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麥
在貴州省金沙縣潤弟希望小學,圖書室里十幾個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書。一個孩子說:“明天余叔叔要來了吧?”孩子們口中的余叔叔是誰呢?他就是余太湖,幫助學校建立圖書室的的哥。
自2011年以來,余太湖利用開出租車的便利募集了八萬余冊書籍,五萬余件文體用品,在金沙縣建立了23個鄉(xiāng)村小學圖書室。因此,人們送他一個外號“討書的哥”。余太湖17歲出門學汽車修理,因為文化不高,在工作中鬧了好多笑話。一次,顧客來修車,要換個零件。零件是進口的,上面都是英文字母。余太湖根本不認識,結果拿錯了。師傅當著顧客的面不停地數(shù)落余太湖。當時,他想,沒文化太悲催了。從那時起,余太湖暗暗下定決心,等自己有能力了,要幫助家鄉(xiāng)的孩子學文化。所以,當他開上出租車后,他就利用接觸乘客的機會,為山區(qū)的孩子募集圖書。
第一次開口跟乘客說捐書,余太湖鼓足了勇氣才敢開口。乘客是一對母女,余太湖問小姑娘:“你上幾年級了?家里有用過的圖書嗎?”小女孩說:“有啊,叔叔,你還收舊書???”余太湖說:“不是,我就開出租,我想給山里的小朋友做點事,把你們不用的舊書帶給他們。”得知余太湖的目的,母女倆都覺得挺好,后來真的捐了一堆書。第一次就碰到好心人,余太湖興奮極了,以后,每一個乘客都成了他的募集對象。
不久,發(fā)生了一件事讓余太湖郁悶至極的事,募捐的事差點就沒堅持住。一天,來了一個書卷氣十足的乘客。照例,余太湖立馬開口了。估計乘客當時正好碰上了不順心的事,嘲笑說:“你開出租車,還兼職二手書買賣?”臨下車,還沒好氣地說:“我就看不慣打著公益旗號為自己謀利的人!”明明是好心,卻得不到理解,余太湖很有挫敗感,打算再也不干了。
當他把最后的一些書送給孩子們的時候,學生們熱情地圍著他,看著一個個因高興而漲得通紅小臉,他就想,還得繼續(xù)干下去啊。通過這件事,余太湖開始反思,既然是做好事,就要把好事做好,做得漂亮。和對方聊天,聊得來,便問上一句:“您家里有適合娃娃看的、閑置的書嗎?”他不再貿(mào)然開口,至于如何開口,他花了一些小心思。一次,有個男孩看到座位上的書興奮地說:“這本書我們家也有!”孩子的媽媽搭腔說:“師傅,這是你孩子的書嗎?”余太湖就乘勢說了自己募捐的事。這位媽媽聽后大為感動,當即留下電話要捐書。一次,有個女乘客看到余太湖和孩子們的合影,就好奇地打聽起來。當她聽“討書的哥”的來歷后,當即決定將準備用來去三亞過春節(jié)的錢捐出來建了圖書室。
在余太湖的影響下,周圍的朋友也加入到捐書的行列中,成立了“貴陽愛心公益團隊”,不僅為山區(qū)學校建立了圖書室,還募集到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甚至通過社會力量牽線搭橋救治了得了重病的孩子。山里的孩子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余太湖的愛心惠及了不少山里娃娃。
余太湖把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討”書上,但是他不后悔,他說:“有愛的路會越走越寬,我的公益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