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陶行知先生強調(diào)“生活即教育,游戲來源于生活”。民間游戲的開展能夠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孩子們的競爭、合作、互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勇敢、堅強的品質(zhì)和活潑開朗的個性并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幼兒園有效地開展民間游戲呢,針對在幼兒園開展的民間游戲,談談我的看法。
一、材料的運用應該注重其趣味性和孩子的自主性
當我們進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時,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還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智力。而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如踢毽子,跳方格,玩陀螺,跳皮筋等,同樣也給幼兒帶來了豐富的童年生活。我們在開展民間游戲中對選擇材料的趣味性應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有的孩子喜歡單獨玩,那么我們可以提供跳繩、陀螺、毽子等一些游戲材料;有的孩子喜歡幾個人一起玩,那么我們也會提供沙包、橡皮筋等材料來引導孩子進行集體游戲。在收集一些民間游戲的材料時光靠老師本身來收集是不夠的,因此充分發(fā)動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讓民間游戲能夠順利進行。
二、家長資源應充分利用,讓孩子們對民間游戲有更真切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學乃是真學”,“教學做合一”關(guān)鍵在于做,做就是行動,行動就靠自主。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是家長小時候也經(jīng)常玩的游戲,因此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更能感受民間游戲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把游戲和家庭結(jié)合在一起,讓孩子和家庭游戲,增進幼兒對民間游戲的了解。
三、在組織幼兒民間游戲時,還應該注意安全性
安全是任何游戲進行的前提保障,我們在民間游戲進行時運用的大多是搜集來的日常用品,甚至是廢舊物品,因此,對于游戲材料的選擇應該嚴格把關(guān),那些尖銳的、過于堅硬的、有毒有害的材料是不能夠運用的。俗話說: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要學會一物多玩,靈活運用材料,確保孩子的安全。如:沙包,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沙包都是自制的,大小要適當,沙包里應該裝有一些細小的沙子或者小米粒,不能裝小石子等堅硬物品。沙包的玩法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集體游戲——扔沙包。在玩扔沙包的時候我們要求孩子不能朝著人的頭部扔,應該選擇四肢、軀干等比較堅硬的關(guān)節(jié),而且要注意躲閃,這樣不僅鍛煉了靈活性還提高了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四、關(guān)注孩子們的情緒情感,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幸福和自信
在游戲中,兒童的情緒直接影響身心發(fā)展,只有讓他們充分體驗歡樂,充滿信心,才能更好地促進良好素質(zhì)的形成。教師要多鼓勵孩子們與環(huán)境充分互動,同樣一種游戲,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適當?shù)卦黾与y度,如:跳房子,在畫好的格子中增加一些算術(shù)題或者給格子標明不同的顏色,讓孩子們自己選擇難度進行游戲,而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孩子則用最基本的方式進行單雙腳的跳躍。這樣,同一種游戲就能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自信。
五、民間游戲貫穿于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綱要》中指出:“要科學、合理的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包括許多環(huán)節(jié),有兩個問題需要在一天的安排很好解決:一是活動需要動態(tài)交互,二是鏈接到自然的孩子,減少等待時間。幼兒民間游戲豐富多樣我們在一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都可以進行。在上午的活動,孩子入園后,離園前。如:翻花繩、拉響螺、東南西北、石頭,剪子,布等,使環(huán)節(jié)過渡比較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同時將民間游戲貫穿在一日活動中,也要體現(xiàn)動靜交替的原則,如為穩(wěn)定幼兒情緒,我們可以選擇:手指游戲、拍大麥等一些安靜的徒手游戲;為調(diào)節(jié)情緒、活動筋骨可選擇:貓捉老鼠、網(wǎng)小魚等追逐躲閃運動量大的游戲。
1.將民間游戲安排在室內(nèi)自選區(qū)域活動中
近年來,幼兒園全面實施“課程游戲化”,教師將一些民間體育游戲、益智游戲,語言材料放在室內(nèi)區(qū)域活動中,供幼兒在自主游戲時選擇。如:在科學區(qū),投放滾鐵環(huán)比賽材料;把秸稈,彩泥,剪紙等材料投放在美工區(qū);在益智區(qū)進行:東南西北、撒扦子、魔方、翻花繩等,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民間游戲
(1)小班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比較依賴老師,總是喜歡在老師的身邊,老師的擁抱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民間游戲有很多接觸和身體的碰撞,在游戲中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跟老師一起互動,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平和的心理氛圍,讓孩子迅速建立與教師的親密關(guān)系,如游戲:小手爬,教師和幼兒可以面對面玩,也可以讓孩子坐在老師的膝蓋上玩,如:外婆橋游戲,兩個人手捏著手兒,一邊念兒歌,一邊進行互動,讓孩子體會快樂。
(2)中班幼兒考慮具有更多的創(chuàng)意,靈活性也增加,但合作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室外小型民間游戲在安排在上午的活動中進行,使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成為的孩子主體。除了孩子們自己最初使用的一些自制玩具,如沙袋,飛盤之外,還另外添加如:跳房子,羽毛球,踩梅花樁,風車,拔河等項目。這些比賽不僅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夠提高一個孩子的動作發(fā)展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和合作能力。如:游戲“趕馬車”,幼兒自己組織,召集伙伴,并且分配角色。
(3)大班幼兒以種類豐富的戶外活動為主,如進行定期的團體游戲,競技游戲,合作博弈的民間游戲等。我們在進行活動時應選擇開放性的戶外民間活動,如:煤礦爆炸,捉迷藏等,在游戲的過程中,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寬松的環(huán)境,活動中需要孩子們遵循的基本規(guī)則,許多民間游戲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勝心,培養(yǎng)了他們的進取心。當孩子在游戲中取勝,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理滿意度增加。
在民間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它對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在民間游戲的開展中我們將不斷的摸索、改進,讓民間游戲成為游戲的特色和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