緩解模式研究”(13YJA190018);安徽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大學生認知疲勞曲線研究”(SK2014AB384);安徽省“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重點學科建設成果之一
張愛群(1965-),男,淮南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