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拂
他用一盞茶換人間一場故事,爾后一柄小扇,一支狼毫,將這世上光怪陸離的花鳥精怪、溫潤入心的風(fēng)月情事,都大聲說給全世界。在他筆下,石頭可以成精,厲鬼可以說謊,狐貍可以苦修千年,于凡塵里轟轟烈烈愛一場。而他只是個佝僂身子的落魄老頭,用溫潤筆鋒圓了多少風(fēng)月里的清夢,卻拼盡一生都未能帶走他心愛的姑娘。
蒲松齡遇到顧青霞,是在一處名喚“領(lǐng)袖仙班”的風(fēng)月場上。
從她口中飄出的小曲兒那么動聽,像夜鶯初啼,又似清泉叮咚。她眉如遠(yuǎn)山,唇似霞染,一顰一笑都能將人的心神給奪了去。蒲松齡驚艷于她的容貌,更迷戀她的才情。
有人說,真正的愛情不是在無盡的年月里兩相凝望,而是彼此的眼睛都望著同一個方向。蒲松齡家中有妻,是世間最普通的農(nóng)家婦,樸實(shí)無華,卻沒讀過詩書,不懂他的文字。而顧青霞恰恰是懂他的。
在那個時代,誰會在意一個落魄書生,任你才華傾世,白身就是白身,除了顧青霞。那些年,她與他應(yīng)答唱和,花間對酒,只談風(fēng)雅,無關(guān)風(fēng)月。也曾剪燭西窗,夜話巴山到東方既白,也曾為詩江詞海中的半分字詞爭吵,賭書消得潑茶香。三杯兩盞淡酒,半首詩篇里,便有些綿長情意生根發(fā)芽了,后來開出皎潔的花,結(jié)出的全是灑滿相思的紅豆。
他為她寫了無數(shù)詩歌,親切地稱她為青霞,甚至是寵溺地喚她“可兒”(《世說新語》載,可兒是指稱心如意的人)。而對風(fēng)月場上的女子來說,愛情是廉價又虛無的東西。蒲松齡家道中落,科舉落第,在好友孫蕙府上做幕僚,又有多少能力予她幸福,為她贖身?充其量,他不過是她眾多恩客中的一個。
男子的自尊多么脆弱,非飛黃騰達(dá),衣錦還鄉(xiāng),便不足以對心愛的姑娘張開懷抱。于是,美人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即。所以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沖向科舉,又一次次地?zé)o奈落榜。他不言,她亦不語。
關(guān)于未來,他們不敢去遠(yuǎn)望。這世上有種相思叫咫尺天涯,就像后來站在顧青霞面前的蒲松齡,那些年來不及傾吐的心意再也沒機(jī)會說出。
知縣孫蕙見了顧青霞,為她的美貌深深傾倒。并且有足夠的能力讓這位可人兒不再淪落風(fēng)塵。他付了高昂贖金,納顧青霞為妾。
只是不知當(dāng)那一頂華麗的花轎將顧青霞送至孫府時,蒲松齡是何種心情。要違背倫理偷偷帶她私奔嗎?不,他想他還有機(jī)會,孫蕙只心動于她的容貌,他妻妾成群,或許并不愛她?;蛟S待到自己春風(fēng)得意時,便可將她討了來,又或許孫蕙偶爾興起,會隨手將她送予他,或許……或許有朝一日他們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在陽光下。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自此,朋友妻,不可戲,發(fā)乎情,止乎禮。在日后他贈予她的無數(shù)詩文里,他只能稱呼他的“可兒”為顧姬。
顧青霞依舊常常吟詩。只是而今佳人在墻內(nèi),他只能在墻外聽她吟唱。蒲松齡據(jù)此作《聽青霞吟詩》:“曼聲發(fā)嬌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聽黃鸝?!彼矚g聽詩吟詩,他就盡心盡力為她編選了《唐詩絕句百首》,甚至還專門寫了一首《為青霞選唐詩絕句百首》。
但顧青霞活得并不快樂,孫蕙寵過她一段時間后便漸漸淡了。紅顏命如浮萍,漂泊無依,君子意如云煙,聚且復(fù)散。
孫蕙去京城做官,顧青霞隨行,蒲松齡亦因某些要事回鄉(xiāng)。沒想到,這一去便是永訣。
顧青霞死了。她的生命如暗夜曇花,輕飄飄一綻,又在無人知曉的年月黯然凋零。她沒有等到孫蕙予她女子該受的柔情,也沒有等到蒲松齡金榜題名,只等到他流傳千古的一首詩。
蒲松齡大慟,作七絕《傷顧青霞》:“吟聲仿佛耳中存,無復(fù)笙歌望墓門。燕子樓中遺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彼K于又肯喚她的名字了,一聲聲親切地喚她青霞,再不是顧姬。只是她不會再應(yīng)了。
后來,蒲松齡于村頭巷陌支起涼棚,用親手烹的一盞茶,換素不相識的人講述一段過往。后來就有了《聊齋志異》,那里有好些美狐,通人性,曉人情,美麗善良,似乎又總帶著悲傷。
《聊齋志異》里有一篇《嬌娜》,訴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家道中落的孔生遇皇甫公子賞識,皇甫公子便將妹妹阿松嫁給了他。而孔生傾心的卻是他的另一位妹妹—嬌娜,所以只能錯過。
你說三生石上,賦盡高唐,后來君家淄右,妾家河陽??咨?dāng)真像極了他。蒲松齡于《嬌娜》一文自題:“余于孔生,不羨其得艷妻,而羨其得膩友也。觀其容,可以忘饑;聽其聲,可以解頤。得此良友,時一談宴,則‘色授魂與,尤勝于‘顛倒衣裳矣?!?/p>
他說他羨慕孔生,羨慕孔生能有一個懂他的人。他又怎能不羨慕?唯一懂他的顧青霞已經(jīng)不在了。于是思念只能傾注筆端,在另一個世界重歸舊好,只能將那個女子的影子揉捏在狐鬼仙怪身上,讓愛情在另一個世界無拘無束地展現(xiàn)。
人鬼情未了,相伴在來生,而今生只能是“薄命憐卿甘作妾,傷心恨我未成名”。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言說:所以念君者,為百年,不為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