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檀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 250100)
?
不一樣的閱讀文化
劉曜檀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濟南250100)
希臘;文化傳統(tǒng);閱讀
希臘的閱讀文化有自己的特點,不重讀書而重閱物。文章分析了希臘閱讀的現狀以及成因,討論了其對我國的啟示。
希臘是個美麗的國家,位于巴爾干半島南端,國土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境內多山,最高峰為奧林匹斯山;三面臨海,西瀕臨愛奧尼亞海,東臨愛琴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希臘是地中海式氣候,終年溫潤宜人,陽光充足,無酷暑嚴冬。
盡管地理環(huán)境論并不為人所廣泛接受,但難以否認的是,地中海的美麗風景陶冶了古希臘人的情操,這使古希臘人很早就意識到了獨立、自由的價值。溫和舒適的氣候使得人們時常徜佯戶外尋找樂趣,釀就了希臘人崇尚自然、熱愛戶外活動的習俗。
1.1普及教育
現代希臘有1,000多萬人口,實行義務教育,98%的成年人具有讀寫能力。2008年修訂的《希臘憲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一、國家有義務發(fā)展和促進藝術和科學、研究和教學自由。學術自由和教學自由不應免除任何人忠于憲法的義務。二、教育構成國家的一項基本使命,并應以對希臘人進行道德、智力、職業(yè)和身體訓練,發(fā)展民族和宗教意識,造就自由的和有責任心的公民為目的。三、義務教育的年限不應少于9年。四、所有希臘人均有權在國家教育機構中接受各層次的免費教育……”可以看出現代希臘大力普及教育,并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
1.2自由游歷
古希臘尤其是雅典政治環(huán)境較為民主自由,公民擁有言論自由、出游自由等權力,獨立人格受到重視。希臘政府也鼓勵民眾外出經商,游歷各國,開展文化交流。
政治環(huán)境和地理位置有利于希臘的學者文人外出考察學習,到東方游歷較為盛行。希臘著名的文人學者大多有過到東方游歷、接觸東方文化的經歷,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希臘文化的發(fā)展繁榮。有著“科學和哲學之祖”之稱的泰勒斯曾遍游古埃及和西亞,在巴比倫留居12年,對巴比倫的數學、天文和歷法頗有研究。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曾到古埃及、巴比倫、波斯、古印度等許多地方漫游,探究不同地方人們的思想?!皻v史之父”希羅多德則到過巴比倫、敘利亞、腓尼基,甚至波斯帝國的京城蘇薩采訪當地的民間傳說,了解當地社會狀況和風俗習慣,在其名著《希波戰(zhàn)爭》里留下了對東方風物的詳細記載。
現代希臘人仍然熱衷到世界各地旅游,享受生活。而希臘本土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豐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充滿神話色彩的文化遺跡也使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每年僅到雅典的游客就有300多萬,旅游業(yè)是希臘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1.3熱愛運動
希臘的教育強調智力和身體兩方面,他們認為健全的心智存在于健全的體魄之中。希臘人愛好體育活動,經常舉辦各種運動會。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于公元前776年在雅典舉行的,從此確定了每隔四年舉行一次為期五天運動會的早期奧運會制度。希臘城邦之間甚至簽訂了在奧運會期間休戰(zhàn),各城邦必須保證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允許參會運動員安全通過的神圣和約。即便在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之時,奧運會也如期舉行,充分體現了希臘人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之情。
希臘的普及教育、自由游歷及熱愛運動等文化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并對現代希臘人的閱讀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古希臘人對圖書館非??粗?,建造了被譽為“人類文明世界的太陽”的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現代希臘人仍然熱愛生活、熱愛自由、熱愛戶外運動,但讀書活動卻并不活躍。2004年希臘國立圖書中心進行的《閱讀習慣調查》顯示,34%的成年人認為自己是個“讀書人”;8.6%的人稱他們一年看的書在10本以上;22.2%的人認為自己是功利閱讀;43.8%的人表示自己從不看書。相比同期歐盟各國的情況,希臘國民的閱讀率排名非??亢?,幾乎墊底。
2.1希臘的圖書館
圖書館曾經在古希臘社會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當時的學術資料中心??蹈@u論道:“馬其頓軍隊使得希臘人成為整個已知世界的主人。”這些征服者并沒有學習當地的語言,但是他們認識到,假如想有效統(tǒng)治當地人,就必須理解當地人,就必須收集他們的書籍并把它翻譯過來。因此,希臘統(tǒng)治下的各國首都興建了圖書館。這些圖書館不僅僅是為了炫耀,也是維護希臘統(tǒng)治的工具。古希臘人重視圖書館,但并不把收集書籍、修建圖書館看作是鼓勵閱讀、普及教育的手段。
自現代希臘1827年建國以來,圖書館一直隸屬于教育機構,歸教育部管轄。圖書館館舍建設由國家預算撥款以及歐盟共同資助撥款,日常經費預算主要來自歐盟的資助。從國家財政支出中可以看出,希臘圖書館方面的預算在國家文化預算中處于很低的位置,不到博物館和文化遺址投資的十分之一,甚至低于在音樂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投入(見表1)。
表12006年國家按行業(yè)文化支出(單位:千歐元)
FieldTotal%shareoftotal1.Museumsandarchives2.Monumentsandsites1740302262.23.Literature31600002.04.Libraries10637000n.a.5.Pressn.a.6.Music1586700011.07.Performingarts420820006.88.Visualarts71290001.79.Film/cinema/photography/video78122243.610.Radio/televisionn.a.n.a.11.Socio-culturalactivities16460003.112.Expenditureonculturalactivitiesa-broad4164250n.a.13.Educationandtrainingn.a.n.a.14.Others276675639.57Total294195859100
Source:RegularBudgetoftheHellenicRepublic:A)MinistryofCulture:http://www.mnec.gr/el/economics/budgets/ypoio_kratikos_proyp_2008/proyp2008/PDFProyp/2.5.10.3.pdfb)MinistryofNationalEducationandCreeds:http://www.mnec.gr/el/economics/budgets/ypoio_kratikos_proyp_2008/proyp2008/PDFProyp/2.5.9.3.pdf
作為希臘圖書館代表的國家圖書館成立于1832年, 沒有外借部門, 資料僅供讀者在閱覽室閱讀。 其開放時間較短, 普通閱覽室的開放時間為: 周一至周四的09:00—20:00,周五至周六的09:00—14:00。
圖書館一直不為民眾所重視,許多希臘人根本不利用圖書館。據歐洲民意調查278(2007)顯示,在過去十二個月中,有71%的希臘人參加了至少一次電視或電臺的文化節(jié)目;55%的希臘人讀過一本書;46%的希臘人去過電影院;33%的希臘人去過紀念地點或文化遺址;30%的希臘人去過劇院;25%的希臘人去過博物館(幾乎是2002年調查的兩倍);21%的希臘人聽過音樂會;15%的希臘人訪問過圖書館;12%的希臘人聽過芭蕾或歌劇。
希臘人普遍認為使用圖書館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有資格使用圖書館。而且長期以來,希臘人不懂得圖書館員的意義,大都認為只要大學畢業(yè),任何專業(yè)的人都可以擔任圖書館員。1961年僅有5個圖書館專業(yè)學生在希臘圖書館工作,他們全部畢業(yè)于外國的圖書館學校。同時學校圖書館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近年的經濟危機中,為了減少成本,政府關閉了近800所學校圖書館,甚至向5~18歲的孩子發(fā)放教學光盤,代替成本更高的書本。
2.2希臘人的購書與網絡閱讀
現代希臘人的讀書態(tài)度也可以通過其購書情況來反映。據調查,2004—2005年希臘人的平均家庭年支出約1,081.32歐元,“文化休閑”方面的支出占全部家庭支出的5%。其中用于電影、戲劇、音樂、歌劇、博物館等的費用為149.88歐元,占家庭支出的0.7%;購買書籍的費用為142.68歐元,占家庭支出的0.66%;購買電影、音樂CD的費用為51歐元,占支出的0.235%。購書費用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較低,且同期的希臘書價約為16歐元,即平均每個希臘家庭一年買8本書左右,同西方其他國家相比處在較低水平。
1981年希臘加入歐盟,在歐盟的大力扶持下,希臘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等方面發(fā)展迅速,整個國家的信息化程度在巴爾干地區(qū)居于領先地位。最近的希臘憲法修訂案也主張所有公民都有參與信息社會的權利。而根據2007年的一項歐洲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5%的希臘人每月至少使用一次互聯網,這相當于歐洲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互聯網上,人們主要進行的活動有:28%的用戶訪問博物館、圖書館或相關內容;50%的用戶下載免費音樂;37%的用戶聽收音機或音樂;35%的人在網上搜索文化信息。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希臘人很少進行網絡閱讀,希臘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tǒng)使希臘人更喜歡戶外運動以及面對面的交流。
相較讀書而言,希臘人更喜歡閱物。希臘現有國家記錄在冊的遺址及建筑40萬處,世界文化遺產16處,廣泛分布的文化遺址與豐富多彩的文物增長了人們的閱歷,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希臘政府也支持人們進行此類“閱讀”。這從國家對文物遺址的重點保護以及對發(fā)展博物館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來。3.1保護文化遺址
希臘政府非常重視對文化遺址的保護。除制訂了極其詳盡的法律制度外,其在執(zhí)行方面也以認真嚴格著稱。為了維護文化古跡原貌,政府也頗費心思。如:在薩洛尼卡市有一座長1,000多米的陸地旱橋,緊靠國際博覽會會場,是該市重要的交通干線之一,是為保護橋下的一大片古羅馬時代遺跡而修。
3.2經費支持
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一向在財政預算中處于優(yōu)先地位,由表1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對文化遺址的投入比重。一些重要的公共博物館和展覽館幾乎完全依靠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如:國家畫廊——亞歷山德羅Soutzos博物館、雅典的古典藝術博物館、Thessalonik的國家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正式開放于2009年6月20日的新衛(wèi)城博物館,總投資達到13億歐元,面積是舊館的10倍之多。盡管最近希臘面臨經濟危機,但政府也沒有大幅消減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預算。3.3免費的博物館
希臘的博物館大多是與古跡相輔相成的。隨著人們對文化遺產認知的日益增長和審美欣賞的需要,希臘政府給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制訂了許多政策,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被賦予管理自治權并獲得大量的財政支持,以用于發(fā)揮博物館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著名的博物館當屬雅典的國家考古博物館,其同時也是希臘最大、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此博物館始建于1866年,收藏了大量希臘出土的古代文物和精美的藝術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博物館之一。其收藏的數千年前的古代文物均為真品實物,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古希臘文化。在希臘,博物館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免費開放,如對希臘的學生和在希臘注冊的外國學生免費開放,這既是法律規(guī)定,也得到了國民的認可。
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閱讀進行研究,形成了多種閱讀理論。從閱讀的動機而言,巴特勒曾將其粗分為三類:獲得信息、美的欣賞以及直接的快樂。從閱讀的對象而言,闡釋學理論認為,社會就是一個大文本,任何社會現象和社會實踐都可作為文本。王余光教授曾指出:“長期以來,人們把閱讀與讀書等同起來,其實,閱讀的過程是閱讀主體(讀者)與客體文本(可以是一本書,也可以是整個宇宙)相互影響的過程,是閱讀主體實踐活動與精神活動的一種體現?!惫P者也認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長見識,提高文化素質,在這一點上讀宇宙萬物與讀書具有同樣的結果。讀書可以視為狹義閱讀,而閱物則是廣義閱讀。希臘就是廣義閱讀的典型代表。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多年來的文化傳統(tǒng)是“耕讀傳家”“勤學苦讀”“學而優(yōu)則仕”。而希臘面向大海,只有少許盆地適宜農耕,人民更喜歡游歷和運動。文化傳統(tǒng)對現實的閱讀情況有很大影響,希臘政府同樣將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作為希臘文化政策的主要目的,但他們顯然不認為讀書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唯一方式,“閱物”同樣具有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政府處理文化遺產的一貫統(tǒng)一立場和政策文件中占主要地位的關于希臘文化獨特性的認識等方面。
希臘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是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古希臘在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突出的貢獻,至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如今的希臘博物館事業(yè)極其發(fā)達,希臘社會各個層面均重視文物古跡的教育作用,大量博物館對少年兒童免費開放,從而使希臘人能夠從小認識和理解希臘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因此,筆者得出結論,讀書與“閱物”是一致的,閱讀并不僅僅指讀書,讀宇宙萬物也是一種閱讀方式,在這方面,希臘別樣的閱讀風情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1][英]湯比因.歷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31.
[2]《世界各國憲法》編輯委員會.世界各國憲法[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710.
[3]李晉悅編譯.希臘出版業(yè)面面觀[N].中華讀書報,2008-08-27.
[4]馮中豪.希臘債臺高筑刀砍高福利緊縮政策引萬人大罷工[N].新京報,2011-09-25.
[5]方竟成.希臘文化遺產保護若干法律與實踐的啟示[J].中國名城,2009(10):39-43.
[6]王余光.中國閱讀文化史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133-134.
(編校:周雪芹)
2015-12-25
劉曜檀(1979—),山東省圖書館館員。
G250
A
1003-1588(2016)02-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