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輝,魏 林,魯建華,劉昱卉,熊紹軍,左小義
(1.湘西州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
生姜(Ginger)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的根狀塊莖,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調味品,又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生姜藥食兩用的特點使其具有很高的經濟利用價值[1]。生姜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為當?shù)夭宿r主要創(chuàng)收產業(yè)。但近年來,該地區(qū)生姜在栽培過程中,由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rum,現(xiàn)更名為青枯雷爾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細菌侵染引起的姜瘟病發(fā)生嚴重。據(jù)統(tǒng)計,全州生姜因姜瘟病危害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20%~30%,平均667 m2減產400~600 kg,年損失總量約2 000~3 000萬kg,1.2億元左右,給當?shù)亟r帶來巨額損失。腐爛的生姜中還含有黃樟素,可使肝炎病人的肝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從而誘發(fā)肝癌[1,2],姜瘟病已嚴重影響了湘西自治州姜產業(yè)的發(fā)展。目前,當?shù)貙υ摬〉姆乐芜€主要應用于化學防治,但長期化學防治的結果所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病原菌產生抗藥性、防治效果難以奏效的弊端已逐漸顯現(xiàn)出來。鑒于此,本研究收集了目前防治細菌性病害較好的生物農藥,進行了田間防治姜瘟病的試驗,以期確定生物菌劑防治姜瘟病的可行性,為當?shù)亟r高效綠色防控姜瘟病提供理論參考和技術支撐。
供試生姜品種:湘西小黃姜,為當?shù)刂髟云贩N,5月12日定植。
供試藥劑:5種生物制劑及來源見表1。
試驗安排在湖南省鳳凰縣吉信鎮(zhèn)滿坪村生姜基地進行,海拔350 m左右,常年姜瘟病發(fā)生較重的田塊。試驗大田黃壤土,地勢平整,排灌方便,所有試驗小區(qū)的栽培條件(土壤類型、施肥數(shù)量、除草等)均勻一致,并符合當?shù)剞r業(yè)生產實際。
表1 供試生物制劑及其使用濃度
5種供試生物制劑在田間的試驗處理及各處理使用濃度見表1,每處理重復次數(shù)3次,完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20 m2,四周設有3~5行保護行。以不施用任何殺菌劑處理為對照。
噴霧與灌根法同時進行,7月11日初見姜瘟病時開始用藥,各處理施藥劑量按照表1進行,每隔10 d施藥1次,連續(xù)3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shù),每次施藥后10 d調查防治效果,共調查4次。
調查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0株,調查肉質莖癥狀,記錄調查總株數(shù)、各級病級株數(shù),對各處理單株病級依次記載。其中病情調查時的分級標準為[3]:0級,無病;1級,母株局部發(fā)病,子孫姜株無??;3級,子孫姜株有病斑但無枯死;5級,姜叢局部枯死30%~50%;7級,姜叢基本枯死或全枯死,姜肉60%變色腐爛;9級,姜叢完全枯死,姜肉90%變色腐爛。
試驗結束時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二者按式(1)、式(2)計算:
病情指數(shù)=((Σ(各級病姜數(shù)×相對級數(shù)值))/調查總姜數(shù)×9)×100 (1)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2)
式中:
CK0: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CKl:空白對照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PT0: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前病情指數(shù);PT1:藥劑處理區(qū)施藥后病情指數(shù)。
試驗結果應用鄧肯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分析。
供試5種生物農藥對姜瘟病的防治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第1次施藥后10 d,多粘類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和農用鏈霉素各藥劑處理對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依次為52.29%、51.71%、48.47%、43.18%、42.35%;第2次施藥后10 d,上述藥劑處理對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依次為61.01%、62.70%、58.94%、52.40%、53.22%;第3次施藥后10 d,上述藥劑處理對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效果依次為71.07%、70.60%、68.75%、60.41%、58.47%。3次調查接果顯示,供試藥劑中蠟質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中生菌素防效相當,且均極顯著高于農用硫酸鏈霉素和春雷霉素;而農用硫酸鏈霉素和春雷霉素兩制劑防效間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生物農藥對姜瘟病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5種生物農藥對湘西姜瘟病均具有一定防治作用,且這種防治作用隨著施用次數(shù)的增多而明顯增大。其中10億cfu/g多粘類芽孢桿菌FG、8億個/g蠟質芽孢桿菌WP和3%中生菌素WP防治效果更為明顯,可應用于該地區(qū)姜瘟病防治,以減少化學農藥防治的污染和降低病原菌的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