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寶華
(延安大學醫(yī)學院預防醫(yī)學教研室,陜西 延安 716000)
?
老年人個體因素、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龐寶華
(延安大學醫(yī)學院預防醫(yī)學教研室,陜西延安716000)
目的探討陜北地區(qū)老年人的個體因素、社會支持與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方法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主觀幸福感量表(PGC)和個體情況調(diào)查問卷對陜北地區(qū)717名老年人進行入戶調(diào)查。結果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城鄉(xiāng)地區(qū)、患慢性病狀況、家庭關系、婚姻狀況、勞動或工作狀況、月收入有關(P<0.05);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r=0.332,P=0.000)。結論全社會應積極關注老年人群,應根據(jù)不同影響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加強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
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
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是老年人對其健康、生活狀況乃至生存質量的自我評價和期望,是評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1〕。本研究旨在探討陜北地區(qū)老年人的個體因素和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1.1對象采用分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延安市和榆林市各分為市區(qū)、縣及村鎮(zhèn)三層,抽取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共發(fā)放問卷740份,回收有效問卷717份(96.9%)。年齡60~93〔平均(69.00±6.67)〕歲。
1.2調(diào)查工具①自編一般情況資料〔常居住地、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況、勞動(或工作)情況、收入水平、家庭關系、慢性病情況〕。②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包括10個項目,即客觀支持(3項)、主觀支持(4項)、對支持的利用度(3項)3個維度,10個項目計分之和即為社會支持總分,滿分為66分,總分≤22分為低等水平,23~44分為中等水平,45~66分為高等水平,評分越高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③費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為測查主觀幸福感的工具。該量表共有23項同意-不同意式條目,包含了3個因子:激越、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得分從0(缺乏信心)~23分(充滿信心),分值越大表示主觀幸福感越高。
1.3調(diào)查方法由經(jīng)過培訓的醫(yī)學院大三學生入戶逐個發(fā)放問卷,當場測試,當場回收。對于文盲或填寫困難者,采用調(diào)查者問訊的方法幫助填寫。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及相關回歸分析等。
2.1老年人的個體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性別對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沒影響;城市的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高于農(nóng)村(P=0.008);有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高于無配偶(P=0.05);經(jīng)濟收入高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更高(P=0.000);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較低;家庭關系好的老年人主觀幸福感高(P=0.000)。見表1。
2.2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及多元回歸分析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呈線性正相關(r=0.332,P=0.000)。分別以社會支持各維度為自變量,以總體幸福感、激越、對自己年齡的態(tài)度、孤獨與不滿為因變量,采用逐步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見表2。
表1 老年人的個體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情況±s)
表2 社會支持各維度對總體主觀幸福感及各因子的預測
本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患慢性病狀況對其主觀幸福感影響較大。因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來自疾病本身的痛苦,經(jīng)濟的壓力、有些還存在需要被照顧的壓力等,這些易使老年人產(chǎn)生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其幸福感。
良好的家庭關系能降低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與鄧云龍等〔2〕研究結果類似。這可能因為在社會關系中,夫妻關系及其和子女的關系是最為核心的。老年人的主要生活范圍是家庭,夫妻之間相互關心、照顧及支持,兒女多關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多承擔家務;老年人應理解、體諒、包容子女在有些方面與自己的分歧,身體狀況如果允許,可適當做一些家務,減輕子女的負擔。家庭成員之間有不同意見應積極溝通。這既有益于一家人的身心健康,又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月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較高的收入會使老年人獨立性、安全感更強,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經(jīng)濟上不依賴兒女,因此主觀幸福感更高些。與陳麗等〔3〕研究一致。分析老年人參加勞動能提升其幸福感可能原因有:①參加勞動的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往往比較好;②參加勞動的老年人能夠保持與社會的人和事的聯(lián)系,且人際交往能力和交往面比較廣泛;③老年人繼續(xù)從事勞動,為社會、家庭做貢獻,從而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
社會支持各維度中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均對主觀幸福感及各維度存在預測作用,而主觀支持預測作用較弱,這與任杰等〔4〕研究結果不太一致。任杰等〔4〕認為,主觀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與幸福感的關系都比客觀支持要密切。本研究分析認為,客觀支持可以給老年人提供物質或信息的幫助,增加人們的喜悅感、歸屬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增強其主觀幸福感。主觀支持指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如在社會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緒體驗和滿意程度,但在陜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尤其在農(nóng)村,單純情感上的支持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比如老年人患病、沒有經(jīng)濟來源,缺少幫助等,更需要客觀上的支持,才能獲得主觀上的幸福感,對支持的利用度比主觀支持更有意義,遇到煩惱時不懂得利用社會支持的個體,會產(chǎn)生較多的負性情感;得到朋友、鄰里、配偶支持的個體并主動參與團體活動的個體更經(jīng)常體驗到快樂感。這說明無論主觀支持還是客觀支持,個體都必須加以利用才能對自己的主觀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
1盧守亭.農(nóng)村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經(jīng)濟導刊,2012;21(3):40-1.
2鄧云龍,陽中華,陳向一.社會支持和家庭功能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01-3.
3陳麗,艾桃桃.井岡山革命老區(qū)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63-4.
4任杰,金志成,楊秋娟.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元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1):119-21.
〔2015-04-13修回〕
(編輯杜娟)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15JK1826);延安大學社科項目(YDS2011-40)
龐寶華(1976-),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流行病學和社會醫(yī)學研究。
R161.7
A
1005-9202(2016)16-4073-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