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玻璃動物園》這部作品的劇本中有著大篇幅的舞臺提示,這些影像提示是對傳統(tǒng)舞臺提示乃至戲劇劇本創(chuàng)作的一次突破,這些影像提示的運用也是其“造型戲劇”的直接實踐。
【關鍵詞】威廉斯;《玻璃動物園》;影像提示;造型戲劇
中圖分類號:I1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62-01
《玻璃動物園》是田納西·威廉斯的成名作,這部作品的劇本中有著大篇幅的舞臺提示,這是過去乃至同時代戲劇劇本所少見的,其中與當時正在不斷興起的影像技術有關的舞臺提示尤其多,這些影像提示是對傳統(tǒng)舞臺提示乃至戲劇劇本創(chuàng)作的一次突破,這些影像提示的運用也是其“造型戲劇”的直接實踐。
一、關于造型戲劇
《玻璃動物園》中的演出提示有著很長的篇幅,而且還有很多威廉斯自己的介紹解釋,這是其他戲劇劇本極其少見的。威廉斯在開頭的舞臺提示中就寫到:“《玻璃動物園》是一部‘回憶劇,演出時可以毫無顧忌地打破常規(guī)”。[1]P4他又提到了“反映真實”,我們看一個舞臺提示,“阿曼達和勞拉坐在一張可以折疊的桌子旁。沒有食物或是餐具,吃飯使用手勢來表現?!盵1]P12類似的舞臺提示或者臺詞告訴著大家,這是在看戲,顯然,威廉斯所謂的“真實”與現實主義無關。“人人都應該知道,眼下在藝術中照相似的逼真是無足輕重的;真實、生活,或者說現實是一種有機體,詩意的想象力只有通過變形……才能在本質上體現或是表明這種有機體?!盵1]P4威廉斯強調的真實是一種將生活變形的真實,是一種藝術的真實,他認為“這種戲劇一定會代替枯竭了的現實主義常規(guī)戲劇?!盵1]P5
在威廉斯看來,現實主義戲劇形式簡化了原本復雜的生活,是膚淺的,只有打破了當時美國的戲劇傳統(tǒng),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化戲劇”。在這個基礎上,他提出了“造型戲劇”的概念。這個方法提倡用新的、不同的藝術技巧,為戲劇藝術服務,為戲劇提供新的戲劇形式。影像則成為他“造型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反復出現的影像提示
從藝術的角度上來說,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技術形式大概莫過于影像技術的運用,它的出現帶動了電影及電視的出現,電影、電視的百年歷史其實也是影像與戲劇兩種思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歷史。比如瓦爾特·本杰明評論布萊希特時就說:“我講的就是蒙太奇的方法:經過剪輯處理的材料打破了它在其中受到剪輯的前后關聯。各位也許將發(fā)現,史詩劇在此—當然用中斷情節(jié)的原則—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正是由于打斷情節(jié)的緣故,布萊希特把他的戲劇稱為史詩劇,而情節(jié)的中斷時時都是在防止觀眾心里產生幻覺……”[2]P58《玻璃動物園》的舞臺提示中的影像提示有著類似的效果,通過投影,或提示情節(jié)或展示回憶畫面,將觀眾的注意力從演員、從臺詞轉移到投影,打破幻覺。
威廉斯1944年成為專職的電影劇本作者,電影對他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電視在當時漸漸興起,威廉斯看好其前景,他在劇中借吉姆之口說道:“因為我相信電視的未來![轉身背對著她。]我希望作好準備,跟它一起飛黃騰達。所以我打算取得有利的地位。事實上,我已經把事情安排妥當,只等這種工業(yè)興旺起來!全速前進!”[1]P96。應該說電影、電視劇本對畫面的要求甚于話劇劇本,威廉斯“安排妥當”之一就是將影像藝術融入到話劇劇本中,這讓《玻璃動物園》中與影像相關的舞臺提示特別的多。
該劇以回憶的形式展開敘述,在舞臺中或許更多的只是以投影儀來展現一家人過去生活的圖片:比如“屏幕上出現形象:阿曼達是個姑娘的時候”[1]P75,再比如反復出現的“一本時髦雜志的封面”的舞臺提示。但是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在當代的舞臺上,我們可以直接投影更為鮮活的畫面,比如第六場“屏幕上出現形象:高中里的英雄。”[1]P27放到現在,則可以在話劇舞臺以動態(tài)畫面的形式展現后面湯姆對吉姆過去的描述。通過舞臺提示賦予這部話劇劇本更多的畫面感,可以說威廉斯的舞臺提示是具有前瞻性的,看似寫出了大量具體的舞臺提示,束縛了導演的發(fā)揮,實際上卻為導演提供了更多的發(fā)揮可能。同時,威廉斯自己也在舞臺提示中說:“屏幕上的形象或是說明詞會給作品中只是提到一下的事情加強效果,而且能說明作品的主要意圖,這比讓臺詞負擔全部責任要簡單和容易?!盵1]P5也讓戲劇本身更多地從文學體系,從臺詞的束縛中擺脫出來,進而進入舞臺、表演層面,從這點來說,威廉斯的舞臺提示是有開創(chuàng)性的。
三、結語
威廉斯的造型戲劇其實很難具體定義,但是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尤其是影像去改造僵化的、各種只追求舞臺逼真的僵化戲劇形式,為導演和舞臺層面提供更多的選擇,讓戲劇進一步擺脫文學束縛,則是確定的,威廉斯的《玻璃動物園》無疑具有了開創(chuàng)性和前瞻性。
參考文獻:
[1][美]田納西·威廉斯.玻璃動物園[M].鹿金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2][德]瓦爾特·本杰明.文藝學和新歷史主義[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