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酲千夢
林語堂從未想過和他白首的人會是她。
1969年,林語堂與廖翠鳳在臺灣舉行結(jié)婚50周年慶典。他在為妻子準(zhǔn)備的金質(zhì)手鐲上鑄了“金玉緣”三個字,并刻上一首不朽名詩:“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幽明倘異路,仙府應(yīng)凄凄。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p>
在民國,或許再不會有一個新式文人這樣評價舊式的太太:“我好比一個氣球,她就是那沉重的墜頭兒,若不是她拉著,我還不知要飛到哪兒去呢?”這句話太深情,讓無數(shù)女子歆羨不已,那個浪跡于文學(xué)的靈魂終究還是停留在廖翠鳳的島嶼,停成她生命的年輪,刻上彼此攜手的痕跡。
很多人期盼能如那個叫廖翠鳳的女子一般幸福,長留心上人心間。但其實,林語堂與廖翠鳳的相遇是伴隨著他上一段戀情的幻滅。
林語堂最先愛上的女子叫陳錦端,可惜陳錦端古板的父親早為女兒定好了親事,出于對林語堂的欣賞和愧疚,便將鄰居廖家二小姐廖翠鳳介紹給他。
那日,林語堂應(yīng)邀去廖家做客。正閑談間,一雙秋水般清透的眼睛從屏風(fēng)后探了過來。此時的廖翠鳳正在書院讀書,早已聽聞做客之人的光榮事跡。林語堂曾因?qū)W業(yè)優(yōu)秀,在結(jié)業(yè)典禮上接連走到臺上領(lǐng)獎,在當(dāng)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這樣一個俊俏多才的少年,是多少女孩的春閨夢里人,而今竟是觸手可及,她偷偷望著屏風(fēng)前的林語堂,心漸漸柔軟起來。
當(dāng)晚,林語堂住在廖家,廖翠鳳為表明心跡,便將他的衣服給洗了。第二天林語堂穿衣時發(fā)現(xiàn)衣服很是潔凈,雖不知是她洗的,但想到廖家如此待他,心里已明了。
廖家在廈門名聲顯赫,而林語堂出生在福建一個普通家庭,家境貧寒。廖母覺得林家太窮,對女兒的未來十分擔(dān)憂,便勸她說:“從吃白飯的人家嫁到吃糙米的人家,你受得了嗎?”
“貧窮算什么!”廖翠鳳斬釘截鐵地答,這是對母親的回答,更是對自己的鼓勵。這一錘定音的承諾是因為她明白,她要嫁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他能帶給她金錢買不到的幸福。多年之后,廖翠鳳每每談起這件事,都得意地認為這是自己勝過陳小姐的地方。
1919年,林語堂與廖翠鳳舉行了婚禮。這時林語堂得到一個出國學(xué)習(xí)的機會,作為一個新式文人,他非但不覺得舊式的廖翠鳳不好,反而帶她一起赴美讀書,讓她多接觸外國新思想,這種做法在當(dāng)時很是難得。
當(dāng)時,文化名人離婚另娶摩登女性在社會上蔚然成風(fēng),廖翠鳳聽了,不由為那些苦命女子感到心酸,更害怕這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林語堂知道后,握著她的手堅定地表示:“鳳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為妻,你就是我要的賢妻良母。”為了給她安全感,林語堂竟把兩人的結(jié)婚證燒掉,在他心里,結(jié)婚證書只有在離婚時才有用,燒掉它便意味著今后再也用不到它。
不離不棄,林語堂用一生的時間守護了這個關(guān)于忠誠的諾言。他與廖翠鳳在國外時,遇到過一個房東太太。房東太太一見林語堂甚是喜歡,便拿自己寫的詩給林語堂看,又故意暈倒在他懷里。林語堂看出她的用意,連忙喊翠鳳,房東太太趕緊假裝清醒。他們兩人只會意而笑。
林語堂是聰明的,他懂妻子的好,所以擁有時格外珍惜。廖翠鳳是幸運的,因為她懂他的用心。在愛情面前,承諾和情話都顯得輕薄,唯有時間能穿越世事炎涼,帶來真心的慰藉。
林語堂在哈佛大學(xué)讀書期間,生計緊張,只好和廖翠鳳一起四處打工。在國外,他們的生活一直很拮據(jù),廖翠鳳只得變賣首飾補貼家用。外國人哪里懂得玉器的貴重,廖翠鳳看著貴重東西被估量得如此廉價,十分心疼。但如今的林語堂無法給她優(yōu)渥的生活,他自責(zé)的同時,也在心底許諾,等將來掙了錢,一定給她買更好的。
那時兩人連看一場電影的錢都沒有,林語堂隔三岔五跑到圖書館借書,他們就在燈下捧書夜讀,也覺樂趣無窮。生活從來不會因為貧窮而失去快樂,那些“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論調(diào)只適用于對生活充滿悲哀感的人。
1923年,林語堂攜妻回國,在北大擔(dān)任教授,后又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日子過得十分優(yōu)裕,但他與廖翠鳳依然恩愛如初。
夫妻多年,林語堂動用智慧與幽默,開創(chuàng)了一套獨特的婚姻哲學(xué)。他知道,婚姻中出現(xiàn)分歧與矛盾在所難免,關(guān)鍵在于怎么處理。他說,如果廖翠鳳生氣,他的絕招便是:“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p>
關(guān)于怎樣做個好丈夫,林語堂也有著很多男子沒有的覺悟。在他心中,好丈夫的標(biāo)準(zhǔn)便是,“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绷未澍P最忌諱別人說她胖,最喜歡人家贊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林語堂深知太太的這些喜惡,所以每逢廖翠鳳不開心,他就去捏她的鼻子,廖翠鳳自然笑了。
結(jié)婚50周年慶典上,有人曾問他們婚姻的秘訣是什么。廖翠鳳答說:“只有兩個字,‘給和‘受。只是給予,不在乎得到,才能是完滿的婚姻?!?/p>
在普通人看來,林語堂絕對是個“調(diào)皮”的丈夫。他吃豬腳時,會利用豬腳的黏性把嘴唇粘住,而且慫恿孩子們跟他一起玩。他會把胡椒撒進鼻孔里,讓自己打噴嚏。他甚至?xí)褵煻凡仄饋?,大喊著說:“鳳,我的煙斗不見了?!钡鹊搅未澍P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兒滿屋子找時,林語堂則燃起煙斗,欣賞妻子忙亂的樣子。
她欣賞得了他的才情與幽默,也能包容他的種種“惡習(xí)”,而林語堂唯有在她面前,才會隨心所欲得如一個孩子。所謂美滿婚姻,不過是夫妻彼此遷就和習(xí)慣的結(jié)果。
1976年,林語堂病逝于香港,廖翠鳳將他的靈柩運回臺灣,下葬于林家庭院后園。她繼續(xù)留在這里與他相伴,直至生命終了。
有人論起林語堂一生最愛,說該是陳小姐。其實年少的愛情猶如床頭的白月光,因為得不到而顯得格外朦朧唯美。但婚姻如魚于水,寬廣包容而不易察覺,所以最易被忽略。最深沉的愛不用言說,因為時間早已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