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憶蘇散文集《蓮花時光》"/>
●納張元
?
給平淡的生活穿上智慧的風(fēng)衣
——評憶蘇散文集《蓮花時光》
●納張元
掩卷,卻未能沉思。只因依舊沉溺在這初蓮靜放般寧靜、柔和、淡蕩的韻致與馨香間,遲遲不能亦不愿回到紅塵凡間?!渡徎〞r光》,從名字到內(nèi)容,都確實極美,甚至著實地讓我訝異了——這位生長于古城巍山的小女子,竟能如此地懂得。
她懂得愛。展開書卷,驀然發(fā)現(xiàn),她的筆下,美好的情被醞釀得那么溫暖而和婉,讓人未曾覺察間已墮入如桂花酒般清甜而醉人的濃香與溫存。她如此幸運(yùn),擁有相伴相惜的愛人。默讀她的文字,一切便了然,讓人不由得為她的幸福而展眉微笑,只因她如是說:“從十四年前那個秋日開始,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份割舍不開的情懷,在一路溜走的光陰里,時光已將我們兩個本是陌生的人揉和在一起了。”她如是說:“在已經(jīng)走過的十四年和今后的數(shù)個十四年里,我們注定不能大富大貴,注定沒有高官厚祿,但我們擁有彼此的寬容和厚愛,擁有老人健在孩子繞膝的溫暖,擁有四季不斷的滿園花草,擁有彼此間感情的依賴和親情的寄托。這,便已足夠。”有如此心意和心境的她,擁有的是世間最難得的情感與幸福,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最單純的依戀與珍惜呵。
她懂得親情。在她的筆下,能織善裁的母親為她植下早春般的夢。在她的筆下,初初長成的兒子是如此地活靈活現(xiàn),一聲聲的“小子”充盈著如此的驕傲。這些文字,其實何止是文字呵,而是母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欣賞,寬容與懂得。她寫小女子,寫人間最平凡的夫妻,寫不起眼的小鞋匠,寫認(rèn)識的、見過的、觸動她的人。這或許便是慈悲的大愛吧。這位女子,有著怎樣的心靈呵,才能如三月春風(fēng)般溫軟地、慈悲地、平和地吹沐著這一切的平凡與簡單,并讓她的文字有了一種醉人的力量。
她懂得時光,亦懂得時光中靜默的倒影,歲月痕跡的點滴。她愛秋日,非關(guān)劉禹錫“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興,只因與秋似乎冥冥間擁有的緣分,只因秋這一季節(jié)在她的生命中寓意了許多無法釋懷的美好,承載了如斯值得珍惜的幸福。若是你讀到“在這個云淡風(fēng)輕的秋日午后,坐在窗前的我,心底歡喜,寧靜從容”這樣的文字,又如何能不動容呢?她也愛生活過、擁有過、流逝去的點點滴滴,從舊日的院、寫過的信、愛過的書到她去過又離開的那些美好的風(fēng)景,漾濞、和順、烏鎮(zhèn)、大理等等,她都如此細(xì)膩地感觸著,品味著,用文字為之輕吟漫舞著,訴說著她與它之間的緣起緣繼,心動情隨。
她還懂得這世間許多的、仿佛最平凡無奇的微渺存在。一花一木,在她筆下,不知怎的,都有了蠢蠢欲動的生意。古人說:“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此語自然是浪漫的。若是斗膽將這樣的浪漫由遙遙的舊日時光延續(xù)至今,則許多的植物將不得不以憶蘇為知己了。渺小卑微如最不起眼的蕨,她懂得,所以她說:“坐在夏日的時光里,將自己念想成一株來自深山的孤獨的,空寂的蕨。無關(guān)風(fēng)花雪月,任由滄海桑田,就這樣,安之若素,于繁華塵世。只要一片樹蔭,一襲枯葉,一塊泥地,就能成就一個安靜的夢。蕨,那份淡定的灑脫,那份能染綠心情的素樸的瀟然,足以讓人在這炎炎夏日,收獲滿懷的清涼?!边@樣的文字,將讓我不由自主地開始關(guān)注這原本見怪不怪、早就吝嗇賜予它一絲矚目的小小植物了。因為,憶蘇的文字捕捉到了這小小生靈的魂魄與呼吸,且融入了屬于憶蘇的領(lǐng)悟與心性。卑微如苔,她亦欣悅。這段文字著實太美,讓我不由得不贅引于此了:
“這小小的蒼蒼的綠,以自己的翠,詮釋著時光的另一種模樣。這低低匍匐著的小小的身姿,連花朵,都悄然隱去不為人知,只以獨特的姿態(tài),于大自然的熱鬧中展現(xiàn)自己素樸的存在。這低調(diào)的低溫的安靜的綠,無聲地,將自己涂抹成一首光陰的絕句,點染出時光的遼遠(yuǎn)。這淺淺的深深的蒼蒼的綠,安靜地,為塵世的空隙渲染最妙的補(bǔ)白,為大自然書寫最精彩的漏筆。在大自然花開花謝的繁茂里,苔,只以一抹蒼翠,譜成一縷若有若無的,游絲般的樂曲,悄悄地,縈繞在時光的流里?!?/p>
這樣的苔,原本只屬于憶蘇,卻又因著她的文字,而將屬于許多多情而善感的心靈罷。只因她懂得。因為她的懂得與分享,有幸讀到她文字的我們,亦懂得了多情多感原來是極難得的幸事。
不知他人如何,我卻實實地懂得了“冰心”二字。憶蘇的文字便是晶瑩流轉(zhuǎn)、光華動人的玉壺,而其間最可珍貴的,原來便是她不染塵垢、高潔自然的一顆冰心。因為有了這顆冰心,她的文字無須粉飾,無須雕琢,便自然有了清水芙蓉的天然韻致,也自然有了沁入心脾的清馨。我不得不說,我實在感嘆于憶蘇文筆的清新,觸覺的細(xì)膩,行文的流暢與自然。彌漫于文字間的,是心的美好倒影出的從容與靈性。讀到這樣的文字,溫雅、柔和、淡淡的清馨與喜悅彌漫心間,仿佛種下心香一瓣。所以,讀這樣的文字,果真有了“讀書香到心”的會心與靜好。歲月、人生,盡是美的,盡是動人的味道。
若是你喜歡,這本記錄了時光,烙印了生活的小書,便可伴你許久了。春日的醺然暖陽中,執(zhí)卷在手,溫茶在杯,時光便也在淡淡的花香中如醉如夢。夏日的蒼翠藤蘿下,你也可細(xì)品慢讀,或許便有了“雪飛炎海變清涼”的愜意。若在秋日,那便更好了。一葉落,天下秋,此時,隨著小書品讀時光,青燈相伴,或是朗月相照,感受蕭瑟與明媚中自在流淌、有情變幻的季節(ji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再有,冬日的冷寂中,這本小書倒正像“晚來天欲雪”時,友人殷殷詢問“能引一杯無”的切望,盈盈著無力抗拒的溫暖和情意了。
不由想起文如其人的老話。不知怎的,讀憶蘇的文字,我執(zhí)著地相信了這一點,也不由得有些懷想了:
寫下如斯文字的這位女子,會怎樣在人間煙火的小院天地中執(zhí)著地守護(hù)、釀造、暈染著屬于她和他的靜好歲月?
寫下如斯文字的這位女子,會怎樣溫存地愛著她的孩子,輕撫著生活的點滴美好?
寫下如斯文字的這位女子,會穿著怎樣的裙裳,悠悠緩緩地徜徉在小城巍山的古街陌巷與素花淺草間?或許不經(jīng)意間便沾染著舊院的苔痕,又撩惹了一抹斜陽為她留駐,再讓落寞的花兒情愿為了她的尋覓而執(zhí)著守候于黃昏或雨后的枝間葉上。
如此的浮想,只因她的文字,用最真的語言、最親切的筆觸,最溫軟的律動,訴說著、分享著、漫吟著她對這一切的依戀、懂得和珍愛。行筆至此,“讀書香到心”這句她最喜歡的話語,再次會心地浮上心間。掩卷,未能沉思,卻在一片心香中,閉目,游心,悅意而忘憂了。
編輯手記:
憶蘇,本名蘇佳琴,大理州巍山縣人。在近年來的大理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女性獨特的溫婉氣質(zhì),文字細(xì)膩、抒情真摯。鐵栗用一個寫作者的眼光品讀憶蘇散文,以其創(chuàng)作的空間、時間、情感為解讀對象,將憶蘇散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歸納出來,并將這種特點的創(chuàng)作成因歸結(jié)為憶蘇對巍山的愛和真誠,還對其散文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不足做了點評。納張元以一個學(xué)者的眼光審視其作品集《蓮花時光》,得出的結(jié)論是憶蘇懂得愛、懂得親情、懂得時光、懂得平凡,更值得肯定的是她給這些賦予了智慧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