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莉
從1996年到2016年,從包扶烏蘭察布到幫助錫盟進行“圍封轉移”再到定點幫扶興安盟,在這條漫長的幫扶戰(zhàn)線上,自治區(qū)直屬機關工委聯(lián)群辦主任韓曉光默默奉獻了近20年。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出6個字:平凡、執(zhí)著、實干。憑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憑著愛崗敬業(yè)和干事成事的滿腔激情,他贏得了貧困鄉(xiāng)村干部群眾的認可和信賴,贏得了幫扶工作隊員的尊敬和愛戴,也贏得了“幫扶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我們辛苦點,
老百姓就能少吃點苦”
1996年設立的包扶辦(1999年改為幫扶辦,2016年改為聯(lián)群辦)隸屬于自治區(qū)直屬機關工委,是個臨時機構,只設3名工作人員。在很多人眼里,這個部門并不起眼,沒編制、沒職數(shù)、沒經(jīng)費。但這個部門在幫扶工作中承擔著牽頭抓總的職責,具體負責自治區(qū)100多個直屬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組織協(xié)調、宣傳交流、督促檢查、總結驗收及評比表彰等工作。兼任幫扶辦常務副主任以來,韓曉光沒有休過年休假,周末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在韓曉光看來,幫扶工作就是群眾工作,群眾利益比天大。為了完成好這項任務,他帶領幫扶辦工作人員可謂是“跑”斷了腿,跑自治區(qū)黨委、政府,跑各區(qū)直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跑被幫扶的盟市、旗縣幫扶點,從領會政策、建立工作制度到組織工作對接、調研協(xié)調幫扶項目,他都事必躬親。了解到幫扶點有地方病,他就帶著醫(yī)療隊下鄉(xiāng)義診,了解到哪個村子交通不便利,他就協(xié)調交通廳過去修路……他就是這樣事無巨細、樂此不疲地為村民忙活著。正如他常說的:“我們辛苦點,老百姓就能少吃點苦?!?/p>
“要干好,就得多想辦法”
“幫扶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要干好,就得多想辦法。”韓曉光說,“要把政策吃透,要把農民的心理吃透,要把各項本領和技術掌握好,要把干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那么簡單。
一次,韓曉光在烏蘭察布市農村被一位72歲的大爺“教訓”道:“我種了一輩子地,能種啥不能種啥比你這后生可懂得多。”原來,幫扶工作隊根據(jù)當?shù)靥厥獾耐恋貤l件,經(jīng)過調查研究,決定發(fā)動村民種植覆膜玉米??纱迕褚婚_始并不認同,為此,韓曉光耐心細致地向村民講解種植技術,進行利弊分析,發(fā)動幫扶工作隊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才使覆膜技術在當?shù)赝茝V,增加了農作物產量。
近年來,韓曉光和幫扶辦的同事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經(jīng)驗、創(chuàng)新幫扶機制。在定點幫扶工作中,他們將幫扶工作與省級領導聯(lián)系貧困旗縣制度、選派機關優(yōu)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三到村三到戶”以及“十個全覆蓋”工程緊密結合,積極整合資源,互相配合促進,推動了幫扶工作全面展開。
“我會在幫扶的路上
一直走下去”
20年來,韓曉光經(jīng)常下鄉(xiāng),特別是在烏蘭察布包扶的3年中,他每年下鄉(xiāng)的天數(shù)達到180天,與群眾同吃同住,調查研究,開展工作。他常常一走就是一兩個月,哪個村在哪兒打了口井,井口朝哪兒,村里干了哪些工程,村民養(yǎng)了幾只兔子,他都了如指掌。下鄉(xiāng)調研制定幫扶計劃時,他一個村一個村地走;入戶走訪檢查幫扶落實情況時,他一戶一戶地深入;遇到工作任務緊急時,他仍舊拖著患有糖尿病的身體,饑一頓飽一頓地堅持著。
他似乎忘記了,家庭和親人也需要他的照顧。這么多年來,父母年邁,妻子生病,孩子考試,他都沒能陪在身邊。他愧疚、自責,也想盡力去彌補,可在依然艱巨的幫扶任務面前,他深知自己背負著光榮的使命。他說:“只要貧困群眾有困難,我會在幫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組織的關懷和社會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