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長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吉林長春130000)
從電影《愛面子》看中美面子觀的差異
劉鵬
(長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吉林長春130000)
要面子、講臉面是一種普遍存在社會文化現(xiàn)象,人們所處文化背景的不同必然導(dǎo)致其對面子有著不同的認(rèn)識和理解。影片《愛面子》以一對華裔母女各自有悖傳統(tǒng)觀念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繪了祖孫三代在中美文化巨大差異的背景下,從為顧全家族面子、隱藏自我,過渡到放下面子、追求自我的轉(zhuǎn)變。筆者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論”為依據(jù),對影片中反映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情節(jié)進(jìn)行分析,以探討中美面子觀的差異。
消極面子;積極面子;中美文化
影片《愛面子》通過講訴一個華裔家庭在美經(jīng)歷“面子”問題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和行為所反映的面子觀差異。主角小薇在中美兩種文化的共同熏陶下,在面對自己的同性戀戀情時搖擺不定,一方面追隨內(nèi)心,與Vivian陷入熱戀,另一方面卻顧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和整個家族的面子,隱瞞戀情。此外,守寡多年的母親懷孕的消息讓小薇的家庭在當(dāng)?shù)胤忾]保守的華人圈里備受指點,祖孫三代為挽救面子引發(fā)了一系列詼諧卻又感人的故事。
20世紀(jì)50年代,ErvingGoffman從社會學(xué)的角度將“面子”(face)定義為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所追求的正面的社會價值,或是交際中所展現(xiàn)的正面的個人形象,當(dāng)個人不能維持自身所塑造的正面形象時,就可能會感到尷尬,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丟臉”。Brown和Levinson以Goffman的面子觀點為基礎(chǔ),提出了“面子保全論”。該理論將每個參與交際的人假定為“典型人”,“典型人”具備正常的社交能力,并且有面子需求。簡單的說,“典型人”的面子就是每一社會成員所向往塑造的公眾形象。Brown 和Levinson將面子分為兩類: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消極面子指擁有自主和自由行動的權(quán)利,不受他人強迫和干涉自己的行為。積極面子指塑造正面形象,希望獲得他人的認(rèn)可、贊賞或喜愛,以及被群體接納。前者傳達(dá)的是對他人的需求,而后者傳達(dá)的是個人的需求。
電影中的華裔家庭與許多中國家庭一樣,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群體意識根深蒂固。即使小薇在美國長大,仍舊在中美文化的沖突下掙扎。以下將從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兩個方面對影片中反映中美面子觀的情節(jié)進(jìn)行分析。
中國人愛面子,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這一點尤其符合Brown和Levinson所定義的積極面子。影片開始小薇的母親和朋友互相稱贊對方的子女,兩人因子女的榮譽而間接的得到對方的認(rèn)可和贊賞,掙得了積極面子。女兒小薇也正是為了母親和整個家庭的臉面而隱瞞自己是同性戀,去參加母親安排的相親。在之后的電影情節(jié)中,祖父在發(fā)現(xiàn)小薇母親未婚懷孕后這樣說道:“人家會怎么看我,怎么笑我……她自己不要臉,我還要我這張老臉”,臺詞中提到兩次“臉”,皆所指積極面子,但前者女兒臉面的得失卻能影響到后者父親甚至整個家庭的臉面。以上三個例子所反映的積極面子不僅可以通過自身爭取他人的認(rèn)可、喜愛和贊賞來獲得,還可通過所在群體或群體成員的榮譽而間接獲得。這是中國主流文化中集體主義價值觀賦予它的特征,即個人的榮辱與其所在群體的榮辱息息相關(guān)。
中國文化中的面子注重社會對個人的認(rèn)可和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共處,而Brown和Levinson所定義的消極面子強調(diào)個人的需求和愿望。在影片講述的那個年代,離婚在華人圈里仍舊是敏感話題,Vivian的母親在離婚后受到了當(dāng)?shù)厝A人的排擠和議論,很顯然她知道自己和整個家庭臉面會受到影響,但依舊選擇離婚和參加華人聚會,這就是西方文化中所強調(diào)個體的需求和愿望在發(fā)揮作用。消極面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面子觀中的體現(xiàn)并不明顯,因為漢語中的“面子”重視社會公眾給予個人的尊重和信任,并非個人的自由和權(quán)利。母親要求黑人鄰居Jay脫掉鞋子后再坐下吃飯,這一言語行為干涉到Jay的個人自由,進(jìn)而威脅到他的消極面子,但在中國,人們會因為主人不好的語氣可能意味著自己不被歡迎,或主人的語氣影響到自己在其他客人眼中的形象而感到丟臉,卻不會因為主人干涉自己是否脫鞋這一行為而覺得丟臉。不同的文化賦予各個語言群體不同的面子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傾向于積極面子,并具有集體主義特征,重視群體對自己的尊重,而美國文化則更重視自主權(quán)利,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皆反映的是以個體為中心的西方文化價值觀。
影片最后,小薇和她的母親選擇追隨內(nèi)心,不再逃避,祖父也放下面子成全了子女。三代人在中美文化沖突的背景下為挽救“面子”引發(fā)一系列悲喜交加的故事,最終卻以放下面子而獲得圓滿結(jié)局,不禁讓我們思考面子的真正意義。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論”以西方文化為基礎(chǔ),在中國文化中有關(guān)消極面子的研究還不完善,因此,探討和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觀的差異有助于發(fā)現(xiàn)交際中可能引起沖突和誤解的因素,亦有利于促進(jìn)跨文化交際中雙方的溝通和理解。
[1]Brown,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in Language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Hsien Chin Hu.The Chinese Concept ofFace[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94.
[3]Storti,Craig.The Art of Cross Cultures.Massachusetts:Intercultural Press,1990.
[4]陳融.面子·留面子·丟面子[J].外國語,1986(04).
[5]胡愛梅.面子·面具[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8(27).
J905
A
1005-5312(2016)02-0145-01