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綺麗,民族風情濃郁,是云南實施“千里邊疆文化長廊縣”之一。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獨特的地理氣候和濃郁的民族文化風情,構成了物種的多樣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由于經濟發(fā)展、交通設施等條件的制約,旅游業(yè)發(fā)展一直較為緩慢。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通過不斷的開發(fā)建設,旅游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逐步發(fā)展過程,逐步形成了元江“冬季避寒旅游勝地”、 紅河谷中的太陽城”的旅游知名度。
位于元江縣城東南方向的龍?zhí)渡鐓^(qū)者嘎小組,距離縣城8公里,現有人口144戶597人,其中,有傣族576人,占總人口的96.5%。村內有土木2層為主的傣族傳統(tǒng)建筑132幢,是元江傣族傳統(tǒng)民居保留較好且集中的村寨,具有典型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特色村寨保護與發(fā)展的廣闊前景。
保留完整的傣族土掌房
者嘎小組是元江最具有傣族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特色的村寨之一,傣族民居依然保持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特色村寨的建設村內傣族民居錯落有致,房屋的建筑都以土木為主,在氣候變化較大、山多平地少、依山麓而居的傣族村寨,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
土掌房是元江流域、哀牢山一帶傣族、彝族、哈尼族常見的民居模式。傣家的土掌房一般建在綠樹蔭蔽的緩坡上,多為長方形,一樓一底。一樓住人,二樓堆放糧食和雜物,牲畜單獨建圈。土墻有兩層,厚達三尺,對防熱保涼防寒保暖起到了獨特的功效。土木夯實的平面屋頂厚達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頂上納涼,秋收時又可在頂上翻曬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間。
遠遠望去,者嘎村幢幢整齊的平頂土掌房建在綠樹環(huán)繞的者嘎水庫邊,整個村落就像鋪在緩坡上的層層梯田,優(yōu)美壯觀,展示出傣族獨具特色的民居風格。在許美英的講述里,我們知道了土掌房是如何建成的:以塊石和土基砌墻或者筑土墻,大梁架在兩邊墻上,梁的中間有圓木柱支撐,梁間用碗口大小的圓木鋪墊,圓木上鋪放雜木樹條或竹篾條,然后鋪上茅草或稻草,草上蓋上稀泥巴,再鋪上一層細土,然后捶打結實就成為平臺屋頂,常年滴水不漏。屋內的樓層與樓層間的地板,也是這種方法夯實而成。土掌房用的木材很有講究,要選用不易蟲蛀的栗木、黑心木、黃楊木。土掌房特殊的建材,使其冬暖夏涼,只要注意保養(yǎng)平臺屋頂,一般可住數十年或上百年?!斑@幢房子,是我爺爺輩時就蓋的了,所以感情深了,不想搬出去。”一位村民說。
山水相依
龍?zhí)渡鐓^(qū)者嘎小組,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yè)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傣族把水視為組成人體的重要物質,因而對飲水的潔凈十分重視。
傣族住地是靠近江河,但他們只把江河水用來沐浴、洗滌而不飲用。他們要另尋水源,修建水井,專供飲用。為防止污染,所有的水井都要修建井欄、井屋,防止污物落入井水內。不少水井還建有井塔,將井口圍嚴實,僅留一個取水口,防止山水沖入井內。
傣家樓上的水,也有“喃京”、“喃薩火”(飲水、用水)之分。“喃京”往往擺在屋檐內較高的地方;人們決不用“喃薩火”來做飯、燒開水、煮湯。傣家人很早就注意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污染,實在值得稱道。
這里還有一年一度蒙面情歌節(jié)、花街節(jié),具有獨特的婚喪嫁娶特色文化。致使傣族歌舞流傳至今,村里成立有1支民樂隊,專于從事該文化的傳承和表演。村里組織有老中青文藝隊2支,利用農閑等時間從事民族特色歌舞和結合時代的文藝活動表演,使者嘎村寨呈現發(fā)展、進步、繁榮、和諧的景象。
富有特色的文化飲食
一年一度的傣族蒙面情歌節(jié)、花街節(jié)在這里舉行,加上歷史悠久的傣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者嘎村被元江縣列為傳統(tǒng)民居保護生態(tài)旅游觀光園區(qū)。擁有全省知名的“者嘎傣錦織坊”傣錦織坊,藝人封瓊英、白瓊珍、刀麗華的織坊藝術遠近聞名,曾獲得省級傣錦織坊藝人殊榮。
傣錦,是流傳在傣族婦女中的手工藝術珍品。元江傣錦以絲線、棉線、金絲線等材料為原料,采用傣族傳統(tǒng)的木織機手工操作,經提花、織造等工藝形式制作成長條形織物,是元江水傣縫制服飾、頭飾必不可少的主要物品。寬度在40cm至60cm的傣錦,因其花紋絢麗多彩、形象生動,圖案變化多端、呈立體形,在云南少數民族織錦中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聲譽。
目前,元江傣錦主要傳承人是省級民族民間藝人封瓊英、市級工藝師白瓊珍和刀麗華,在她們的精心培養(yǎng)下,者嘎村織錦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傣錦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數民族特色,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堅牢耐用。當今被廣泛用于筒帕、窗簾、被面、墊單、沙發(fā)墊等。
者嘎在特色民族飲食文化方面也別具特色,每年的花街節(jié)和蒙面情歌節(jié)、芒果節(jié),傣家居民都做棕子、油炸糯米粑粑,尤其是油炸肉、腌肉、油炸泡皮是傣家人最有特色的。傣家人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里巖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后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后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傣家人的食譜以生態(tài)、營養(yǎng)、清秀、養(yǎng)生色香味俱全著稱。
者嘎村傳統(tǒng)建筑占村莊建筑總面積95%左右,離縣城不遠,交通便利,周圍自然生態(tài)保持良好,環(huán)境優(yōu)美。近年來,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也有旅游者到村里尋幽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