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曉杰
耶魯大學Common Fund學院“基金會資產管理”訪學有感
文|錢曉杰
01 研修課堂
02 過美娟(右一)與主辦方合影
今年7月10—15日,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資產管理部過美娟部長及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財務總監(jiān)代表中國基金會,參加了由基金會中心網組織的美國Common Fund學院在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內舉辦的“基金會資產管理”研修課程。
Common Fund成立于1971年,是專門為美國基金會提供專業(yè)理財服務的非營利組織。Common Fund目前管理著千余家慈善基金會總額約為300億美元的資產,成立至今40年,平均年收益率為17%。Common Fund在基金會資產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非常重視對基金會客戶進行資產管理教育。
此次為期6天的訪學安排十分緊湊充實,早晨7點45分校車從住宿地出發(fā),8點安排在校用餐,8點半準時開講上課。下午12點半到4點一樣是上課學習時間,隨后由校車送往住宿地。然而這不意味著一天學習的結束,晚餐過后,幾乎每天都會安排小組交流、討論、做答卷。研修課程的授課教授陣容非常強大,來自劍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宏觀經濟學教授,倫敦商學院榮譽特聘教授,耶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席,紐約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學院教授,凱斯西儲大學投資辦公室首席投資官,美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等16位教授導師前來授課。學員則主要來自于美國本土的非公募基金會,包括來自于科爾蓋特大學基金會、密歇根技術基金會、全美基金會理事會、洛克菲勒大學基金會等在內共35位學員,并且會在晚上分成5個學習小組進行學習交流與討論。
由于受到2008—2009年金融危機及銀行利率降低等影響,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基金會保值增值的傳統(tǒng)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該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因此,美國聯(lián)邦政府鼓勵非營利組織實行替代性投資,即另類投資——除股票、債券以外的投資方式。在當前這種大背景下,Common Fund在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舉辦的這次“基金會資產管理”研修課程,旨在幫助所有學員更好地利用專業(yè)知識、投資工具、政策及方法,去實現(xiàn)基金會的保值增 值。
在與過部長的攀談中了解到,美國非營利組織做事相當盡職規(guī)范,習慣著眼于長遠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思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修課堂上常會聽到“各代公平”“為了未來各代人”這些關鍵詞,因為在海外慈善公益人眼中,他們創(chuàng)設基金優(yōu)先考慮的是為每一代人謀福祉的公平性。力求采用現(xiàn)代投資理念管理資產,通過長期投資積累基金,謹慎管理各類資產,并在風險與回報之間求得平衡,而非僅僅考慮投資能獲取多少回報。投資風險的大小才是他們最為注重的。具備社會責任的投資,必將通過風險控制貫穿于投資始終。
同樣的,在美國私募基金的預算概念很強,所有操作嚴格執(zhí)行年度預算,一般不允許使用本金,而工作經費開支控制在增值收益的5%左右。若當年投資入不敷出,禁止動用過去年度的結余收入,項目經費的支出通過尋求捐贈者定向捐贈或向銀行貸款來解決,而工作經費部分則會壓縮各種經費開支,甚至裁員解決。
此外,過部長還饒有興致地介紹了Common Fund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及無處不體現(xiàn)的“求是”學風。此行除了安排給學員1小時的時間任選在耶魯大學校園或藝術館參觀外,其余時間都盡可能地用于授課以及讓學員更多地參與學習討論。盡管膚色不同、語言不通,課上沒有一個學員交頭接耳,看手機或打瞌睡,全都緊跟教授思路進行互動。正所謂慈善無國界,使命皆相同。Common Fund學院對過部長及國內同仁關愛有加,經常詢問她們在美國生活是否習慣,上課內容能否聽清,班上學員也處處噓寒問暖關照指點,讓她很受感動,也使得她們一行很快忘記了時差,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除了學有所得,此行最大的收獲還在于,在人人參與的小組討論中,中國的基金會代表引發(fā)了來自國外同仁的欽佩。他們沒想到中國的非營利組織會如此重視資產管理的培訓;也沒想到中國非營利組織的投資模式已相對超前,且與國際接軌;更沒想到中國的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擁有成熟的投資理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嫻熟運用。這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想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考察、學習的意愿。未來中國基金會的發(fā)展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yè)間的交流,基于保值增值的資產管理理念同樣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未來設想創(chuàng)立基金會資產管理聯(lián)盟也將有助于小型基金會的整合及提供支持。
中國慈善步入國際化,也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了上海。中國的慈善人在虛心學習先進管理知識的同時,也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這也必將使得中國慈善事業(yè)更好地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的善心更加緊密相連。
03—04 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